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09 lines (497 loc) · 22.7 KB

算法-基础篇(1)十大排序.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09 lines (497 loc) · 22.7 KB

说来惭愧,本文中的图片都是盗用资料文献中的图,本想自己画,奈何不知道使用什么工具能画这种图。如果有好心人,希望能留言分享一下工具。

再者,文中代码都是以 Java 实现。

排序算法

常见的排序算法有 10 中,其中又分为:内部排序、外部排序

  • 内部排序:将所有数据放在内存中处理,排序时不涉及数据的内外交换
  • 外部排序:因数据量太大,内存不能一次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而是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行排序

十大排序

下图术语说明

  • 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 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a可能会出现在b的后面;
  • 时间复杂度: 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 空间复杂度:运行完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的大小。
  • n: 数据规模
  • k: “桶”的个数
  • In-place: 占用常数内存,不占用额外内存
  • Out-place: 占用额外内存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排序思想:**两个数比较大小,较大的数下沉,较小的数冒起来。

排序过程

  • 比较相邻的两个数据,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位置(向右冒泡)。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平均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 最坏情况 空间复杂度
O(n^2^ ) O(n) O(n^2^ ) O(1)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 arr){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1) {
        return;
    }
    int temp;//临时变量
     for(int i=0; i<arr.length-1; i++){   //表示趟数,一共arr.length-1次。
         for(int j=arr.length-1; j>i; j--){
             if(arr[j] < arr[j-1]){   // 相邻元素对比,交换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

交换数字的三种方法:临时变量法、算术法、位运算法、面试中经常会问到,这里简单说一下。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new int[]{10, 20};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 临时变量法
        temSwap(array, 0, 1);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 算术法
        array = new int[]{10, 20};
        arithmeticSwap(array, 0, 1);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 位运算法
        array = new int[]{10, 20};
        bitSwap(array, 0, 1);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
	// 通过临时变量交换数组array的i和j位置的数据
    public static void temSwap(int[] array,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j];
        array[j] = temp;
    }

    // 通过算术法交换数组array的i和j位置的数据(有可能溢出)
    public static void  arithmeticSwap(int[] array, int i, int j) {
        array[i] = array[i] + array[j];
        array[j] = array[i] - array[j];  	
        array[i] = array[i] - array[j];		
    }
    //通过位运算法交换数组array的i和j位置的数据
    // a ^ a =0
    // 0 ^ b =b
    public static void  bitSwap(int[] array, int i, int j) {
        array[i] = array[i]^array[j];
        array[j] = array[i]^array[j]; // array[i]^array[j]^array[i]=array[j]
        array[i] = array[i]^array[j]; // array[i]^array[j]^array[j]=array[i]
    }
}

选择排序

排序思想

  •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 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1) {
        return;
    }
    int lenth = array.length;
    int minIndex, temp;
    for (int i = 0; i < lenth - 1; i++) {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lenth; j++) {
            if (array[j] < array[minIndex]) { // 寻找最小的数
                minIndex = j; // 将最小数的索引保存
            }
        }
        if (minIndex != i) {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minIndex];
            array[minIndex] = temp;
        }
    }
}

插入排序

排序思想:将数组中的所有元素依次跟前面已经排好的元素相比较,如果选择的元素比已排序的元素小,则交换,直到全部元素都比较过为止。。

排序过程

  •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 重复步骤2~5。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1) {
        return;
    }
    int temp;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for (int j = i + 1; j > 0;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temp = array[j - 1];
                array[j - 1] = array[j];
                array[j] = temp;
            } else { // 不需要交换
                break;
            }
        }
    }
}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插入排序的一种,又称“缩小增量排序”。是把记录按照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排序思想:按照不同步长对元素进行插入排序,当刚开始元素很无序的时候,步长最大,所以插入排序的元素个数很少,速度很快;当元素基本有序了,步长很小,插入排序对于有序的序列效率很高。所以,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会比 o(n^2^) 好一些。

排序过程

  • 先取一个小于n 的整数 d1 作为第一个增量,把文件的全部记录分组。
  • 所有距离为 d1 的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先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然后,取第二个增量d2<d1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直至所取的增量 =1( < …<d2<d1),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

一般的初次取序列的一半为增量,以后每次减半,直到增量为1。

过程演示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1) {
        return;
    }
    int temp = 0;
    int incre = array.length;  // 间隔或增量

    while (incre > 1) {
        // 2 相当于每个子序列的个数,首次这里以 length/2 为间隔分组,可以得到 incre 组序列
        incre = incre / 2; 
        for (int k = 0; k < incre; k++) { // 根据增量分为若干子序列

            // 每组序列进行 插入排序
            // 注意,遍历时每组序列中相邻两个元素之间步长为 incre
            for (int i = k + incre; i < array.length; i += incre) {
                for (int j = i; j > k; j -= incre) {
                    if (array[j] < array[j - incre]) {
                        temp = array[j - incre];
                        array[j - incre] = array[j];
                        array[j] = temp;
                    } else {
                        break;
                    }
                }
            }
        }
    }
}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1945年由约翰·冯·诺伊曼首次提出。

排序思想: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且各层分治递归可以同时进行。

排序过程

  • 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n/2的子序列;
  • 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采用归并排序;
  • 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排序序列。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mergeSort(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1) {
        return;
    }
    int num = array.length / 2;
    int[] left = Arrays.copyOfRange(array, 0, num);
    int[] right = Arrays.copyOfRange(array, num, array.length);

    return mergeTwoArray(mergeSort(left), mergeSort(right));
}

private static int[] mergeTwoArray(int[] leftArr, int[] rightArr) {
    int i = 0, j = 0, k = 0;
    // 申请额外空间保存归并之后数据
    int[] result = new int[leftArr.length + rightArr.length]; 

    while (i < leftArr.length && j < rightArr.length) { // 选取两个序列中的较小值放入新数组
        if (leftArr[i] <= rightArr[j]) {
            result[k++] = leftArr[i++];
        } else {
            result[k++] = rightArr[j++];
        }
    }

    while (i < leftArr.length) { // 序列a中多余的元素移入新数组
        result[k++] = leftArr[i++];
    }
    while (j < rightArr.length) {// 序列b中多余的元素移入新数组
        result[k++] = rightArr[j++];
    }
    return result;
}

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排序过程

  •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0) {
        return;
    }
    if (low >= high) {
        return;
    }

    int left = low;
    int right = high;
    int temp = arr[left]; // 基准的值

    while (left < right) {
        //从后向前,找到比base基准值小的值
        while (left < right && arr[right] >= temp) {
            right--;
        }
        // 从后向前找到比基准小的元素,先进行交换的第2步,因为arr[left] 已经备份到temp 了
        arr[left] = arr[right]; 

        //从前往后,找到比base基准值大的值
        while (left < right && arr[left] <= temp) {
            left++;
        }
        // 交换这两个数
        arr[right] = arr[left]; // 进行交换的第3步
    }
    arr[left] = temp; // 基准值填补到中间位置,准备分治递归快排
    quickSort(arr, low, left - 1);
    quickSort(arr, left + 1, high);
}

堆排序

堆排序是指利用完全二叉树进行排序的一种算法。

堆积是一个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完全二叉树: 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 h 层所有的结点都连续集中在最左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很好理解如下图所示。

  • 大顶堆:指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 小顶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同时,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该数组用公式来表示堆 就是:

大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堆排序过程

  • 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大顶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即R[1]与R[n]交换

  • 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R[1]可能违反堆的性质,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

  • 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分步讲解可参考:面试必备:八种排序算法原理及Java实现,阅读其堆排序部分,非常详细。

动态图过程如下: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0) {
        return;
    }
    // 1.构建大顶堆
    for (int i = arr.length / 2 - 1; i >= 0; i--) {
        // 从第一个非叶子结点从下至上,从右至左调整结构
        adjustHeap(arr, i, arr.length);
    }
    // 2.调整堆结构+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
    for (int j = arr.length - 1; j > 0; j--) {
        //swap(arr, 0, j);//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
        int temp = arr[0];
        arr[0] = arr[j];
        arr[j] = temp;
        adjustHeap(arr, 0, j);// 重新对堆进行调整
    }

}
private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 int i, int length) {
    int temp = arr[i];// 先取出当前元素i
    // 从i结点的左子结点开始,也就是2i+1处开始
    for (int k = i * 2 + 1; k < length; k = k * 2 + 1) {
        // 如果左子结点小于右子结点,k指向右子结点
        if (k + 1 < length && arr[k] < arr[k + 1]) {
            k++;
        }
        // 如果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将子节点值赋给父节点(不用进行交换)
        if (arr[k] > temp) {
            arr[i] = arr[k];
            i = k;
        } else {
            break;
        }
    }
    arr[i] = temp;// 将temp值放到最终的位置
}

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不是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其核心在于将输入的数据值转化为键存储在额外开辟的数组空间中。

作为一种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计数排序要求输入的数据必须是有确定范围的整数。

排序过程

  • 找出待排序的数组中最大和最小的元素;
  • 统计数组中每个值为i的元素出现的次数,存入数组C的第i项;
  • 对所有的计数累加(从C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每一项和前一项相加);
  • 反向填充目标数组:将每个元素i放在新数组的第C(i)项,每放一个元素就将C(i)减去1。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0) {
        return;
    }
    int max = arr[0],min = arr[0];
    // 计算最大最小值
    for (int i : arr) {
        if (i > max) {
            max = i;
        }
        if (i < min) {
            min = i;
        }
    }
    // Java 8 新写法
    //		max = Arrays.stream(arr).max().getAsInt();
    //		min = Arrays.stream(arr).min().getAsInt();

    int length = arr.length;
    int range = max - min + 1; // 最大最小元素之间范围[min, max]的长度

    // 1. 计算频率,在需要的数组长度上额外  +1
    int[] count = new int[range + 1];
    System.out.println("范围[min, max]的长度"+(range + 1));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 使用加1后的索引,有重复的该位置就自增
        count[arr[i] - min + 1]++;
    }
    System.out.println("计算频率:"+Arrays.toString(count));

    // 2. 频率 -> 元素的开始索引
    for (int i = 0; i < range; i++) {
        count[i + 1] += count[i];
        System.out.println("索引:"+Arrays.toString(count));
    }

    // 3. 元素按照开始索引分类,用到一个和待排数组一样大临时数组存放数据
    int[] aux = new int[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 填充一个数据后,自增,以便相同的数据可以填到下一个空位
        aux[count[arr[i] - min]++] = arr[i];
    }
    // 4. 数据回写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arr[i] = aux[i];
    }
}

桶排序

桶排序是计数排序的升级版。它利用了函数的映射关系,高效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映射函数的确定。

工作的原理:假设输入数据服从均匀分布,将数据分到有限数量的桶里,每个桶再分别排序(有可能再使用别的排序算法或是以递归方式继续使用桶排序进行排序)

排序过程

  • 初始化装入连续区间元素的n个桶,每个桶用来装一段区间中的元素。
  • 遍历待排序的数据,将其映射到对应的桶中,保证每个桶中的元素都在同一个区间范围中。
  • 对每个不是空的桶进行排序;最终将所有桶中排好序的元素连起来。

桶排序其中也蕴含着分治的策略,计数排序,基数排序就像是桶排序的一个特例,一个数据一个桶。并且和散列(哈希,hash)似乎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cketSort(int[] arr) {
    int bucketSize = arr.length;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0) {
        return;
    }

    int minValue = arr[0];
    int maxValue = arr[0];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if (arr[i] < minValue) {
            minValue = arr[i];                // 输入数据的最小值
        } else if (arr[i] > maxValue) {
            maxValue = arr[i];                // 输入数据的最大值
        }
    }
    // Java 8 新写法
    //		max = Arrays.stream(arr).max().getAsInt();
    //		min = Arrays.stream(arr).min().getAsInt();

    int bucketCount = (int) (Math.floor((maxValue - minValue) / bucketSize) + 1);  
    int[][] buckets = new int[bucketCount][0];

    // 利用映射函数将数据分配到各个桶中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获取映射索引
        int index = (int) Math.floor((arr[i] - minValue) / bucketSize);
		
        //自动扩容,并保存数据
        int[] bucket = buckets[index];
        bucket = Arrays.copyOf(bucket, bucket.length + 1);
        bucket[bucket.length - 1] = arr[i];  // a[i] 放入桶的最后面
        buckets[index] = bucket;
    }

    int arrIndex = 0;
    for (int[] bucket : buckets) {
        if (bucket.length <= 0) {
            continue;
        }
        // 对每个桶进行排序,这里使用了插入排序
        insertionSort(bucket);
        for (int value : bucket) {
            arr[arrIndex++] = value;
        }
    }
}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按照低位先排序,然后收集;再按照高位排序,然后再收集;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

排序过程

  • 取得数组中的最大数,并取得位数;
  • arr为原始数组,从最低位开始取每个位组成radix数组;
  • 对radix进行计数排序(利用计数排序适用于小范围数的特点)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radixSort(int[] arr) {
    // 获取最大数值
    int maxValue = arr[0];
    for (int value : arr) {
        if (maxValue < value) {
            maxValue = value;
        }
    }

    // 获取最高位数
    int maxDigit = 0;
    for (long temp = maxValue; temp != 0; temp /= 10) {
        maxDigit++;
    }


    int mod = 10;
    int dev = 1;
    int digit = 1; // 当前位置值
    while (digit <= maxDigit) {
        // 数组的第一维表示可能的余数0-9
        // 如果要考虑负数的情况,这里可以将队列数扩展一倍,其中 [0-9]对应负数,[10-19]对应正数
        int[][] counter = new int[10][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int index = (arr[i] % mod) / dev; // 如果考虑了负数,还需要 +10
            // 自动扩容,并保存数据
            int[] bucket = counter[index];
            bucket = Arrays.copyOf(bucket, bucket.length + 1);
            bucket[bucket.length - 1] = arr[i]; // a[i] 放入桶的最后面
            counter[index] = bucket;
        }
        // 重新对按照统一位数值大小排序组
        int pos = 0;
        for (int[] bucket : counter) {
            for (int value : bucket) {
                arr[pos++] = value;
            }
        }
        mod *= 10;
        dev *= 10;
        digit++;
    }
}

基数排序 vs 计数排序 vs 桶排序

这三种排序算法都利用了桶的概念,但对桶的使用方法上有明显差异:

  • 基数排序:根据键值的每位数字来分配桶;
  • 计数排序:每个桶只存储单一键值;适用于小范围数排序
  • 桶排序:每个桶存储一定范围的数值

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