Skip to content

unicornlr/wangfengming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4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马原笔记

社科价值:内在逻辑自洽性+外在解释力

推荐书目:

  • 不许再卖 - 左大培
  • 现代化的陷阱 - 何清涟
  • 资本主义发展论 - 斯威齐
  • 漫步遐思 - 陈先达
  • 走向历史的深处 - 陈先达
  • 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崩溃 - 中谷岩
  •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恩格斯
  • 历史唯物主义:一种微观透视 - 王峰明
  • 卡尔·马克思传 - 麦克莱伦
  • 三农问题 - 潘维

第一讲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的人生立场和治学态度

人生立场

不仰附权贵关爱(非同情)底层人民、草根意识

马克思的自白:幸福=斗争,不幸=屈服,厌恶的缺点=奉迎

  • ⻘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 莱茵省议会与俾斯⻨政府的高官引诱(并非仇富,主动选择贫困)

  • 对恩格斯的“一次冷”和“终生热”

    • 马克思出名早
    •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批判私有制,提倡共产主义,受到马克思的赞扬,彻夜长谈,开始合作
  • 对工人和工人运动的满腔热情和无私援助

    • 40年代末,建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 60年代,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伟大人物的四要件

  • 社会担当
  • 对知识的敬畏
  • 对问题的敏感
  • 对现实的关注

治学态度和方法

  • 不为专业而专业

    • 关注问题,专业服从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 文艺(爱情诗)→法律→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
  • 不为理论而理论

    • 以现实问题带动理论研究

    • 批判宗教不够,要批判:尘世、法、政治

      (自由主义是精英主义,马克思主义为劳工代言)

      (没有脱离政治的学术)

  • 不为批判而批判

    • 批判≠批评/站在道德高点审视/...
    • 批判:剖析,解剖,分析,辩论,概念展开,思想反思……
    • 思想发展的土壤和条件,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 不为发表成果而发表成果

    • 主要目的:弄清问题 “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四、马克思著述

第二讲

一、“三个世界”

  • 动物世界
  • 鬼神世界
  • 人的世界(兼具动物世界和鬼神世界的特点)

【暗号】二元张力结构(人的)

  • 二元:

    • 事实:合规律性
    • 价值:合目的性
  • 张力:

    • 动态变化的,特定情形下缺失

      (例:杀人犯是“魔鬼”,缺少了“价值”(好像是吧))

性症:

  •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动物不是合目的性)
  • 事实存在与价值存在
  • “似目的”与“似自然”

二、把握世界的三种方式

  1. 哲学,“概念”或“范畴”

  2. 文学,“形象”塑造

  3. 常识,“原”生活

  4. 哲学为”何“&哲学“何”为

    冯友兰: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三、人的世界不成其为人的世界

  1. 实证材料

    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

    (黑格尔:市场经济在精神上是动物世界)

  2. 理论表达:劳动异化论

    • 劳动产品的异化

      生产的财富越多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人的世界的贬值

      农民和地主不存在这种关系

      悖论:被动性贫困【暗号】

      “文明病”(悖论)

      劳动贫民

    • 劳动过程的异化

    • 类本质的异化

    • 人与人的异化

  3.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人的自由与人的解放

    贫困问题:前资本主义贫困与资本主义之贫困

    ​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原子化的个人

【暗号】中国是资本强势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多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研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一、时代的变迁:四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背后是劳工主义

古典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
     ↓
经典社会主义→当代社会主义

古典资本主义:自由放任 排斥国家公权干预个人自由;市民社会(商业社会);亚当斯密的守夜人理论(政府白天不干涉市民的经济活动,只为市民守夜)

当代资本主义:理论标志:凯恩斯理论(干预理论,不再排斥国家干预);政策标志:罗斯福新政;(被动转变

经典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

二、时代的交错:资本强势的社会主义

1. 资本强势

  1. 表现:
    • 资本关系的膨胀、带资性企业的增多
    • 政治:权利要求、资本家入党问题
    • 理论:理论代言人、资本话语(《资本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结果:
    • 经济大失衡
    • 整治大腐败
    • 思想大混乱
    • 环境大破坏
    • 家庭大分裂

2. 社会主义

  1. 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抑制资本(孙中山:节制资本)
  2. 举措:
    • 五个统筹、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发展集体性经济、温家宝:“让劳动者活得有尊严”、《劳动法》的颁布(中小资本纷纷外逃)

第四讲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

一、发生学思维方式

发生学:研究起源、比较时间上的关系(如:自然界→人→意识)

​ ——是谁产生了第一个人和整个自然界?

成就:客观性原则的确立,奠定自然科学的基础

局限:忽视了人的能动性、超越性(机械唯物主义:人是机器)以事实存在消解价值存在

二、逻辑学思维方式

  1. 逻辑学追问及其证据

    逻辑上的关系(如:没有“花”这个概念,就不知道它是一朵花)

  2. 成就:人的能动性原则的确立

  3. 局限:抽象性和“非批判性”

三、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

实践:

  • 对象性的活动
  • 对象性的关系
  • 对象性的存在

(通过对象性的活动,建构对象性的关系,使人成为对象性存在)

具有塑形性、赋义性(=>人的二元张力结构)

第五讲 实践与生产方式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两个第一

  1. 第一个历史前提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2. 第一个历史活动 生产满足这些活动所需要的无知资料

生产力

一种“物质力量”

一个**“总的结果”**

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公认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罗宾斯:技术决定论(社会制度的一切变化都是生产技术变化的结果,历史是技术变化的附带现象。工具史便是人类史)——并不是马克思主义。

生产三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1生产过程中物的要素统称为生产资料。不能单纯说“土地是生产要素”,如果没与人构成对象性关系(不是劳动对象,也不是劳动工具),就不是生产要素。不能说资本是生产要素。

图示:生产力

figure1.png

图示:物质生产

figure2.png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 分工合作是技术关系,生产关系包括技术关系。

  • 【暗号】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人和人的权力关系,是人和人在经济方面的利益关系,决定了人的经济地位。包括:

    • 生产资料所有权

      劳动条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权力,power)(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的关系,所有权表面是对物的支配权,实则是对人的支配权)

    • 劳动产品分配权

图示3:社会结构

生产力(内容1) --> 生产关系(内容2) --> 经济(内容3) --> 政治(内容4) --> 文化(形式4)
            形式1              形式2    ↑      形式3
                                      载体
// 内容=人,形式=衣服,衣服适合于人

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生产力:舞台

图示4:

figure3.png

二、生产方式:社会的物质基础

三、首要性命题和发展命题: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六讲 实践与人的本质

一、抽象人性论

  1. 人性本恶论

    霍布斯《利维坦》(以人性论为基础的政治主张和国家学说)、自保之道先发制人

    荀子性恶论

  2. 人性本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卢梭的性善论

  3. 人性本无善恶论

    霍尔巴赫

    告子: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4.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

二、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的本质

  1. 第二定义:人和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之和

  2. 理解

    • 人的本质不是由单个个体决定,而是由社会关系决定
    • 人的本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 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教可变的

三、方法论意义

  1. 人的“一般本性”与“历史地变化了的本性”

    海德格尔:仿佛我们更可能把握的是其所不是,而不是其所是及其如何是。

第七讲 生产关系与经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排己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排己性。商品既是使用价值又不是使用价值:对于自己、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它仅仅是交换价值;对于他人、对于货币的所有者,它才是使用价值。正是使用价值的这种“排己性”, 才使得劳动产品向商品转化, 使其中包含着的一般人类劳动向价值转化。不具有这种“排己性”的使用价值, 就仅仅是劳动产品, 而不是商品, 其中包含着的一般人类劳动, 也就仅仅是一种劳动力的消耗, 而不是价值。

交换价值是特殊的实用价值。

物量比(A“值”B):商品内在价值的一种外在表现——交换价值(交换关系中所表现出的商品内在价值)。

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体:“活劳动”

价值是活劳动的耗费和私有制的结合。

社会分工只是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可能性”,私有制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

个体私有制:劳动单一,需求多样,必须交换。

有商品交换不一定是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不一定是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不是商品经济,但是自然经济中包含着商品生产、有私有制的萌芽。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的物理-自然属性与价值的经济-社会属性的契合。易分割,可量化。

没有价值的物品也可能有价格(虚拟价格)

创造商品的五大产业:农业、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货运业

价值规律

劳动→产品→需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意识:无组织 无纪律

价值决定价格规律

价值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八讲

雇佣价值与劳动增殖

【暗号】什么是资本?

  1. 资本的目的是追求价值增殖(即无偿地占用工人的剩余劳动)。
  2. 资本要实现价值增殖的目的,必须雇用劳动(即必须与他人发生雇佣关系)。
  3. 雇用劳动是“死劳动2”对“活劳动3”的单向度的、不平等的权力支配关系(即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支配)。

小私有制具有排他性:不能随意侵占他人的财产,得到他人的财产必须让渡自己的财产。

大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还具有对抗性:造成了任何人利益关系的对抗。资本家的富裕和工人的贫穷互为因果。

个体私有制是有限的,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无限的。

个体私有制的功利性=看重;资本的逐利性=目的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 必要劳动时间(工资)
  •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

价值构成—— c + v + m

  • c:生产资料
  • v:工资
  • m:剩余价值

八小时:v + m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延长(延长劳动时间)与相对延长(提高生产力)

剩余价值再生产的条件:

(均衡条件)

  1. 两大部类及其内部的均衡

    • 第I部类:生产生产资料 e.g. 生产机器🤖
    • 第II部类:生产消费资料 e.g. 生产面包🍞

    I c (内部):生产机器的厂家之间要保持比例关系

    II v + m (内部):生产面包的厂家之间保持比例关系

    I v + m = II c:机器=面包

  2. 固定资本磨损与折旧基金储备的均衡

剩余价值的“实现”

  1. 时间上的连续性(三种资本形态,需要比例) : 购买 →生产 →销售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 空间上的并存性:在一个时间点上,三种形态必须同时并存
  3. 各种均衡条件:
    1.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均衡”
    2. 资本周转速度快的部门与慢的部门的均衡
    3. 生产与消费、供应与需求的均衡

第九讲 资本与经济危机

再生产:不断反复进行的生产(从连续性的角度考察生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危机的三种形式:

  • 商品性态变化
  • 流通手段
  • 支付手段(赊账)

危机向“现实性”的转化

  • 货币与商品关系的颠倒

  • 商品生产中各种均衡关系的破坏

  • 供求关系的失衡

    • 工资的决定问题:工资是工人的劳动力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自身劳动力商品」所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给工人的工资受到制度性的制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相对于相对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经济危机形式的多样性

第十一讲 资本主义的历史宿命——对现实社会运动的把握

一、生产力与资本”有机构成4

  1. 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

    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

  2. 价值构成与技术构成:

    价值构成: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

    技术构成:生产资料量和必须的劳动量

    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价值构成的变化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3. 有机构成$\triangleq${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反应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 $\frac cv$

生产力越发展,资本构成$\frac cv$越

二、资本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个别价值:所实际花费的劳动时间

社会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利润):个别价值 < 社会价值,这一差额成为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暗号】水坑理论:资本家向水坑注水(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水平越高,“水”越多,利润空间越小,“淹死”资本家

三、资本主义矛盾的内部展开

四、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界历史意义

“早产儿论”与“补课说”

人不是动物,动物只能被动地接受规律,人可以选择

马克思:利用资本本身消灭资本

社会主义运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他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资本主义是自发的,所以实现社会主义难)

Footnotes

  1. 生产要素,说2个说3个都可以。

  2. 死劳动:劳动的产物,如货币、工厂

  3. 活劳动:工人

  4. 构成即“比”。

About

王峰明马原课笔记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