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从七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我找了三个月的工作。这是读研期间,最痛苦的三个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太菜,什么技术都不精。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不去北上广深,非阿里不去,到后来试试上海的美团,然后试试家里的研究所,直到华为一面挂掉之后,我彻底不想去互联网公司了,好在最后运气足够好,找到了一家的国企。这期间,我收获最大的是,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是从 7 月下旬开始准备秋招的,当时的状态,基本上就是只记得本科时候的一些基本概念,Leetcode 一题没刷,但是大厂的校招在 8 月已经全面开启了。我本人在整个秋招的面试都不太理想,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层面,原因有二:第一是准备晚了,很多人在研二下学期就已经开始刷题准备了,但是我到了七月底才正式开始;第二是我喜欢知识的长期基类,非常反感临时抱拂脚。所以我的 Offer,基本上靠的是大厂实习的经历吹牛,还有长久以来积累的知识和项目经历。如果问到了我不会的基础知识和算法,那基本上就完蛋了。所以,早点系统的开始准备,是很重要的。个人建议,在研二上个学期(或者更早),就开始系统的复习计算机专业课,刷 Leetcode,并且最好准备一个拿得出手的项目。我的感觉是,只要是学校过关,基础知识非常扎实,那么拿大厂的 Offer 也没有那么难,项目经历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这个问题,还是对自己定位的问题,我个人还是觉得,一名算法工程师,首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算法工程师。如果单纯拼接刷 Leetcode 拿到算法的 Offer,没有工程能力,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也很有局限。不过算法岗的薪资是真的高,有能力的算法同学也是非常的多,尤其是牛客,知乎,OfferShow 上,30W白读。有能力的同学,还是要准备算法岗,我两个室友,一个去了字节的算法岗,一个去了网易游戏,都很厉害,他俩算法都很强。
我建议,大家最好找个实习,体验体验,看看自己能不能吃得了那个苦,适不适应互联网的工作。南京的华为,尽量争取去实习,体验体验。如果能拿到大厂的30W+ 的 Offer,也是很好的。 人各有志,追求不同,同样精彩。
据我观察,大多数人找工作,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的。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公司高薪,北上广深 30W 起步,但是那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自己真的受得了 996(大多数一线互联网公司平时没有 996 那么严重,但是忙的时候可能不止 996) 吗?大多数人,在校读研的时候,都是 8,9点起床,晚上 10 点以后回宿舍,都已经蛮累的了,自己能够适应互联网的高压吗?
当然,作为一名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学生,有机会去一线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还是要试试的,不去可能后悔一辈子,要是我拿到了 BAT 的 Offer,我也会去大城市溜达一圈,毕竟年轻,有资本去浪。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互联网这个行业的,至少我觉得身边搞计算机的同学,有一半的同学,不具有去互联网公司的特质。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幸运地在秋招之前在北京的某厂实习过,我体验过大厂的高压,体验到组里老员工的中年危机,体验过 24h on call,体验过在北京生活的难处。从我进厂实习,到现在离职在学校写总结,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部门里面的人员已经经历了一次大换血,一半的人都跑路了,要么逃离北京,要么换了一个轻松的工作。互联网的高薪,也伴随着高成本,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最可怕的是,对身体健康慢性摧残(写代码很多时候是体力活)。
互联网,是穷人家孩子阶级跃迁最后的几个途径,同时也是一条异常辛苦的道路。实习过后,我回到学校想了想,给自己秋招定下了一个过滤条件,不考虑北上广深的工作。很多人,是不适合互联网公司的,大多数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最后受不了了,工作了一两年就逃离了互联网公司,逃离了大城市。只有少数人能坚持下来,这对精神和身体素质,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其实秋招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考了那么多年的试,最后能够从一个名校研究生毕业。但是找工作的时候,还要去刷题,去学习,做各种性格测评,搞得和考研时候那么辛苦,图的是什么,我读的研究生到底有什么用?我这么努力的读书学习,无非是想以后的生活能够过得轻松一点,工资能高一点。现在找工作都这么辛苦了,以后进了互联网公司,岂不是被压榨的更辛苦?
所以,能提前去大厂实习,就尽量去实习,早点确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当然,大厂也有大厂的好处,工资贼高,可以快速积累财富,上限也贼高,适合大佬。
现在互联网的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了,大环境下经济不景气,互联网红利慢慢褪去,用户增长放缓逐步饱和,而且现在工科人均计算机,计算机又人均机器学习,入行门槛低,我本人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乐观,主要还是因为本人太菜,进入这个行业,拼不过其他人。
文章有点消极,也很主观,只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大家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