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03 lines (84 loc) · 4.76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03 lines (84 loc) · 4.76 KB
title date author
Sony gobreaker熔断器源码分析]
2018-07-26

最近看了一下go-kit,发现这个微服务框架的熔断器,也是使用sony开源的作为基础。 sony开源在 github 的熔断器 在源代头注释中发现,原来sony实现的是微软2015时公布的CircuitBreaker标准,果然微软才开源界的大神。

1)微软定义的 Circuit breaker

微软的原文件在此: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n589784.aspx 名不知道怎么正确翻译,直观翻译,可能叫:环形熔断器(或叫:循环状态自动切换中断器)。 因为它是在下面3个状态循环切换 :

         Closed 
         /    \
 Half-Open <--> Open

初始状态是:Closed,指熔断器放行所有请求。
达到一定数量的错误计数,进入Open 状态,指熔断发生,下游出现错误,不能再放行请求。
经过一段Interval时间后,自动进入Half-Open状态,然后开始尝试对成功请求计数。
进入Half-Open后,根据成功/失败计数情况,会自动进入Closed或Open。

2)sony开源的go实现

// 从定义的错误来看,sony的应该增加了对连接数进行了限制 。
 var (
	// ErrTooManyRequests is returned when the CB state is half open and the requests count is over the cb maxRequests
	ErrTooManyRequests = errors.New("too many requests")
	// ErrOpenState is returned when the CB state is open
	ErrOpenState = errors.New("circuit breaker is open")
)

2.1) 通过Settings的实现,了解可配置功能:

type Settings struct {
	Name          string
	MaxRequests   uint32        // 半开状态期最大允许放行请求:即进入Half-Open状态时,一个时间周期内允许最大同时请求数(如果还达不到切回closed状态条件,则不能再放行请求)。
	Interval      time.Duration // closed状态时,重置计数的时间周期;如果配为0,切入Open后永不切回Closed--有点暴力。
	Timeout       time.Duration // 进入Open状态后,多长时间会自动切成 Half-open,默认60s,不能配为0。

    // ReadyToTrip回调函数:进入Open状态的条件,比如默认是连接5次出错,即进入Open状态,即可对熔断条件进行配置。在fail计数发生后,回调一次。
	ReadyToTrip   func(counts Counts) bool 

	// 状态切换时的熔断器
	OnStateChange func(name string, from State, to State)
}

2.2)核心的执行函数实现

要把熔断器使用到工程中,只需要,实例化一个gobreaker,再使用这个Execute包一下原来的请求函数。

func (cb *CircuitBreaker) Execute(req func() (interface{}, error)) (interface{}, error) {
	generation, err := cb.beforeRequest() //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defer func() {
		e := recover()
		if e != nil {
			cb.afterRequest(generation, false)
			panic(e) // 如果代码发生了panic,继续panic给上层调用者去recover。
		}
	}()

	result, err := req()
	cb.afterRequest(generation, err == nil)
	return result, err
}

2.2 关键 func beforeRequest()

函数做了几件事:

  1. 函数的核心功能:判断是否放行请求,计数或达到切换新条件刚切换。
  2. 判断是否Closed,如是,放行所有请求。
    • 并且判断时间是否达到Interval周期,从而清空计数,进入新周期,调用toNewGeneration()
  3. 如果是Open状态,返回ErrOpenState,---不放行所有请求。
    • 同样判断周期时间,到达则 同样调用 toNewGeneration(){清空计数}
  4. 如果是half-open状态,则判断是否已放行MaxRequests个请求,如未达到刚放行;否则返回:ErrTooManyRequests。
  5. 此函数一旦放行请求,就会对请求计数加1(conut.onRequest()),请求后到另一个关键函数 : afterRequest()。

2.3 关键 func afterRequest()

  1. 函数核心内容很简单,就对成功/失败进行计数,达到条件则切换状态。
  2. 与beforeRequest一样,会调用公共函数 currentState(now)
    • currentState(now) 先判断是否进入一个先的计数时间周期(Interval), 是则重置计数,改变熔断器状态,并返回新一代。
    • 如果request耗时大于Interval, 几本每次都会进入新的计数周期,熔断器就没什么意义了。

代码的核心内容

  1. 使用了一个generation的概念,每一个时间周期(Interval)的计数(count)状态称为一个generation。
  2. 在before/after的两个函数中,实现了两个状态自动切换的机制:
    • 在同一个generation(即时间)周期内,计数满足状态切换条件,即自动切换;
    • 超过一个generation时间周期的也会自动切换;
  3. 没有使用定时器,只在请求调用时,去检测当时状态与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