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皇帝虽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并不自由,情感上的需求也并不能得到满足;
就像我和前任在一起的时候,情感上无法交融到一块,激情之后,留下的却是无尽的空虚。
所以,对于另一半,我并不会要求其样貌有多么好看,而是要有情感上的共鸣。
"他们决心不再让朝廷的大全掌握在一个年轻人手里,听凭他任意使用,而实要设法把皇帝引进他们所崇奉的规范里"
“她看透了他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在实际上却既柔且弱,也没有人给他同情和保障”
万历皇帝——溥仪皇帝
皇帝更多时候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其并没有绝对的权威,受制于群臣,受制于道德,受制于祖宗留下来的规章制度。
“申时行不是理想家,他深知人类的弱点不能完全避免,当务之急是增加文官之间的相互信赖,与其暴露各人的阴,毋宁提倡他们的阳”
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即使是在朝廷上身居高位的文臣,也有其阴暗的一面。一方面,其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守君子之道;一方面,出于求生的本能,又不得不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这种矛盾的心理,是万历年间群臣的内心写照。
所以,看待事情,我们不能只看其中的一面。看一个人,既不能因为片面的第一印象将其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对一个人期望太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人应当学习申时行,认识到有阳即有阴,然后去调和阴阳(做李老师和师弟师妹之间的调和者,哈哈),调和自己的内心,切不可走极端。
脱离社会是不可能的,单靠技术活一辈子也是不可能的,还是要学会一些阴阳之道,做人之法的。不要做一个绝对的“好人”。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然后就是事实就是。在万历年间的大环境下,诸如张居正的经济改革、海瑞的廉洁为公、李贽的标新立异,都是违背了历史的大环境。像申时行和戚继光懂得阴阳之道的人,才是识时务者。
“张居正的根本错误在自信过度,不能谦虚谨慎,不肯对事实作必要的让步”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人活着,不止有眼前路,更要看的长远一些。张居正,戚继光,李贽等人在最后都没有落得好的下场,是因为他们在某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后果和这些事情的深远影响。就像万历十五年前后发生的很多事情一样,看似一个很小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小的决策,如果不加小心,就可能埋下了恶果。
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怎么可能只有一种?
先富带动后富是不可能的,这不是政治经济问题,这是人性的问题。大多数富起来的人,是不会帮助穷人的,他们反而会巩固自己的富人阶级,与穷人划清界限。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教育了,富人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上一样的学校。
一个朝代就是一个系统,如果这个朝代没有改革,没有创新,那么熵就会不断的增加,直到灭亡。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就算止步不前,熵也会悄悄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