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generated with DocToc
想要用户安装产品的行为规律执行操作,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 行为动机
- 执行能力
- 触发机制
为了让一个行为发生,用户需要足够的动机和激励(触发机制),还得有执行动作的能力。当动机和能力都满足的时候,一旦触发机制达到条件,用户行为就会自然而然的展现。
以减肥为例,原本预定今天运动减肥,但没有执行,why?
- 因为太忙完全忘了原计划(没有触发机制)
- 因为懒惰放弃了原计划(没有能力)
- 自己很健壮了觉得没必要,改变了原计划(没有动机)
所以,用户每一个动作的发生,其背后都蕴含了相应的需求。要先明确用户遭遇的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何种情景下会被触发。用户放弃操作,触发机制/能力/动机中必然有一个是主要因素,是必须被明确并解决的对象。
- 内部触发机制
用户有确实的需求,需要通过我们的产品来达到自身的目的
- 外部触发机制
一条推送,一封邮件。。唤醒用户对我们产品记忆和需求的方式都可以算为外部触发机制
当用户有能力执行操作使用产品,并有一定的意愿主动使用的时候,便捷的渠道和服务可以推波助澜的帮助用户触发频繁使用的行为
- 常见流程
外部触发 -> 使用产品 -> 优秀的体验 -> 内部触发为主(外部触发为辅)
核心在于产品的易用性。
用户执行能力:
- 时间
- 资金
- 认知需求
- 体力需求
- 社会偏差行为
- 非例行性功能
-
为什么/凭什么要使用我们的产品?
-
用户能够获得哪些好处?
-
有趣吗?有什么吸引人的特色?
-
良好的设计和愉悦的用户体验
-
基于用户行为进行产品设计
- “用户”是一个虚拟群体概念,找不到一个具体的人代表用户
- 不同角色的用户有不同层面的需求
- 不同时期的用户有不同层面的需求
- “用户”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假如你只是去做一个即有产品的新功能,或者想设计一个新玩意,那有两个比参悟“用户需求”更切实的做法:
- 疯狂的热爱你的产品
- 尝试去解决你遇到的最大痛点
在设计产品或改版时,明确:
- 一个核心需求(产品用途)
- 一款产品只有一个核心需求,其他都是次级需求
- 通过核心需求所引领的用户群体,对于打造产品品牌和氛围来说至关重要
- 与同类产品相比,自身的独特性是什么?(产品特色)
- 用户角色分解(怎么样让用户用的更爽)
- 不同角色用户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 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可能改变
- 用户奖励/角色成绩感
- 用户核心需求被满足时获得的成就感
- 当无关的激励干扰到他的核心需求时,他真正的成就感降低了
- 产品的奖励制度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产品主要功能对用户的吸引
- 商业模式不清晰的产品没有敏感的量化指标,又忽略用户核心需求的时候,过度游戏化时,次要的角色的成就立即喧宾夺主了
将产品的使用方式作为Y轴,用户生命周期作为X轴,罗列出可能的“用户在不同时期对产品的需求”
- 什么样的角色(用户画像)会使用各阶段的功能?
- 一个用户在最初接触产品,到最终流失的阶段里,可能会接触到产品的哪些功能?什么是促使他使用那些功能的原因?
- 用户会在哪些阶段流失?为什么会流失?
- 怎样让这个用户较长时间的停留在我们想要的阶段?
产品在各个周期上的关键点是什么?
- 以用户的角色使用产品,查看产品在各个流程上有什么可以提升的点
- 我们产品在关键点上如何做的?竞品?有什么突破性的创新点?AB-Test了吗?
- 何时可以形成一个用户闭环?用户的生命周期可以闭环链接在一起吗?
产品设计“九步法”
第一步:产品满足用户的哪一个核心需求?
第二步:与同类产品相比你的独特性什么?
第三步:分解用户。根据产品的核心价值,将用户分解成不同角色。
第四步:变成用户。每类角色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该角色为什么会使用这个产品?
问题二:该角色怎样知晓和到达这个产品?
第五步:确定角色成就。确定产品如何满足不同角色的成就感。
第六步:确定用户需求满足过程中的关键点。
第七步:提升关键点的转化率。
第八步:形成闭环。让产品能够自我成长。
第九步:大干快上,迅速迭代。
痛点是什么?喝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是实实在在的痛点。痛点是可以用数字衡量的指标,是具体的逻辑化的东西。 痒点呢?是那些微小的刺激,让你心里痒痒的忍不住去做什么事,或者说是那些能够吸引的提升愉悦度的细节。是在满足痛点之外的那些小刺激小愉悦
痛点,定义产品的切入点与重心点。而用户黏度来自痒点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