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190402_systems thinking training lv1 Intermediate apprentice.html

Shawn Wang edited this page Dec 3, 2019 · 2 revisions

title: "〈系統思考培訓工作坊 Lv1〉與「中級學徒」" date: 2019-04-02 type: blog author: 凍仁翔 link: http://note.drx.tw/2019/04/systems-thinking-training-lv1-Intermediate-apprentice.html layout: post comments: true

知曉系統思考 (Systems Thinking) 至今兩年的凍仁,雖早在半年前入門這項技藝,但為了更快、更有效地的學習,在敏捷老司機 James Wang 的介紹,報名了 2019/03/15-16 的〈系統思考培訓工作坊 Lv1〉

本次工作坊之所以會有一階 (Lv1) 的代稱,是因為後續還有二階 (Lv2) 進階課程。前者偏向入門個人製圖 (mapping);後者則會授與存量流量圖團體建模心智模式有效對話等更高深的技巧,最終成為一位有如種子教官的系統變革領導者

▲ Day2 教室外的指示牌。

在課前作業和課堂上,都會提及不少《第五項修練 (The Fifth Discipline)》書中的觀點,建議上課前入手,並至少快速讀過 Ch1 和 Ch5。

▲ 課程期間,凍仁在飯店學習 Systems Thinking 的小角落。

兩天的課程安排,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
  • Day1:
    1. Check In:學員/講者自我介紹、課前 Q&A。
    2. Overall:超棒的系統思考全面性介紹、冰山模型 (Iceberg Model),和催化者領導 (facilitator leadership) 示範!(如果一定要打分數,那凍仁會給 ★★★★★)
    3. 基本功:入門系統動力學一定要知道的增強環路 (Reinforcing Loop)調節環路 (Balancing Loop)時間延滯 (Delay) + 小組演練。
    4. 案例分享:講者在真實世界的大型複雜案例分享。
    5. Check Out:課後 Q&A。
  • Day2:
    1. Check In:課前 Q&A。
    2. 系統基模 (System Archetype):4 個常見的系統基模介紹 + 小組演練。
    3. 應用題實戰演練:藉由實戰應用題,將兩天所學融會貫通。
    4. Check Out:課後 Q&A。

活動一開始,凍仁被問到為什麼會參與本次課程?

「身為一位名軟體工程師,我想透過學習系統思考這項技藝,來解決導入 DevOps 和 Agile 時的困境。」

▲ 凍仁的 Day1 自我簡介。

從 Iceberg Model 的觀點來看,Systems Thinking 只能處理事件趨勢結構,我們還要深入到心智模式共同願景的地步才有比較高的槓桿作用。

▲ 自行繪製的簡易 Iceberg Model。

  • 事件 (Event):我們一般接收的片面資訊、重大決策和發生的事情。
  • 趨勢 (Pattern):由過去的決策,所造成的長期趨勢,並可透過 BOT 圖將資訊可視化
  • 系統結構 (Structure):透過因果環路圖 (Causal loop diagram, CLD) 理解事件間的關連,以及變量 (variables) 彼此交互影響的趨勢走向。
  • 心智模式 (Mental Model):透過假設,理解各利害關係人 (Stakeholder)心中的想法及信念,其目標是否一致且相容。
  • 共同願景 (Shared Vision):把時間拉長後,我們想要成就什麼?透過系統思考讓所有 Stakeholder 理解整體的狀況,並取得共識。

美國系統變革學院 (The Academy for Systems Change) 繪製的 Iceberg Model。
(資料來源:Marshaling the Power of Systems Thinking for Sustainable Change | CWHP)

雖早已知曉增強環路、調節環路和時間延滯等觀念,但經過講者 Dr. Joe Hsueh 搭配時間行為圖講解後,自己又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時間行為圖 (Behavior over Time graph),簡稱 BOT 圖,又可稱之為行為趨勢圖

綠:指數增長紅:線性增長藍:冪增長。(資料來源:Wikipedia)

如《第五項修練》Ch5 荷葉指數成長 (exponential growth) 的法國童謠,即為增強環路,同時也是我們應該特別留意的增強環路種類!
「池塘角落最初只有一片荷葉,荷葉的數目每天增加一倍。一共需要三十天,整個池塘就會布滿荷葉。但是在前二十八天,根本沒人理會池塘中的變化。一直到第二十九天,村裡的人才注意到池塘的一半突然充滿了荷葉,而開始關心起來。但這時候他們已無能為力,次日他們所害怕最壞的情形出現了:整個池塘布滿了荷葉。」
- 彼得.聖吉 (Peter M. Senge) / 第五項修練。

除課程內容之外,凍仁還對講者漂亮地議題票選手法,有極其深刻印象。
  • 第一輪:請各個小組選出 2 到 3 個議題,將其貼在白板上。
  • 第二輪:給每人貼紙 2 張進行投票,並選出票數最高的 4 個議題。
  • 第三輪:劃分第一、第二感興趣的主題區塊,請大家簽上大名。
  • 第四輪:將人數劃分為 4 人一組,有不足的部份,再詢問少數決的學員是否有意願更換主題。

▲ 應用題票選結果如上。凍仁與 Gibson、Ivy 和 Tiger 被分到探討「為什麼員工的熱情無法提升?」議題的小組。

我們一開始卡在「為什麼員工的熱情無法提升?」這字面上的問題,後來改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員工滿意度著手進行。

員工滿意度 (Employee Satisfaction, ES) 是企業的幸福指數,是企業管理的「氣壓表」,也是團隊精神的一種參考。其影響的關鍵因素集中在:公平性這三個字上;集中反應在:薪酬、績效和職業發展三個方面。
- 員工滿意度 | MBA 智库百科

▲ 為什麼員工的熱情無法提升?的 BOT 與 CLD 圖。

或許是小組成員對這主題較為熟悉?也或許跟使用 Time Timer 3" 計時有關?在有限時間和壓力下,我們分工完成以上大部份的 CLD 圖。在講者的提示下,我們還實作了以下的課題:
  1. 在可干預的 variables 加上可能的解決方案。如:
    • 透過外包挖角,來提升工作技能匹配度
    • 透過市場調查,來減緩擴展新業務的速度
    • 透過導入 OKR,來降低部門鬥爭
    • 透過引進新流程 (Agile),來提升工作流程順暢度
  2. 在與利害關係人有關的 variables (便利貼) 上,畫上紅色三角形。如:
    • 薪酬。
    • 工作技能匹配度。
    • 工作量。
    • 擴展新業務的速度。
  3. 假設利害關係人決策時的背後原因(popup) 如:
    1. 老闆 (Boss):擴展新業務的速度。
      • 為了賺錢 $$$。
      • 為了企業的永績經營。
      • 為了搶佔市場。
    2. 員工 (Staff):工作技能匹配度。
      • 為了加薪 $$$。
      • 為了獲得成就感。

▲ 使用 Vensim 電繪,並小小改良的 CLD。

課程結束後,凍仁便試著在電腦上繪製此 CLD。或許是對商業軟體 Vensim PLE 還不熟悉,花了 3、4 小時才完成,也因此學到幾個簡單功能:
  1. 上排選單按鈕的 Lock SketchMove/SizeVariableLevelArrow
  2. 因果關連的線上按右鍵,藉由開啟選單來標示正相關 +負相關 -時間延遲 ≠等符號。
  3. 從選單裡的 ViewZoom,來放大、縮小工作區畫布。

其它活動照片


▲ 系統思考初心者大合照。


▲ 與 Day1 同組的知名作家劉軒 (Xuan) 合照。

▲ Day2 與台灣敏捷社群伙伴 Max蘇家郁GibsonSylvia 共進午餐。

▲ Day2 結訓後,與師承 Peter M. Senge 的講者 一 Dr. Joe Hsueh 合照。

▲ 課後得知除《第五項修練》一書外,Peter M. Senge 還寫了一系列相關書籍。後知後覺的凍仁,費了點功夫才湊齊後續的第 Ⅱ、Ⅲ、Ⅳ 部絕版書呢。 [Instagram]

後語


剛接觸 Systems Thinking 時,覺得光是會畫 CLD 圖,就多少掌握這強大工具;課後解除迷思後的凍仁,則認為它是種讓人達成共識的溝通工具。既然最終是為了有效溝通和共識,那形式上就可保留些彈性,以達到最大化的溝通效益。

或許,在探討 Systems Thinking 時,我們應戴上催化者 (facilitator) 的帽子,引領各個 Stakeholder 進行深度匯談

「深度匯談 (dialogue)」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擬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希臘文中的「深度匯談」(dia-logos) 指在群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較個人深入的見解。
- 彼得.聖吉 (Peter M. Senge) / 第五項修練。

「今日的問題,來自昨天的解。」
- 改編自《第五項修練》書籍內文。

凍仁想,當大家把心裡的話說開,有了共識,並一同尋找可能的解法,才能真正地解決這些動態性複雜 (dynamic complexity) 問題啊!

站內連結:
「系統思考的四堂課」與「萬人敵」
系統工程師的 DevOps 實踐之道

相關連結:
薛喬仁:用系統思考,找出 107 課綱改革槓桿點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第五項修練(全新修訂版):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 博客來
第五項修練(全新修訂版):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 Rakuten Kobo
《第五項修練》經典絕版套書 | Instagram

延伸閱讀:
FACILITATOR - 催化者 | 國家教充研究院
利害關係者 | MBA 智库百科
員工滿意度 | MBA 智库百科
Systems Thinking | Core School
系統思考 Full Version – Claire's Blog
系統思考與未來想像 | 應用系統思考於未來想像

Clone this wiki loc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