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result.txt
50 lines (40 loc) · 121 KB
/
result.tx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832756/answer/392634769
标题: 如何评价 NBA 17-18 赛季季后赛西部决赛 G1 勇士 119:106 火箭?
描述: 灯泡64分火箭主场告负 杜兰特37分勇士西决1-0显示全部
回答: 最近叫醒我的都不是闹钟,而是车险电话。 所以昨天晚上睡了不过5个小时后,我被电话吵起来,看这场比赛。 心里想着这是西决,万众期待,念叨了一整年的终极对决,赛前各路前戏中扫一眼就让人硬的不行的攻防数据,宇宙无敌大队的王朝畅想和漫天飞舞的姚明情结给这个系列赛奠定了一份几近浪漫主义的基础: 球星一二三四五,话题六七八九十,眼球的背后是流量,而流量的背后则是金钱,了不起的推动力,让有些人咬紧牙关也要高呼过瘾的一个理由。 我可能一整年都没怎么写过这两支球队,不是我高洁,实在是无话可说,太强,写的人太多,我不太喜欢凑热闹。 你知道我这个人的,如果没有什么新鲜的货色拿出来给你们,我凭什么开大排档? 我希望你们每次来大排档看猫三,都能眼前一亮,想到我的时候,奶海里至少闪过几个名字或者一串代码。 但这场紫禁之巅的比赛,却落入我内心最深的低谷。 很久没有看到这般无趣的比赛了。 场面上你来看,多么精彩,难得坐满的丰田中心球馆赛场之上,此地主人哈登41分,5个三分球,开局就是一个大空当三分,这场景如此熟悉,除了地上没有韦斯利。 杜兰特37分;汤普森28分;追梦打出了典型的“只拿1分时是我最佳表现”的比赛,5分9篮板9助攻2抢断2盖帽;就算是保罗,也有23+11的表现,虽然后面那个11是篮板;可能唯一没有满足人们感官需求是库里,他没有投进那么几个过中圈的三分球,甚至在掩护过后三分线外一步的三分球都未能挽尊,整场比赛只投进了1个三分球拿到18分,比这些都要糟糕的是他只出手过5个三分球。 看过这场比赛中的库里之后,我的第一个念头是: 一个用三分球改变时代的人,可能这辈子都拿不到FMVP了。 当然,现在这样想,可能想的有点远了。 和赛前预测的一样,勇士从犹他人赢下的那场比赛中获得了防守端的经验,哈登或者保罗打成什么样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切断他们和外围或者卡皇的联系。 而在进攻端,他们看到了森林狼赢下的那场比赛中做到的一切。 单挑。 杜兰特的出手如收割机般无情从对手头顶掠过,收割的不光是分数,还有信念—— 我们都知道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能否防得住杜兰特,他无所谓错位,因为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错位,科尔所谓“每一支球队都希望拥有杜兰特我不知道你们该怎么防守他”的赞美,已经最诚恳的老生常谈。 但即便你心中有数,在每一次亲眼目睹他的那些表演,以及其表演后那种沉闷如鱼的瞬间,无论你是爱他或者恨他,你依然会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种对篮球运动本身的敬畏,这种敬畏冒到嗓子眼的时候,往往会化成一声: 操,轻声。 音调代表你已经麻木到无法情绪激昂。 火箭这边,也没有什么意外,如保罗赛前所言: “错位就是干。” 他执行了自己的诺言,可能哈登干得更多一些。 于是这就是这样一场比赛的全部,火箭输给了杜兰特的单挑…… 不。 火箭之所以输球的理由,是单挑之外的一些小事,一些对不能给勇士得到的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转换。 火箭自己在快攻上面拿了3分,没问题,他们素来有慢慢来比较快的好名声。但与他们蠕攻相匹配的另一件事: 火箭不失误,火箭不失误所以对手也没有什么转换,再加上火箭引以为傲的构建在卡皇疾走速度上的退防能力,以及更重要的不为人知的一个小策略: 点前板。 卡皇在前场频繁点起前板的目的,不是真的为了拿到那个篮板统治篮球场,而是为了不让勇士抢篮板后起速,这是火箭防守之所以好的基础。 毕竟转换是NBA绝大多数球队第一得分利器。 毕竟勇士能推快攻的人太多。 这世界上走转换最快的两条路,要么是抓到篮板的那个人能直接推速度,所以才有基德、才有威少、才有乐邦;要么,直接抓失误。 而今天,火箭13个失误,丢了17分。 勇士今天的快攻得分:18分。 如果你要问上半场火箭和勇士打平的原因,其中可能最关键的一条是他们前两节合计4个失误。 除了终于落袋的转换得分之外,你要问我为何勇士会如此频繁的采用单挑策略——杜兰特赛前告诉追梦: “有球尽量给我。” “就是干”的心态不至于在西部决赛这样的大场面上让单挑比例高到三成(常规赛背身和面框单挑的比例合计不过12%左右),究其根源,背后应该是战略支持。勇士素来以繁复的战术配合著称,其中最厉害的两项武器路人皆知: 空切和掩护后出手。 卡佩拉赛前说:“和勇士打比赛就像是下国际象棋。” 这是一个烂俗的比方,就像AV女优哏一样难以登堂入室,真正临到场上,国际象棋却变成了单田芳的评书,大将们脱离方阵,捉对厮杀。卡皇们以为的篮球智商在于某两个回合的优秀跑位和防守判断,科尔们早已上升到策略层面的智慧。 聪明和智慧,局部和场面,确实有高下之分。 科尔压缩自家擅长的战术配合,妆点成火箭模样,更多打起了单挑,无非和火箭一样的诉求: 压缩失误。 毕竟火箭虽慢,但哈登策起卡皇快攻,杜兰特纵有2米11,也不够瑞士人隔扣的。 整场比赛下来,阵地战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只有勇士开局连续三次空切得分和韦斯特的两次短角位策应传球助攻队友空切得手把自己整得跟韦伯似的,其余我能看到的,就是杜兰特没有掩护、没有跑位、没有空切、没有手递手甚至都没有运球的头顶出手。 转到赛场这一边,是哈登和保罗,无论是追着库里打,还是追着卢尼打,本质还是单挑。 奥尔巴赫曾经对斯特恩说:“取消非法防守吧,那种比赛毫无乐趣可言。” 他说的是那种1打4看的防守,那时候的篮球比赛是这样的: 对不起,放错图了,是这样的: 现在火箭和勇士用别样的方式重现了老时代的1-4拉开单挑流,只不过以前是用3秒违例和非法防守规则来制造单挑空间,现在是用三分。 几乎等于看了一整场顶级路人王。 我不是说路人王不行,我不是说单挑不好看,但我是冲着勇士的套路和火箭构建在单挑基础上的那些内外线联系而来的。 我是冲着一场有深度的比赛来的。 而这场比赛从下半场卢尼扣篮将分差拉开到11分之后,就再无波澜,我看不到火箭有疯狂追分的状态,当然,因此我也不可能看到勇士因为对手咬紧而面目狰狞的姿态,看不到库里的摇头,也看不到格林的二头肌,当然更不可能看到一整场比赛都像走过场一样的杜兰特脸上有特别多的表情。 整场比赛就这样走到最后几分钟,然后进入垃圾时间,波澜不惊的背后,是一种常规赛般的体验,火箭主场球迷的喧闹声固然从撕心裂肺的高潮期降至默默抽烟的不应期,但这种快餐式的降频让整场比赛形成了一种缓慢下沉的态势,无尽的单挑像农村丧事野生圣诗班的杂乱的旋律一遍遍重复着那几个段落,引人昏昏欲睡。 整个事情发生得太快又没有起伏,甚至让人无法第一时间产生一种主场优势即将变更的重要感。 简单来说,落差才是我对这样的西决失望的真正原因。 当然,快乐这种东西,没有高下之分,体位和道具是否丰富,是扒了猛干还是老公不要看,和你最终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和谐体验,也并无直接联系。 罗素所谓参差不齐乃是幸福之本源固然有其道理,但在单挑的乌托邦里,一定也有人安之若素。 往事不可追,发生的无聊已经发生,现在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另一个话题: 所以,火箭就像巴克利说的那样,完蛋了吗? 肯尼-史密斯说火箭要改变打法,才能赢球,说的好像西部决赛就是菜市场大妈对喷,说贯口的骂不过人家走flow的,立马改唱能剧就能赢似的。 仔细想想,单挑对于火箭而言,不光是这个65胜球队贯彻了一整年的策略,他是2016年无阵哈登之所以在今年成为MVP的原因,他是13年来保罗第一次走上西决赛场的原因,这是德安东尼从意大利远道而来历经无数成功边缘的失败夜晚后走到今天的原因,你在主场输了一场球,就如丧考妣的要改弦更张,要这样要那样,然后开始考虑是不是完蛋了—— 也许你需要问的是另一个问题:我究竟是火蜜,还是赢球蜜? 最搞的是有人在微博上问我: “如果有了安东尼会不会不同。” 我该如何回答你呢兄弟? 你这跟感冒了跑去医院要求做透析有什么区别? 你这跟追不到石原里美就给自己下体来一刀有什么区别? 对于系列赛后续分析,并不复杂,同样只要问几个问题做到就可以。 1、火箭能够像今天上半场一样控制他们的失误吗?或者勇士还能得到那么大的转换分差吗? 2、火箭能够让那些简单的上篮机会转化为得分吗?或者直接说,巴莫特可以摆脱脱臼恐惧综合征吗? 3、杜兰特可以不要这么准吗?或者阿里扎可以不要那么早犯规下场吗?但前面说了,这就是杜兰特,这是火箭必须吞下的物事。 4、库里会如科尔所说的那样爆发吗?或者他们的其他人会给库里更多做球以至于影响整体节奏吗? 5、火箭还有办法找到单挑人和内外线的联系吗? 6、汤普森还会得到那么多的空位三分吗? 关于最后一点,我指的是这种情况: 你需要了解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 第一步:保罗单挑卢尼打铁 第二步:追梦篮板快攻(前文所述推转换的两大要义之一,此处没有失误,但依然可以有转换) 请注意,保罗被卢尼延阻在前场,在格林推快攻到罚球线的时候,所有火箭球员退防落位是冗余的。防转换当然要注意护框,但所有人的位置都沉到三分线以内,显然对防守勇士这种球队是不合适的。 所以这是什么问题? 这是退防细节的问题,勇士不是森林狼或者爵士,这个问题不言自明,即便是爵士,也在G2疯狂追求转换和快速处理球后的出手,还记得那一场的英格尔斯做过什么吗? 而汤普森投进这个三分球之前,火箭不过落后4分。 所以这种事情,是基本功,是细节布置,是德安东尼需要去做的事情。这样情况出现的次数越多,越说明火箭在退防端的针对性出现了偏差。 有偏差怎么办?纠偏吧。 所有的这些问题里,我唯独没有问的那个问题是: 火箭还要坚持他们的打法吗? 有一天我出于善良问那个卖车险的小姑娘: “你老这么打有用吗?” 小姑娘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 “嚯嚯嚯嚯,瞧您说的,这么打没用就不打了?万一有用了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23034/answer/392624128
标题: 晶体缺陷中的杂质缺陷产生条件是什么?
描述: 某原子进入晶体中产生杂质缺陷,可以分为间隙缺陷原子和置换缺陷原子。请教各位,怎么判断某种杂质原子能否进入晶体,掺杂进晶体后是作为间隙原子还是置换原子?望各位不吝赐教,谢谢!显示全部
回答: 先说说是形成间隙杂质还是置换杂质。 一般来说,杂质的原子半径是影响其固溶形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小半径原子倾向于形成间隙型杂质。而大半径原子带来的晶格变形太大,难以形成间隙杂质,反而会通过挤走一个晶体原子的方式来降低变形,形成置换杂质。 宏观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绝对纯净的材料,总是会多多少少的含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不小心混入的(例如空气之中的氮和氧),也可能是人工掺入以提高材料性能的(例如铁掺碳变成钢)。 在金属这样的晶体材料中,单个杂质原子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间隙型和置换型。 把原子看成一个个球,规则的堆积起来就变成了晶体。显然这种堆积不能完全填满空间,会存在许许多多的间隙。占据这些间隙位置的杂质,就属于间隙型杂质原子。 除了占据间隙以外,杂质原子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挤走一个原来的晶体原子,然后占据它空出来的位置。这种杂质原子被称为置换型杂质原子。 从左到右分别是:纯净晶体、含间隙型杂质原子的晶体、含小半径置换型杂质的晶体、含大半径置换型杂质的晶体 那么,如何定量的判断某种杂质掺入晶体中之后,是倾向于形成间隙型杂质,还是置换型杂质呢?这里就要判断哪种杂质的能量低了。 把间隙杂质变成置换杂质,主要会带来两部分能量变化: 1)间隙位置带来的晶格变形,一定大于其处于置换位置带来的变形。因此,杂质占据置换位置,能降低晶格变形能。 2)形成置换型杂质需要挤走一个晶体原子,带来额外的能量提升 假如间隙杂质半径很大,引发的晶格变形能也很大。杂质原子就倾向于占据置换位置,来释放掉这部分晶格变形能。 假如间隙杂质半径较小,晶格变形能的降低不足以抵消挤走一个晶体原子带来的能量提升,那么杂质原子就倾向于占据间隙位置。 举个例子,在钢材中,各种小半径元素(氢、碳、氮、氧等),一般都占据间隙位置。而大半径的元素(铬、钴、镍等),则占据置换位置。 再谈谈杂质能否进入晶体这个问题。 杂质能否进入晶体,取决于三个因素:1)杂质在晶体中的溶解能;2)杂质在晶体中的扩散速度;3)外界施加给杂质的溶解驱动力。 1)杂质在晶体中的溶解能:顾名思义,指杂质从外界进入晶体这个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若杂质溶解提高能量,则难以溶解,若降低能量,则会自发溶解。这个能量取决于杂质和晶体的化学性质,没有简单的判断标准。 2)杂质在晶体中的扩散速度:即使杂质溶解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但如果杂质在晶体内的扩散速度很慢,溶解过程则需要要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杂质需要有足够的扩散速度才能进入晶体。 一般而言,间隙杂质的扩散比较快,所以钢铁很容易被氧原子渗透,从而生锈。置换型杂质扩散很慢,例如铬在铁中形成置换杂质的溶解能很低,但你把铬和铁压在一起,过上十年也没有多少铬能溶解到铁中。 3)外界施加给杂质的溶解驱动力:氢不容易溶解在铁中,但如果给氢气加足够的高压,氢压得受不了,就会往铁中跑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832756/answer/392410888
标题: 如何评价 NBA 17-18 赛季季后赛西部决赛 G1 勇士 119:106 火箭?
描述: 灯泡64分火箭主场告负 杜兰特37分勇士西决1-0显示全部
回答: 火箭今天在主场106-119不敌勇士,输掉第一场比赛对火箭无疑是非常不利的,但是也不至于达到立刻判死刑的地步,就本场比赛来说我认为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并且下一场需要做出充分的调整。 进攻方面,火箭的锋线没有打开是今天输球的原因之一,塔克、巴莫特、阿里扎三个人加起来17投3中,三分球更是只有9中1。因为火箭许多进攻机会都是出现在锋线位置,如果火箭的锋线能够保证命中率,把该扔进的三分都投进的话那么他们很难被击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火箭过分的依赖哈登,你不能保证哈登每场都有爆发力的表现,这样对他不仅是个消耗,而且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击败勇士的。所以这又承接了上一点,火箭需要更多人站出来。除此之外,火箭不能总是落入到阵地进攻,因为勇士的平均身高是要高过火箭的,尤其是在打五小的时候,勇士平均身高在两米以上,而火箭只有一米九十多,几乎都是顶着防守投篮,这对火箭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看看火箭有多少阵地进攻被勇士逼到24秒才勉强出手?所以下一场要提速,尽可能多的抓转换,打出流畅性的进攻。 说完进攻说防守,我认为防守的策略才是今天输球的关键,人人都说杜兰特没法防只能限制,但是这要取决于火箭上了多大的防守强度。你不能从第一节开始到最后一节都让杜兰特轻松接球轻松投篮,这样他的状态、手感就一直保持到了最后。防守杜兰特应该给他上身体,无论是无球还是有球都要用身体缠着他,消耗他,这样命中率下降的时候逼着他去突破。因为投篮对于杜兰特来说才是更轻松的得分方式,所以火箭今天错就错在让杜兰特得分太轻松,阿里扎的犯规又太过无谓,看看前几年托尼-阿伦是怎么防的,也许火箭会找到灵感。 之前我就说了,勇士的外线是比火箭强的,主要就是更高,更准,所以就不能放三分,要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去逼着他们突破。当然了,像今天克莱那样顶着防守投,进了的话谁也没办法,勇士技高一筹。 综上,大多数认为火箭输在进攻,太依赖哈登。但是我觉得是没有做好防守,他们的防守策略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出调整,输掉下一场的话那基本就是没戏了。如果能够即使调整防守策略,赢下第二场那比赛还能回到均势当中。祝福火箭也祝福勇士吧,双方谁也别受伤,打出最高水平的比赛送给球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244590/answer/393201916
标题: 怎样在建筑设计中使用蒙太奇手法?
描述: 蒙太奇本来是一种建筑手法,现在多用于电影中。怎么在建筑设计里使用蒙太奇手法,有没有什么实例。怎么解释建筑学范畴的蒙太奇手法?显示全部
回答: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本就是建筑术语,意为构成、组合、装备。后转引为电影艺术术语来表示一种艺术手法,意为剪辑、组接,即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这里讲讲库哈斯的毕业设计,库哈斯内心架构的建筑蒙太奇,完美的电影脚本。 Exodus, or the Voluntary Prisoners of Architecture是雷姆·库哈斯在1972年向建筑联盟学院(AA)递交的毕业设计项目。这是一个由18幅水彩、素描和粘贴组成的系列作品。据说因为这个方案,库哈斯没能从AA毕业(未经考证),但也正因此而受到Phillip Johnson的赏识,并且促成了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成立。 要理解这个方案并不难,Exodus, or the Voluntary Prisoners of Architecture,可翻译为逃亡,或建筑的自愿囚徒。 在这个方案里,库哈斯将伦敦分割成“好”的部分和“差”的部分。自然,“差”的部分的居民就会向“好”的区域流动——如同今天的美国和墨西哥。当局者不得不在两个区域的边界上建立一道隔离带来阻挡他们之间的流动,但是这道隔离带并不只是一堵墙。库哈斯借鉴了当时柏林墙的设计,将这个隔离带设计成了两堵高墙。 两堵高墙之间的区域成了两个世界之间的缓冲区。在这个缓冲区里,空间被划分为一个个的异托邦(Heterotopia,福柯语,即一种的确实现了的乌托邦),空间里的资源可以满足迁徙者的各种需求,当局者用这样一个空间将外来者隔离在“好”的部分之外。久而久之,原本的“逃亡者”成为了这个空间中的“顺民”,他们去不了“好”的区域,也不愿意回到“差”的区域,库哈斯给设计起的名字揭示了这个方案的用意——让人成为建筑自愿的囚徒。 The Wall was a masterpiece 这个墙是一项创举 最初只有一些铁丝网线出现在假想的边界上,但是它的心理和象征效应比它的物理外观更强大。过去肉眼可见的障碍,变成了现在不可抗拒的诱惑,建筑是人们绝望的罪魁祸首。 Architecture 建筑学 一个强烈的、具有毁灭性的力量,让建筑学成了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工具。 分裂、孤立、不平等,侵略、破坏,这些所有的消极因素让这堵墙成了一个社会的理想代替品。这个建筑的居民是那些坚强到足以爱它的人,那些志愿的囚犯,就算限制其自由也在所不惜。 与现代主义相反,这种设计既不是威权的,也不是歇斯底里的:它的设计充分适应了个人欲望和享乐主义。从外部看,这个建筑就是是一座宁静的纪念碑。 The Voluntary Prisoners 自愿的囚犯 这是一出在伦敦上演的出埃及记(大逃亡)。 一条欲望之墙穿过伦敦的市中心,形似跑道、拥有纪念碑形状的集体性新建筑。两道高墙的围合一方面保证了其完整性,也避免了这个区域的扩张和污染。 Reception Area 接待处 在一个壮观的欢迎仪式后,新移民进入接待区是这个方案的第一步。在这里,建筑传递出一种让人舒缓的气氛,每个人只需要进行很少的培训,就可以适应在这个空间。 Central Area 中心区 这个区域位于接待区的屋顶,从这里可以通过一个巨大的自动扶梯下降到一个保存有“老”伦敦片段的区域。这里是为那些刚来的准备的“环境过渡区”,是新来者的临时住所。 Tip of the Strip 条状端头 这里是保护地带和伦敦旧城的交界处,是新旧世界的战争前线。在这里,现有建筑被新建筑摧毁,旧伦敦的居民和该区域的自愿囚徒之间会发生一些微不足道的战争,但是这两堵墙的前进步伐是很难被停滞的。 Ceremonial Square 仪式广场 除了电子干扰塔,这个区域的另一侧完全是空的,黑色的广场将保护地带的居民完全包裹起来,避免暴露在外界的电子污染中。这是一个概念奥林匹克的混合体。 The Allotments 分配 The Park of the Four Elements 四要素公园 这是由四个正方形区域组成的公园。 第一个广场是“空气”,这里包括几个下沉的亭台,布满精心设计的管道网络。这个管道网络散发出各种气体混合物,创造出芳香和幻觉的体验。通过在剂量、密度、颜色的微妙变化,这些挥发性气味云让参观者的喜怒无常、抑郁、宁静等情绪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诱发。 第二个广场是“沙漠”,是埃及金字塔景观的人工重构,其中包括一个金字塔、一个绿洲、无数焰火发生装置。夜晚通过不同景物之间的景深光影变化,创造出海市蜃楼的奇观。在这里,来自“空气广场”的情感将得到升华。 第三个广场是“水”,这是一个永久的游泳池。通过墙面的规则变化,产生巨大的、有规律的波浪。这里是海洋挑战者的天堂,同时也为这个公园创造了声学背景。 第四个广场是“地球”,这里是首脑们举行会议的地方,一群雕塑家正在讨论将首脑的胸像雕刻在山上。游览者参观完这里后,将被一部自动扶梯送回地面。 Square of the Arts 艺术广场 这是一个用合成材料建成的城市开放空间,包含艺术创作、演艺、展览等功能。这个空间一共有三个建筑,其中的博物馆是老建筑,另外两个是由自愿囚犯建造的。 博物馆包含一些过去被删除的照片。访客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无数的空白框架、空白的帆布、空白的座位,之后通过将这些片段和过往的经验联系起来,才能获得一种连续的观看体验。 除此以来,还包括一些小型建筑物的展览,如同棋牌游戏中的棋子,它们像陨石一样被丢弃在广场上,形状、颜色、意义都是未知的,等待被人移动到下一个游戏的交叉点。 Baths 浴室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Transactions 生物交易研究所 Park of Aggression 侵略性公园 社区质量的差异驱动着“恶”伦敦的居民向“善”伦敦逃亡,如果从建筑形式来看,这个方案并没有太多可以解读的内容,但记者出身的库哈斯将一堵隐喻的墙变成了一个分割政治态度的万花筒,将各类的政治意图抽象为各种隔断的组合物,这才是这个设计的精髓所在。 库哈斯的这个方案一直启示着后来者,在2006年UCLA主办的WPA 2.0竞赛上,来自美国奥克兰的Rael San Fratello设计了一个名为“作为基础设施的边界”的参赛方案,将位于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线的700英里“长城”改造为具有公益性质或具备能源生产功能的设施。 无独有偶,在川普宣布参与竞选,并抛出“修墙”的言论之后,美国的一家设计事务所espacio cero就拿出了一个隔离墙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并不是为了阻止移民,而是为了加强边境上的交流,建立一个经济文化共同体。这个“无形的墙”方案建议将修墙的投资变成一个border-wide网络高速公路和火车路线,通过改善交通环境促进整个地区的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在川普胜选的当天,一家来自墨西哥的事务所Estudio 3.14又发布了一个他们的设计的边境隔离墙的方案。当然这个方案并不是一个可实施的方案——而是为了验证川普的“墙”是不可实施的。 如果仔细分析这个方案的内核,都可以算作是库哈斯的“模仿者”。只不过在他们的设计上,建筑学不过是协调分歧、满足建筑师小情趣的工具,建筑基本上成为一种隔离文化差异的樊篱。说得更直白一些,这些设计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打小闹,建筑师小心翼翼的将自己限定在令人迷醉的小世界里,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建筑“自愿囚徒”。 如果回到20世纪的70年代,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初露端倪的时代,面对着日益分裂的建筑学理论和态度,建筑面临着沦为与物质和对象无关的符号的风险。在这种状况下,库哈斯和当时他的老师Elia Zenghelis认为,起始于1920年代的现代主义是一种非常激进但天真的状态,这种激进和天真同样让50年后的建筑新思潮包含着难以预料的危险和丑陋。 相较于“逃亡”,库哈斯更强调人是“自愿的囚徒”。看似在批判冷战中的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峙与隔绝,似乎更是在暗喻当时西方世界将自己囚禁在消费主义和物质世界的“囚笼”里,被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潜在规则”不断驯化,库哈斯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敏锐洞察。 文章原载于AC建筑创作,作者 @游旭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38912/answer/392057230
标题: 如何评价 17-18 赛季德甲联赛的汉堡俱乐部 55 年来首次降级?
描述: 本题已加入圆桌 »看球 · 欧洲足坛,更多「足球」相关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显示全部
回答: 有“北大王”之称的德甲常青树汉堡,终于降级了…… 诶,为什么我们要用“终于”这两个字?因为擅长作死的他们早该想到这样的下场…… 文/ 葛 思文,编辑/ 宋 鑫宇 2018年5月12日17时36分,54年261天零36分19秒!在随着竞争对手狼堡在德甲最后一轮大胜已经降级的科隆,汉堡的德甲时间就此定格。 从13/14赛季开始,保级成为汉堡每个赛季的主题,苟活着保级线和附加赛上的汉堡一次次眼看就要凉透了,却又一次次奇迹般的死里逃生。 然而到了这个赛季,汉堡终于还是没有躲过这一劫:自从德甲在1963年创建以来,汉堡是历史上仅有的一支参加过所有赛季的球队。但在连续19985天身处德甲之后,这支“德甲恐龙”从昨天起跌落德乙。 在漫长的55个德甲赛季1866场比赛中,汉堡曾拿过3次联赛冠军。并且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年间,汉堡曾一次打进联盟杯决赛,两次杀入欧冠决赛。最终凭借马加特的制胜绝杀在1982-83赛季力克尤文首次站上欧洲之巅。 过往如此多的荣誉也让汉堡被球迷冠以了“北大王”的称呼,与“南大王”拜仁遥相呼应。同时,汉堡还拥有全德国最忠诚的球迷。汉堡虽然过去几个赛季几乎年年濒临降级。但主场人民公园球场的上座率却长期排在德甲前五位。他们还有一位让其他俱乐部羡慕不已得富豪支持——船王屈内。 通过入股和借款的形式注资6900万欧元的汉堡死忠米夏埃尔-屈内(Michael Kühne)曾在2010年和2012年两次提供转会资金共计2050万欧元,帮助球队买下了韦斯特曼、扬森、迪克迈尔等球星,同时从热刺带回了范德法特。 范德法特率领汉堡打入0607欧冠联赛,是球队近十年来最高光的时刻 2014年夏天,屈内又向汉堡注资1875万欧元,汉堡用这笔钱买来了德国前国脚尼古拉-穆勒等球员。在球队需要帮助的时候,屈内总会慷慨解囊,如今他已经为他心爱的球队掏出了超过1亿欧元的钞票。 上个赛季,在船王掏出4000万大洋给球队补强后之后,汉堡居然一路垫底直到最后一轮击败狼堡才成功上岸。相信看到汉堡的处境,屈内心里也是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 而本赛季球队的转会预算仅仅只有300万欧元。300万欧元在如今这个疯狂的转会市场甚至连一笔分期付款的零头都不够,又是在屈内的帮助下,汉堡成功签下哈恩以及续约队内大将伍德,尽管此后船王遭到德足协的调查,不过作为死忠,船王无所畏惧。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汉堡上辈子是积了多少德才换了这么一个死忠土豪粉啊…… 汉堡拥有如此慷慨的球迷,羡煞其他俱乐部 有死忠球迷,有富豪买单,队内也有不少知名球星,如过去足球经理中的小妖霍尔特比,当打之年的洪特和酒井高德。怎么看汉堡的成绩也应该稳定在德甲中上游才对,但这支传统豪门却一次又一次的展示自己的下限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2013-2015两个赛季,汉堡两次获得德甲第16名而不得不参加保级附加赛。第一次他们两回合战平菲尔特凭借客场进球保级成功。 第二次更为惊险,首回合踢成1:1的汉堡在客场与卡尔斯鲁厄的生死战中被对方在80分钟取得领先,伤停补时阶段。迪亚斯的任意球奇迹般的帮助汉堡将比赛拖入加时,加时赛汉堡在终场前完成绝杀让他们再次留在了德甲。几年来多次神奇的保级也让球迷戏称,让汉堡队降级简直比让拜仁不夺冠还难。 但就是这样,汉堡队多年来管理层的混乱和球队凝聚力的下滑却没有丝毫改变。球队在本赛季持续的管理层斗争可以说是导致降级的重要因素。 似乎,多年传统底蕴带来的豪门荣誉感,以及连续神奇保级成功的运气给汉堡的管理层带来了一种“我们还是很强”的错觉,在加上连续多年胡乱的买人卖人,汉堡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深渊。 事实上,自2010年起,汉堡一共净支出1个亿买了68位球员。综观德甲,同期只有拜仁和莱比锡的净支出比汉堡还高。然而流水般的人员更迭并没有让汉堡的成绩有所提高,反而如今阵中还要依靠只拿着业余球员合同的后腰施泰因曼。 加盟曼城前的孔帕尼曾是汉堡队长 就在汉堡本季早早陷入保级泥潭时,管理层却在冬歇期无一进补。甚至告诉船王不需要他的资助。此后还上演了监事会成员格德哈特“逼宫”董事会主席布鲁赫哈根,以及体育主管托特的闹剧。 虽然格德哈特最终失败了,但是在今年2月的俱乐部大会上,前董事会主席霍夫曼成功回归,除了当选俱乐部主席外,他还在1个月后接替克拉尔成为监事会主席。此后,他迅速炒掉了这两年来毫无作为的布鲁赫哈根和托特,但这些改变对病入膏肓的汉堡都已经为时已晚。 球队的斗志和意志随着近几年不断的折腾已经被消耗殆尽。每个赛季汉堡几乎都会遇到大比分失利的惨案。汉堡在本赛季开季初取得两连胜,但随后遭遇8轮不胜并输掉了其中的7场,从此陷入保级泥沼。在去年11月24日主场3-0击败霍芬海姆后,汉堡在随后4个半月的时间里未尝胜绩,遭遇15轮不胜。 第26轮比赛,汉堡0-6被拜仁屠杀,全场比赛竟然没有1脚射门,球队士气跌落至冰点。球场上的糟糕表现和管理层的混乱也让80岁的船王深受刺激,他表示: “我近年来最大的投资失败就是资助了汉堡队,我为汉堡投入了很多,但是这并不是相称的投资,汉堡队经历过一些困难的时光,但也有很多变动,以及很多完全失败的转会。当你投资了这么多钱后,显然你也会感到担忧。” 除了对球队的失望以外,屈内也表示对于目前这个足球市场,自己有些有心无力了:“如今的转会费真的太可怕了,很显然足球行业的花费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我也不会继续对汉堡进行投资了。” 作为昔日的“北大王”,汉堡的表现让死忠球迷感到绝望,很多球迷也在调侃过去几年当一个汉堡球迷一个赛季的心境变化—— 赛季初:屈内又投资了,有了这笔钱再买几个强援,下赛季打欧联好歹有机会吧 引援后:买的这些人...行吧,总算是补强,联赛中游也算进步了。 赛季中:踢得都是些什么JB玩意?又奔降级区去了 赛季末:还好德甲有附加赛……挺住啊! 保级后:总算是留在了德甲,我就不信明年能更次…… 1415赛季德甲保级附加赛,忠诚的汉堡球迷在汉堡队客场作战时来到主场一起关注球队表现。 汉堡作为德甲近些年的保级专业户,每每遇到危机总能有自救的办法。最主要的就是一旦发现问题后果断换帅,并且总是能够找到最终带队力挽狂澜的救火英雄——自2008-09赛季以来,汉堡居然已经任用了多达18位主教练(含临时主帅)!当上赛季率领球队保级成功的吉斯多尔在本季不再神奇时,汉堡于联赛19轮过后再度换帅,而球队此时刚刚遭遇了四连败并跌入降级区。 吉斯多尔的眼神里毫无生气 不过,由于常年保级形成的不良口碑,此时根本没有知名主帅愿意接过汉堡这个“烫手山芋”,以至于球队最终不得不选择了已在家闲赋半年的霍勒巴赫接过教鞭。 这位霍勒巴赫是谁?其球员时代在汉堡效力多年,退役后曾担任马加特的助手,后来担任维尔茨堡踢球者主教练后把球队从地区联赛带到德乙联赛,但是由于保级失败而在去年夏天遭到了解雇。 这样的履历执教乱成一锅粥的汉堡结局自然可想而知。球队在霍勒巴赫麾下于7场比赛仅取得3平4负后,原本还存有的保级希望荡然无存,与保级区的分差已接近10分。球队不得不再度换帅,并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让二队主教练蒂茨暂时执掌球队。 汉堡高层确认蒂茨将留任汉堡主帅 最后时刻接手的蒂茨虽然没能再次上演奇迹,但已经把堪堪保级的弗莱堡狼堡等球队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位熟知汉堡的学院派主帅自入主一队后便迅速废黜了马夫拉伊、华莱士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力,扶正来自二队的爱将施泰因曼,重用被霍勒巴赫放弃的伊藤达哉、波勒斯贝克和瓦尔德施密特等中青代,并彻底激活了前德国国脚霍尔特比。于是,汉堡在在本季最后8轮联赛中收获了4胜1平3负,并把保级希望留到了最后一轮,只可惜此前欠债太多而功亏一篑。 看看过去的霍芬海姆和如今的莱比锡,他们和汉堡类似,同样都有热爱球队的超级投资人,也都有过大手笔的投入,虽然受限于德甲“50+1政策”不能持续搞金元足球,但这两支球队在严谨的管理也下都多次打入欧冠赛场并长期稳定在德甲上游。 正所谓,世道有轮回,苍天绕过谁?汉堡的混乱完全可以用自作虐不可活来形容。如今在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后,不知道北大王能否真正大破大立,从上到下迎来改变。范德法特这样的老将也表示,希望回到球队帮助困难中的汉堡。我们期待,这支德甲最长寿的恐龙能够早点回到球迷熟悉的视野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868227/answer/379758126
标题: 任天堂 Labo 的实际体验如何?
描述: 任天堂 Labo 已于今天发售,挺想买的,但是又害怕买完拼完就放着吃灰了。所以想问一下实际体验如何,谢谢大家~ 显示全部
回答: 要是我小时候能有这么棒的玩具就好了。 在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到了正式发售日。我也成功的在几天前拿到了属于我的那份 Nintendo Labo Variety Kit。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想先来谈谈在经过了几天较完整的游玩体验后我的个人感受。 我直接说结论——「就像是变魔术!」 如变魔术般的 Labo 在拿到实物前,我已经将官方的几个宣传片看了不下三、四遍,可以说我早就对于 Labo 的内容有很大程度的把握了。在实物体验中也确实如我意料到的那样,Labo 的玩法必然受到了各种各样不可避免的设计限制,因此实际效果也不及想象中那么过分美好。并且游戏部分的表现也大多和宣传片中所展示的完全一致,换句话说,宣传片中展示的内容几乎就是 Labo 游戏部分的全部了。 对于游戏部分过高的心理预期和刚刚好及格的实际内容,说实话这多少有些令我失望。不过很快我注意到了之前我对于 Labo 的产品定位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文章开头我就提到 Labo 是一款「智能玩具」,并非是「游戏」。Labo 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Make」、「Play」、「Discover」。虽然「Play」的游戏内容确实是 Labo 体验的很大一部分,但在实际体验后我发现真正为我带来十足乐趣的却是「Make」和「Discover」。 「Make」指的是 Labo 由纸板化为一款可互动玩具——Toy-Con 的过程。这个组装过程很容易让我联想起乐高。一步一步紧随着屏幕上的操作说明将一个 Toy-Con 从一个个小的部分开始慢慢成型到最终组装成品,所有步骤都事无巨细的用可交互的方式展示在 Switch 屏幕上,而非是简单的视频演示。滑动屏幕或者使用手柄操作视角的移动和缩放,可以对当前步骤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当你完成了一步后必须空出一只手按住确定按钮才能让演示继续,因此你必须放下手里的活才能继续观看演示说明,这也取保你不会遗漏任何内容。 可以说 Toy-Con 的制作几乎是没有任何难度的,哪怕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只要有一定耐心也能轻松独自完成。每个 Toy-Con 的搭建过程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三、四个小时,当你花费了相当的精力完成后,所获得的成就感也十分明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开始制作时,官方会指定你去完成一个最简单的 Toy-Con 作为「上手教程」——一个能收纳单只手柄的小盒子。 「Discover」旨在让玩家去发现 Toy-Con 的设计中那些巧妙的点,以及探索每一个 Toy-Con 的全部玩法和可拓展内容。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喜和乐趣,打个比方说,就像是看魔术表演一样。你很清楚你现在在制作哪一步,也能大概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却总能被那些用廉价材料和有限传感器实现的出乎意料的效果所折服。 举个例子,在制作钓鱼竿时,有一步是将一个小小的、标着音符 的小纸片插入鱼竿的转轴里。一开始我完全无法理解它的存在意义,猜想估计只是一个固定用的插片。直到操作说明提示我试着转动转轴时,鱼竿发出了清脆的咔咔声,我才恍然大悟——这居然是个发声簧片! 用更廉价、更简单的方式实现更优秀的效果是贯穿整个 Labo 的设计理念。就像这个簧片的添加,只需要一条比指甲长一点的小硬纸片,就立刻让钓鱼竿的操作手感有了质的改变。另外,Labo 没有使用任何胶水或者胶带来连接各个组件,用于固定的结构多种多样,而且大多比想象中还要牢固,这也让我不得不感叹任天堂设计师的设计底力是真的强大。 为了更好的面向孩子,同时也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Discover」板块做了一套文字互动式的引导。设定中你在名为「Toy-Con Development Lab」的三人团队带领下作为「新成员」逐渐了解每个 Toy-Con 的玩法和设计原理,其中还包括很多可操作的结构透视图,方便孩子更容易的理解手柄传感器所发挥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让我们回到 Labo 这个产品本身,介绍一下这款 Nintendo Labo Variety Kit 的具体内容吧。 这套 Labo 的内容物包括:一盒「本体」游戏卡带、两小包零件包以及厚厚一沓的硬纸板。硬纸板其实比我想象中要薄,不过数目却比想象中要多的多,重量也不轻。(是的,国际快递费用也死贵死贵的orz) 纸板的切割质量很不错,轻轻的用手指按压就能轻松将一片组件从一张纸板中分割出来,无需借助剪刀。纸板的印刷上也有许多富有童趣的细节,不同 Toy-Con 纸板有不同的配色,同时作为印刷背景的小元素也有些许不同。 零件包中包括有橡皮筋、反光贴、细绳、以及钓鱼竿所需的几个环形扣。这里吐槽一句,反光贴是 Toy-Con 设计中最重要的零件,在很多结构中起定位识别作用。但是官方并未预留出备用的部分。尤其是反光贴一但贴错就很难撕下来重贴,这一点还是有些不友好的。好在反光贴的识别精度要求没那么高,而且反光贴也并非是特殊的材料,网上还是很容易买到替代的。 「Play」板块 这次 Labo 分为两个套件,分别是 Variety Kit 和 Robot Kit,我入的这款 Variety Kit 主要包括五款 Toy-Con,每款 Toy-Con 在「Play」板块分别有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入口。 RC 汽车 制作最简单的 Toy-Con,是利用两个手柄震动实现前进和转向的简易遥控「小汽车」。虽说是制作最简单的,但是体验却并不逊色。除了能像传统的遥控车那样前进、转向外(不过没法倒车),它还能调用右手柄上的红外摄像头,将图像传到你的 Switch 屏幕上。甚至利用这个摄像头还实现了跟踪可见反光条的自动驾驶。 另外如果你还有一副手柄/你朋友也有 Switch,你们甚至可以在对战模式中来一场小车相扑。在同一屏幕中操作两台小车,当一方倒地时则自动判定另一方胜利。 钓鱼 & 水族箱 钓鱼竿 Toy-Con 的「Play」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钓鱼游戏,还有一部分是水族馆。 钓鱼游戏模拟了在海上的钓鱼,你可以在浅海层钓小鱼,在珊瑚礁层钓螃蟹,在更深的深海钓深海鱼甚至是鲨鱼。钓鱼的玩法有一定技巧性,鱼上钩是第一步,而想要把一条大鱼成功拉出海面则需要学会如何「遛鱼」——适时松绳,左右牵引钓竿来避免鱼把鱼线拉断。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设计,如果你想要钓上体积较大的高级鱼种,你需要先让一条小鱼上钩,然后用这条小鱼作为诱饵去吸引大鱼的注意。想要完全上手这款钓鱼游戏确实有一定难度,摸索套路的过程十分有趣。 在钓鱼游戏中每钓三条鱼就会跟据你钓上来的鱼种、长度、重量记录一次分数,并且会把这些鱼放入水族箱中。你可以在水族箱里点击一条鱼来查看它的信息。此外,你还可以用卡片裁出一条鱼的半边轮廓,把它插入钢琴 Toy-Con 的扫描卡槽内进行扫描,水族馆能够根据这个轮廓生成一条卡通风格的小鱼。 房子 这是一个饲养宠物主题的 Toy-Con,同时也是一个小游戏合集。 游戏中你要与房子中居住的一只说猫不像猫说鼠不像鼠的谜之球状生物互动,完成各种小游戏来获得各种饲料喂给它。房子的左、右、下方分别有一个插槽可以安装按钮。主按钮按照交互方式分为三种:旋钮式、按压式、手摇式,额外还有一对连通起来的传送门按钮。不同位置、不同组合的安装按钮就能切换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小游戏。每当这只生物吃到新的食物时就会根据所吃的食物改变自身的颜色和纹路,你还可以在一个特殊的糖果房间让它把和自己现在配色一致的糖果吐出来保存,以在任何你喜欢的时候让它重新吃下来变色。(怎么听上去那么恶心呢) 此外,当你插入三个主按钮时会进入收集房间,跟据按钮插入的位置不同你可以查看所有已获得的场景、食物、摆件的介绍说明。 摩托车环形赛 & 竞技场赛 体感摩托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标准的环形竞速赛,另一种是竞技场赛。 标准赛分三个级别的赛事,每个赛事三种赛道,共九种自带赛道,并且可以调整三种不同档位排量(速度不同)和圈数。除了自带的赛道,你还可以在赛道编辑模式中用一只手柄凭空绘制赛道并放置加速器。而在竞技场赛上,你需要先用右手柄的摄像头扫描任意物体,比如手、桌面、衣服等等,游戏会将你所扫描的物体变成立体的地形作为赛道放在场地中央。竞技场赛中你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冲破数量尽可能多的气球,在倒数计时结束后结算。 摩托车的游戏操作上与经典的赛车游戏相仿。漂移加速、尾流超车、加速道具等等等等。不过由于并没有特殊道具等其他附加元素,玩法上还是略显单薄。不过如果你有一颗挑战心,你会发现想要取得高分难度还真的不低。 玩具钢琴 & 音乐工作室 个人感觉钢琴是整套套件中最出彩的一款 Toy-Con。在玩具钢琴模式中,通过替换几个不同的旋钮可以改变「琴键」的声音,除普通的音色外,还有歌唱家、猫叫、和大叔(别问我这是啥),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手柄发声模式,你可以把左手柄放在一个空箱子上用来作共鸣箱震动发声。使用钢琴侧面的滑块可以或者直接晃动整个钢琴可以发出「颤音」(不知道这个词是不是恰当,我没有乐理知识)。另外,按播放按钮 ▶️ 可以自动弹奏几首简单的曲子,按住录制按钮 ⏺️ 则可以给声音加上一层特殊的音色。 音乐工作室模式将钢琴的可玩性提升了一个档次。在这个模式下,你可以用滑块改变音阶以及用旋钮调节几个变量。你还能将一张裁剪成波形图的卡片插入扫描卡槽中扫描,创造不同的音色。如果你将一张按规格打好孔的卡片插入卡槽,你可以创造出一段简单的架子鼓配乐。你甚至还可以挥动你的左手柄,把它当作指挥棒,来调整所录制的音乐的节奏。 音乐录制支持最多八条音轨叠加,如此高的创作空间,让这款 Toy-Con 瞬间从玩具向专业领域迈进了一步。目前 YouTube 上已经有许多大触上传了他们用钢琴 Toy-Con 弹奏的曲子。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4 月 25 日,雷亚官方(Rayark Inc.)在自己的 Youtube 频道上传了一段用钢琴 Toy-Con 游玩 Switch 版本的音乐游戏 DEEMO 的视频,疑似为游戏新玩法的测试。这么说来,或许用摩托车 Toy-Con 玩马里奥赛车的日子也不远了。 Toy-Con Garage 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观看宣传片时就对 Labo 的自主设计创作的部分充满了好奇。Toy-Con Garage——位于「Discover」板块,可能是整个 Labo 最「硬核」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支持可视化编程的「Toy-Con 工坊」,你可以调用套件中现有的 Toy-Con 或者按键、摇手柄等作为「输入」,用简单的条件语句来设计构建自己的 Toy-Con。在这部分中,官方内置了多个案例进行引导,比如制作一个一触摸屏幕就会倒下纸片小人,或者用钓鱼竿 Toy-Con 来操作 RC 汽车等等。在这篇文章中我不打算更多地展开介绍其更具体的内容,或许下次有机会我会再开一篇来介绍 Toy-Con 的自主设计到底能够做到哪些、又很难做到哪些。 重新总结 Nintendo Labo 是一款优秀的智能玩具。游戏的体验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制作和探索的过程同样是充满惊喜与欢乐的。Labo 的目标人群非常宽泛,它既可能为孩子打开动手制作和独立思考的大门,也可以为成年人找回那颗褪色的童心。 目前没有中文支持可能是阻拦 Labo 面向中国孩子的最大障碍。不过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十分推荐家长买来陪同孩子一起体验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18564/answer/392737047
标题: 买什么品牌的床和床垫比较好?
描述: 买什么品牌的床和床垫比较好?显示全部
回答: 补充: 有些人可能觉得花上万块买个床垫太贵。我完全不同意。普通的家具的功能多半只是储物加装饰,但床垫是直接跟身体健康和睡眠质量相关的,我觉得完全值得多花这些钱。我自己住在一个40平米的小出租屋里,全部家具包括床架基本上全靠宜家加起来花了不到1000美元,但床垫就花了1000多(某床垫商场自有品牌)我们也一直很欣慰在床垫上花的投资。 美国有大量专门做床垫的商场,如sleep wprld,sleep train,mattress firm等等,一年床垫销售额140多亿美元,是中国年销售额的1.6倍,人均床垫消费则是中国的7倍(这还建立在美国床垫价格整体更实惠的基础上)。这个差距甚至高于两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距。作为对比,美国作为车轮子上的国家,人均汽车消费也只是中国4倍而已。 这问题本来就是问哪些品牌好,所以当然也推荐了一些品牌,但我基本都是推荐海淘,不知道有什么油水可捞。所以还请不要质疑是广告,谢谢。 ———————以下原回答————————— 我自己在美国生活,很喜欢美国的床垫。 按我个人看法,美式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舒适和方便。虽然海思腾、ViSpring、Duxiana这些顶级奢侈床垫都源于欧洲,但这些床垫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卖的是做工和逼格。对于绝大部分买床垫只想把钱花到舒适性上面的人,最好的床垫品牌都在美国。 同时,另一方面,美国的床垫也相当便宜,很多同款床垫在美国的售价仅有中国的1/3甚至更少。 这篇文章会对四大品牌进行一个分析,然后根据我的经验直接说说各个价位推荐的选择,最后也补充一些不同床垫材料的介绍。我分了12000-30000元,6000-12000元,1500-6000元三档。文中对各价位具体款式的选择有详细介绍(特别推荐的款式用下划线标出),其中低价部分也附带介绍了学生宿舍的选择,价格在500-1000元。但如果懒得看完的话,我的推荐是: 高档:从http://gotomattress.com上直邮泰普尔或席梦思床垫; 中档:组团拼箱海运美国的网络直营品牌,或者直邮四大品牌的中端产品(首选丝涟Hybrid系列或者舒达icomfort系列),或者购买金可儿的国产款床垫,折腾程度和性价比都依次下降; 低档:首选宜家的乳胶和袋装弹簧床垫;次选传统卖场品牌雅兰,或8H直销床垫;再次选是直邮四大品牌的低端产品,或购买床褥配合中国式硬床垫。 学生宿舍:首选宜家的弹簧和泡棉床垫;次选美国亚马逊上海淘薄垫,或8H薄垫 此外,大体上越是低档,越应该选硬的。高档床垫较厚,即使表层和舒适层软,过渡层和支撑层也有很好的支撑,而低档床垫如果偏软的话,往往意味着过渡层和支撑层都比较软。类型方面不同材质各有优劣,应该试过后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但我个人偏好分区袋装弹簧支撑层+高密度泡棉过渡层+泡棉或记忆海绵舒适层的结构(这也是美国一线床垫最常见的结构),性价比较高,也能兼顾舒适性和支撑性。 另外,如果是性价比党,可以选择宜家1500元的海沃格袋装弹簧硬型床垫,上面加泰普尔的300美元的记忆海绵薄垫(美国亚马逊海淘),这样总价应该可以控制在4000元以内,厚度31厘米,舒适性应该可以跟很多万元左右的中高档床垫媲美了(但可能会因为床垫的舒适软层上面再加软薄垫,即使是硬型床垫也会有些软)。不过这么组合的话,只能用1.5米的床,更大的尺寸宜家只有1.8米的,泰普尔只有2米的。 一、美国四大床垫品牌分析及挑选建议 1.1 美国四大床垫品牌的档次比较 跟国内3S(Serta舒达,Sealy丝涟,Simmons席梦思)影响力大不同,在美国名声最响的床垫其实是Tempur-pedic(泰普尔)。虽然销售额比3S稍小,但是平均售价要高得多,这里贴个列表就很清楚了。 下表中都是US-mattress网站上Queen Size(基本上是1.5米宽,2米长)的售价,单位为美元。实际上3S在实体店很多都可以进一步打折,而Tempur严格执行一口价政策。可以看到,3S在美国都有大量低端系列。其中销量最大的Serta档次最低,排名第二的Sealy价位也是第二低(Stearns&Foster是个新的子品牌,还没有知名度),Simmon虽然有高端系列,但中低端卖得也不少。 表1:各品牌产品线价位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Tempur其实和Sealy是一家,而Simmons和Serta是一家。 就产品取向来说。Tempur和Serta主力iComfort分别是记忆海绵型床垫在高端和中端的代表性选手,Simmons主力Beauty Rest和Sealy主力Posturepedic则是弹簧复合床垫在高端和中端的代表性选手。 我个人试过的四大品牌床垫里面,最喜欢的是Tempur的Pro Adapt Medium和Adapt Hybrid Medium,Sealy 的Posturepedic Hybrid Premium Plush(也是中等硬度)这3款,售价分别是2800,2000和1800美元。 Tempur的记忆海绵床垫名声最响,既能非常细腻的贴合体形,也有相当好的支撑性。配合可调节至“零重力”姿势的床架,确实呼吸都顺畅很多。这种床垫传统上的最大短板是少部分人会睡得太热,但今天试了他们新的adapt和pro-adapt系列,新的cover确实凉爽很多。 而Posturepedic Hybrid Premium Plush则是很优秀的弹簧复合床垫,虽然腰背陷入的部分的床垫形状贴合性和支撑性略差,但表层更柔软,因此平躺时身体较轻的部分包括胳膊和腿也能很好的下沉与腰背水平,侧睡时也不会挤压下方的胳膊。 Tempur的Hybrid床垫感受则介于两者之间,耐久性很好。 其他的Serta的iComfort,Simmons的Platinum Hybrid和Black系列也有舒服的床垫,但就没像这两款这么爱。 而Tempur除了舒适性有优势以外,耐久性也是四大品牌中口碑最好的。很多床垫开始时候睡着舒服,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地方会塌陷,就从缓解腰背疼痛变成了增加腰背疼痛。 不过,因为大量使用记忆海绵,泰普尔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开始时候气味儿大,少数人越睡越热,手臂和腿不容易陷入到与背部平齐等等。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开窗在床上跳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去宾馆睡过记忆海绵的床垫,或者如果睡觉容易发热的类型就回避,第三个问题可以在实体店仔细对比泰普尔和其他弹簧类床垫的感受。 还有一种很好的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泰普尔的办法,是先海淘一个泰普尔的3寸薄垫,搭配已有的硬床垫使用几个月感受下,看看它的变形特性、温感和气味儿是否能接受。如果喜欢的话,原有薄垫可以放在次卧继续使用。 1.2 泰普尔和3S的中外产品线比较 3S历史更长,中国业务更大时间更长,别的回答介绍的也比较多,这里主要介绍下泰普尔。 Tempur在中国的产品线是Tempur直接运营的,虽然产品线直接来自于Tempur欧洲的产品线,但也是相对最能跟美国对应上的。对于海淘来说,如果国内实体店不能试到类似的款式,也就无法帮助订购国外的款式。床垫这东西虽然有优劣,但具体舒适与否还是因人而异。 泰普尔在中国有40多个城市都有实体经销商。大家可以在官网上查到。体验的时候注意多躺一些时间,至少要10分钟以上,多试试不同的姿势,以及床伴上下床的影响,并观察脊柱是否能保持良好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Tempur在国内经常被宣传为丹麦品牌,这其实也并没有错。最早这个品牌其实是在瑞典创办的一家名为Fagerdala World Foams的公司,这家公司本身以研发床垫材料技术为主,1989年又从NASA手中收购了记忆海绵的技术(也就是Tempur ES材料),退出了Tempur品牌,并在丹麦收购了面向大众设计生产销售床垫的公司Dan-Foam,扩大了床垫生产销售的规模。1992年,为了更好的进入美国市场,它又在美国成立了新公司Tempur Pedic,包装成一个完全美国本土的品牌,利用同样的技术在美国设计生产同样挂Tempur的床垫。1999年Fagerdala和Tempur Pedic正式合并为Tempur World(2003年改为Tempur Pedic International),全球的研发在美国、丹麦、瑞典三地,而生产在美国、丹麦、波兰三地。 下表整理了Tempur在中国,丹麦、波兰、美国四地的对应产品档次和售价,大家可以自行参考。实际上,在泰普尔的例子中,美国市场反而是比较特别的,针对美国提供了很多更软、更厚、更豪华的产品。而包括澳洲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销售的产品都是与中国一致的。(Tempur的子品牌MicroTech则是为波兰等准发达国家市场推出的高性价比品牌,不在美国和丹麦销售,但也在澳洲销售) 表2:泰普尔中外档次、厚度、价格对照 表3:泰普尔中外系列、硬度对照 虽然中美两国产品线还是有区别,但大体上还是能有一些极为近似的产品。比如国内的云雾云端系、和睦云端和感温云端分别对应美国的Cloud Supreme,Flex Supreme和Contour Supreme,而微风云雾27cm、微风舒适27cm和微风感温27cm款基本就是美国的Adapt Soft,Adapt Medium和Adapt Firm。可以在国内试过后购买对应的产品。在泰普尔中国官网上可以查到实体店的位置, 注:Adapt和Pro-Adapt的同样硬度标识基本意味着相同的感受到的整体硬度,但可能挂Pro的基础层更硬,有更好的支撑,而舒适层更软有更好的贴合性。但如果是传统的Cloud/Flex/Contour系列则系列之间的区别在于基础层的硬度,同系列从Prima到Supreme到Elite再到Luxe是增加了舒适层的层数和厚度,从而表层感受往往更软,总体感受到的硬度会逐步降低。因此如果试了很喜欢Cloud Supreme(云雾云端),想升级的话应该订Flex Elite而不是Cloud Elite;同样的,如果喜欢Cloud Prima,可能升级的选择是Flex Supreme或者Contour Luxe。 3S在国内的产品线就比较难跟美国对应了。舒达和丝涟,特别是舒达的经营方式更松散灵活,类似美国的通用,奉行“多生孩子好打架”、“因地制宜”和“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迅速实现全球扩张”。 而席梦思似乎奉行在各国实行完全不同的价格政策,动不动就在某些市场加价数倍,以在这些少数富人消费能力突出,中档床垫消费不成熟的市场攫取最大利润。因此它刻意使用了完全不同的产品名称,使得很难对应。 四大品牌中国产品线与国际的接轨程度,我简单观察的判断对应关系是: 完全对应的: 泰普尔:Tempur欧洲和澳洲的产品线,与美国产品线相似 泰普尔MT:波兰进口,Tempur子品牌Micro-Tech在波兰和澳洲的产品线 大体对应的: 席梦思奢华:美国和加拿大Simmons Black产品线 席梦思时尚:加拿大Simmons Studio产品线 丝涟铭尊:Sealy在澳洲的Exquisite产品线 舒达进口各系列:包括iComfort,perfectSleeper,iSeries,Avant Grande,iContour,Majestic等等,都能找到美国或澳洲直接对应的产品线 金可儿进口:大抵对应国际上Kingkoil的产品线(不过Kingkoil在美国基本只卖酒店,不面向大众市场销售) 其他的席梦思的其他产品(加拿大或美国进口),丝涟精品馆的其他产品(澳洲或泰国进口)当然都是国际水准的东西。 这里放个价格对照表,大家大概就知道为什么推荐海淘了,尤其是国内称王的席梦思价格有多么坑爹。 表4:国际床垫品牌中外对应产品线价格对比 1.3 海淘前如何挑选四大品牌的床垫 非常方便的是,美国网站http://gotomattress.com提供中国包邮服务,四大品牌的主流床垫产品上面都能买到。中文网络上也能搜到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也打算用这样的方法给国内的父母买比较好的床垫)。 将这些品牌的国内实体店床垫试过了以后,去http://gotomattress.com上找相同系列厚度和材质的床垫就可以了(本文最后部分会具体介绍如何看懂床垫材质)。另外,sleep like the dead(SLTD,靠发送大量问卷,对床垫各方面优劣势分析的最为细致全面),sleep judge(专家打分),good bed(用户评分)这几个网站都是不错的看床垫评价的地方,youtube上也能找到us mattress网站的介绍视频。 如果没有完全对应的床垫,那么就找软硬度和类型相同的。高级床垫因为各层构成复杂,只要大体上对应好是记忆海绵+高密度海绵(即泡棉)——即一般所谓的memory foam床垫,还是复合材料(乳胶,记忆海绵,海绵等)+袋装弹簧——即一般所谓的hybrid/复合床垫,这两类里面哪一类即可。也有个别床垫是乳胶(latex),海绵(foam)或者弹簧+枕垫(innerspring+pillowtop)的。预算充足想购买比国内能试到的更好的床垫的话,可以选择更高级的系列,有更厚和层数更多的床垫。 另外床垫的尺寸要注意一下,如果不是在http://gotomattress.com同时选装了床架的话(很多电动可调节床架也挺值得选的,售价1000-2000美元),就需要确保国内能配到合适尺寸的床架。这里附上美国常见床垫尺寸,其中King Size一般可以放在中国2米床上,Queen Size一般可以放在中国1.5米床上,剩下两种尺寸在中国则较少见。不过要注意如果要最大化床垫寿命,选用平板床架的话,最好配合box spring使用,一般只要200-300美元。 表4:美国床垫尺寸对照 电动床架,与医院专门用来缓解背部疼痛的护理床原理相同,亲试确实呼吸轻松很多,更难打呼噜。当然是否真的会以这个姿势睡觉,是有些存疑。 二、预算12000-30000元推荐:泰普尔和席梦思的高端产品 Tempur: 因为上面分析过的原因,如果预算超过12000元,我首先推荐选择从美国海淘Tempur的床垫。 不过要注意的是http://gotomattress.com目前还没有上架最新的性价比很高的Adapt和Pro Adapt系列。一般来说,这个网站更新产品线会比一线实体经销商晚1-2年。而这也是它能够在包邮中国后仍然有足够利润的原因。如果愿意等的话,售价2000美元的Adapt Medium,Adapt Hybrid,和2800美元的Pro Adapt Medium,Pro Adapt Hybrid是我个人最推荐的高档床垫。 如果担心自己有可能会嫌记忆海绵太热,建议等一等。这个系列我个人体验无论是舒适性还是凉爽性都比同价位的Supreme和Prima好了不少。 不过如果着急买几款,这里也推荐一些目前http://gotomattress.com上有卖的我个人认为值得选择的床垫: 记忆海绵+海绵系列 3800美元(24200人民币):Contour Rhapsody Luxe,适中 3600美元(22920人民币):Cloud Supreme Breeze,偏软 3300美元(21000人民币):Contour Elite,偏硬 2600美元(16560人民币):Cloud Supreme,偏软 记忆海绵+弹簧系列 3500美元(22300人民币):Flex Elite,偏软 2800美元(17830人民币):Flex Supreme,适中 Simmons: 在国内大名鼎鼎的席梦思在美国也不缺少高端产品。它最突出的是领先的袋装弹簧技术,将记忆海绵与弹簧真正混在一个个袋子中的hybrid/复合床垫技术,以及应用棉花等纤维纺成的枕垫的pillow top表层。我个人觉得席梦思的床垫的一大缺点是缺少过渡层,表层可能很软很舒适,弹簧的支撑层感觉又比较硬,这都很好,但中间似乎没有很好的过渡来使得臀部能陷入较深、有较好贴服性同时有良好支撑,不适合屁股翘的人。优势是感受最接近传统中式硬床+床褥,中老年人最容易适应,工艺也比Tempur更有经典豪华的感觉。 Simmons内部分为Beauty Rest和Beauty Sleep两个系列。BeautyRest档次较高,是Simmons的主力,其内部又分为Black,Platinum,Silver三个档次。 Simmons最高端的Black里面的Sonya,Queen售价3800美元(24200人民币),偏硬硬度,表层使用软海绵,舒适层采用记忆海绵,过渡层是微型弹簧和乳胶,支撑层是Simmons标志性的袋装弹簧。这款在Amazon上评价高达4.8星。厚达18寸(45cm)。国内类似的Waldo要卖40万。 当然还有最顶级的Tatiana,Queen售价4800美元(30500人民币),这款的结构与Sonya基本一样,只是表层和舒适层更厚,因此更软,但也能有很好的支撑。 Tiatana构造 其他的几款luxury firm pillow top(即偏硬+枕垫)也是很能代表席梦思舒适度的床垫。NATASHA,KATARINA这两款的厚度分别是16寸和15寸,售价分别是2800美元(17800元)和2400美元(15260元)。相比Sonya其实主要是少了一层微型弹簧。 Natasha luxury firm pillow top的结构 如果不要pillow top(其实跟自己加好床褥效果差别不太大),Raquel,Mariela,Desiree三款luxury firm床垫的厚度分别是16寸,15寸和13.5寸,售价各为3100,2600,2100美元(合19700,16500,13350元) Desiree luxury firm的结构 便宜一些的主力则是Platinum Hybrid系列。跟其他厂商所指的Hybrid仅仅是结合了弹簧和海绵/乳胶不同,Simmons的Hybrid床垫是将弹簧和记忆海绵一起混装在一个个袋子里,是真正的hybrid/复合床垫。而Simmons所谓的Innerspring床垫即是一般厂家所谓的hybrid床垫。 GoToMattress网站上有4款Platinum® Hybrid床垫,依厚度和软度不同Queen售价为1900-2500美元(合12100-15900人民币),其中仅售1900美元的Aramis Luxury Firm可能是Simmons性价比最高的床垫。 Serta和Sealy缺少这个档次的产品(Sealy旗下的新品牌Stearns&Foster还没成长起来),这里就不介绍了。 二、预算6000-12000元推荐 2.1 组团海运网络直销品牌 如果预算不到2000美元的话,其实就不太推荐美国传统四大品牌的床垫了。这些传统品牌从工厂到消费者要经过经销商和零售商两重关卡,还多一层仓储和物流的环节,导致它低价的产品性价比都不高。这种情况下,比较建议选择渠道成本很低的网络直销品牌。这些品牌往往单品牌下面的床垫款式较少,而床垫本身也没有那么多层,而是每一层选用了更好的材料,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网络直销品牌大多选用海绵而不是弹簧作为基础层,因此运输的时候可以压缩到更小的体积。很适合越洋集运。 当然,相比直接从美国网站包邮购买,集运的价格是要贵一些。一般一个20尺的集装箱的运费加上两头清关费用需要2000-4000美元,如果是普通床垫,一箱大概能放10-15件左右。平摊下来每件1000-2000人民币费用。但网络直销床垫一般是bed in a box的形式,以Casper床垫为例,装箱尺寸仅为43cmx43cmx106cm,一箱能放40-60件,这样一来运费就只要几百块了。当然,组团的过程也要稍麻烦些,不过,因为总价便宜,相对来说找人也容易些。 因为床垫性价比高,很多1000美元左右的网络品牌床垫其实品质与2000美元的传统品牌床垫相近,因此也是挺值的。此外,网络床垫因为不能先试再买,一般是尽量适合所有人的,硬度也普遍比较适中。 这里推几个美国网络品牌,价格从低到高,都是各家网站评价都不错、sleep like the bed显示耐久性至少是fair的选手 Zinus 12-inch foam款,一款低价记忆海绵床垫,Queen尺寸295美元,这款其实是低价档了。 Tuft&Needle,海绵床垫,Queen尺寸575美元 Casper the Casper,海绵+记忆海绵床垫,Queen尺寸1000美元,比Tuft&Needle的舒适层更黏一些,能更好得贴合身形,但没有Tempur Pedic那么黏,可靠性很好。整体上是一款相当不错的中档床垫。这个预算范围内如果懒得折腾可以直接订这款转运。 Nest Alexander Signature Series,海绵+记忆海绵复合床垫,可选Medium和Luxury Firm两种硬度,Queen价格1200美元 Nest Alexander Signature Hybrid,弹簧+记忆海绵复合床垫,可选Plush,Medium和Luxury Firm三种硬度,Queen价格1200美元。这差不多是网购能买到最好的复合床垫了,这款床垫也是我试过最好的床垫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Nest Bedding这家品牌在美国是有线下体验店的。运输尺寸没有那么小。 Purple Original,采用独自研发的高弹性聚合物作为舒适层,Queen 1000美元 Purple 2,多了袋装弹簧,Queen 1600美元 其他的品牌还有: 海绵+记忆海绵:Zinus,Cocoon(sealy旗下),Bear,Amerisleep,Nectar,Layla,Voila,Tulo,Novosbed,Loom and Leaf 海绵+记忆海绵/透气海绵:Leesa 海绵+微弹簧+海绵:Helix 海绵+记忆海绵+乳胶:Ghostbed 弹簧+记忆海绵/透气海绵:Sapira 弹簧+床褥:Saatva 弹簧+乳胶+羊毛/棉花床褥:Avocado 乳胶:SavvyRest,Zenhaven,Spindle 乳胶(支撑层)+海绵:Essentia 读者也可以自行google和youtube了解他们各自的优劣势。但相对来说,这些床垫不像前面推荐的几款的普适性、耐久性和性价比那么好。 2.2 包邮四大品牌的中端床垫 如果觉得自己弄转运或团购比较麻烦的话,这里也推荐一些四大品牌的中端产品。 Tempur: 首先是最便宜一档的Tempur床垫里面综合性能最好的,Cloud Prima,Queen售价1800美元(11460人民币),适中硬度 Flex Prima,Queen售价同样是1800美元(11460人民币),偏硬 Sealy: 我个人最喜欢的中档床垫就是Sealy Posturepedic系列,它家拿手的是各种弹簧+记忆棉/海绵的Hybrid床垫,分Response,Conform和Hybrid三个系列,其中Hybrid最为高档,支撑层采用分区袋装弹簧,舒适层以记忆海绵为主,贴合性好但有不会有太黏的感觉。Response和Conform则采用不分区的袋装弹簧,舒适层分别以海绵和记忆海绵为主,前者感觉更像传统的弹簧床,后者感觉更接近记忆海绵床垫。具体喜欢哪种,建议去丝涟实体店试一下。 各系列内部又有Essential,Performance(也叫copper),Premium(也叫silver),Optimum(也叫gold,现在不太卖了)四个档次,基本上是随着档次增加,增加了弹簧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有5种硬度,Ultra Plush, Plush,Cushion Firm,Firm和Ultra Firm,分别对应软,偏软,适中,偏硬和硬。一般来说Premium的系列因为基础层支撑较好,推荐选Plush;Performance系列则推荐选择Cushion Firm。依次类推。下面推荐6款不同价位的床垫: Sealy Posturepedic® Hybrid系列: M4 Gold Ultra Plush,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195美元(12400人民币) Sealy Posturepedic® Hybrid Z11 Premium Silver Chill Plush(因为这款档次较高,本身基座较硬,因此舒适层可以选稍软些的),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1800美元(11460人民币)。这款就是我前面提到在店里试过非常喜欢的那款。这款记忆海绵用的较多,但做了凉爽处理。 Sealy Posturepedic® Hybrid M2 Copper Cushion Firm,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1450美元(9230人民币) Sealy Posturepedic Conform: Sealy Conform Premium™ Gratifying Cushion Firm,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1850美元(7320-8600人民币) Sealy Conform Performance™ Fondness Cushion Firm,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1250美元(7690人民币),可以看出少了一层 Sealy Response Sealy Response Premium Plush Pillow Top,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1150-1350美元(7320-8600人民币) Serta: 再来说Serta。Serta也主打记忆海绵,特性比较接近Tempur Pedic,分为使用大量记忆海绵和海绵支撑层的iComfort中档系列,和使用弹簧作为支撑层,混合记忆海绵和海绵的舒适层的Perfect Sleeper低档系列。这里推荐两款中档的: iComfort® 2017 Blue Max 1000 Cushion Firm,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1800美元(11460人民币),是舒达最值得选择的床垫了 iComfort® 2017 Blue 100 Luxury Firm,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1100美元(7000人民币) Simmons: 在中端市场我觉得席梦思的性能是四大中最后一位。在中端市场Tempur依靠其独门材料入门产品的下限不低;Sealy和Serta集中了他们最好的技术和材质,床垫品质相当有竞争力;Simmons相反就有些两头不靠。 席梦思的中段产品线主要是Beauty Rest Platinum,这系列随厚度和硬度的不同价格从950到1650美元不等(6000-10500人民币) 相对应的还有Silver Hybrid,这系列随厚度和硬度的不同价格从1200到1700美元不等(7640-10820人民币) 3.3 国际品牌国内销售的中档床垫 如果实在不敢在试验之前购买的话,也可以考虑一些相对信得过的国际品牌的国产产品,比如近万元的国产丝涟和金可儿。这两个品牌的中国工厂是自己在经营的,相对比较可靠。其中金可儿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不过我个人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迷信乳胶床垫。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似乎很容易觉得乳胶是天然材料,环保,所以就是好,海绵和记忆海绵因为沾上“海绵”两个字,显得很低档。这没什么道理。乳胶价格甚至比记忆海绵更贵,但特性并没有比普通海绵更好。同样价位的乳胶对比两种海绵床垫,几乎一定是海绵床垫更舒适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绝大多数床垫都是海绵床垫的原因。 席梦思有些2万元的床垫打折时也只卖万元左右,性价比相对较高,碰上这种促销的话可以考虑。 泰普尔的MT系列的入门产品也在这个价位,我不了解,但出于对Tempur的信任也推荐考虑。 根据我自己的研究,推荐几款金可儿和丝涟的电商专供的床垫,附上1.5米床垫的京东价格,具体选择请大家试过后决定。实体店的款式就不推荐了,实体店的优势就是能自己试,注意多谈价即可,卖场床垫的利润率非常高,原价买肯定是很亏的。 金可儿: 斑彩:海绵+袋装弹簧,偏硬,27cm,6200元 晶锐:海绵+分区袋装弹簧,适中,25cm,6400元 瑰丽:海绵+袋装弹簧,适中,28cm,6600元 晶锐:海绵+分区袋装弹簧,适中,27cm,7400元 明珠:高级海绵+袋装弹簧,适中,27cm,7400元 银光:高级海绵+袋装弹簧,适中,30cm,7600元,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国产中档床垫 金珀:高级海绵+乳胶+袋装弹簧,适中,25cm,8100元 托珀:高级海绵+乳胶+袋装弹簧,偏硬,28cm,8600元 鎏金:高级海绵+乳胶+袋装弹簧,偏硬,32cm,10500元 丝涟: 丝涟的乳胶系列性价比较低,建议选择海绵或记忆海绵的款式 兰雅:高级海绵+美资感应弹簧,软中偏硬(比适中稍硬),26cm,9000元 皇室护脊:海绵+美资感应弹簧,适中,24cm,9400元 护脊舒适:高级海绵+美资感应弹簧,适中,23cm,9700元 洛希:记忆海绵+美资感应弹簧,偏硬,23cm,11300元 罗曼:记忆海绵+美资感应弹簧,软中偏硬,25cm,12600元 博雅:记忆海绵+美资感应弹簧,适中,27cm,13400元 泰普尔Micro-Tech: 睦风坚实:记忆海绵+海绵+袋装弹簧,偏硬硬度,厚度22cm,9600元(活动价,送了枕头等东西还比原价更便宜) 睦风适中:记忆海绵+海绵+袋装弹簧,适中硬度,厚度22cm,14000元 馨风适中:记忆海绵+海绵,适中硬度,厚度22cm,14000元 四、预算1500-6000元 4.1 宜家乳胶系列 如果预算比6000元更低,就比较推荐宜家了。相比中国各种杂牌床垫,宜家起码是真的国际品牌,用料是最透明的,也是这个档次唯一不去跟风做啥双面床垫的品牌。 宜家运营方式使得渠道成本也很低,性价比接近网络直销品牌,但又可以亲身体验到。如果要现场试过再购买,宜家是价格最实惠最透明的选择了。 比较遗憾的是,跟橱柜桌椅床架等家具中国宜家往往提供更高档的实木家具的选择不同,宜家在中国提供的床垫却稍偏低端,相比美国多了一些廉价货,却少了一些好选择。 比如宜家美国售价最高的(Queen售价1000美元)的Morgongava天然乳胶床垫中国现在似乎已经不卖了。宜家好评高达4.8星、SLTD网站用户满意度82%的Myrbacka Latex(Queen售价650美元)和宜家4.3星、SLTD网站用户满意度77%的Matrand Latex(Queen售价400美元)也没有。虽然前面推荐的床垫SLTD用户满意度多在80%左右,但有相当部分3S的床垫只有60%多。 (这些款式也许有时候在宜家中国门店能看到,可以留意下) 宜家中国乳胶床垫有下面两款: 宜家美国新推出的Mausund毛松德系列在中国也同步推出,美国卖900美元,国内卖6000人民币,也很实惠。 更便宜的Morgedal是合成乳胶,没有前者环保,但舒适性应该相差不多,1.5米床售价4000元 宜家的乳胶床垫普遍只有一层,这样的好处是减少胶水使用,非常环保(天然乳胶本身也很环保),但舒适性和支撑性的平衡肯定没办法太好。 再介绍下宜家的复合床垫(袋装弹簧加乳胶/记忆海绵) Again,我没在宜家中国的官网上看到几款袋装弹簧加分区功能的高端床垫,大家去店里留意一下,如果有应该是不错的 HIDRASUND 黑德拉桑:33厘米,4000元,硬型是记忆海绵复合床垫,独立袋装弹簧+迷你弹簧+记忆海绵,中等硬型是乳胶复合床垫,独立袋装弹簧+迷你袋装弹簧+乳胶。这两个里面硬型的更好些。 HOKKÅSEN 霍克森:31厘米,4000元,硬型和中等硬型都是乳胶复合床垫,结构为分区袋装弹簧+迷你袋装弹簧+复合天然纤维。 不过我个人是觉得用迷你弹簧做过渡层,很有可能耐久性不够好,容易塌陷,所以慎重选择。 个人挺推荐的是下面这款: FLEINVÄR 菲因维尔:硬型,26厘米,3000元,独立袋装弹簧+海绵。用了三种不同密度的海绵,保证了表层舒适,同时中间层支撑较好。 或者喜欢乳胶的话,HYLLESTAD 希勒斯托也不错,27厘米,2500元,是袋装弹簧+海绵+乳胶+海绵,有硬型和中等硬型两种选择。 最便宜的HÖVÅG 海沃格,24厘米,1500元,简单的袋装弹簧+海绵,这款只建议选择硬型。应该是国内我觉得能买的最便宜的床垫。这款有提供0.9x2米的款式,售价1000元,很适合学生宿舍选择。 FILLAN 费兰在官网上分类是弹簧床垫(不是袋装弹簧床垫),但介绍里面又说是袋装弹簧,26厘米类似希勒斯托的袋装弹簧+海绵+乳胶+海绵的设计,只卖2000元,具体情况存疑。 宜家的低档海绵床垫和整网弹簧床垫不推荐,基本上不可能舒适。不过如果是学生宿舍的话,总比直接在硬板床上铺褥子舒服。如果预算很有限,购买0.9米款1000元的袋装弹簧的海沃格系列都觉得吃力的话,可以选择海绵床垫和整网弹簧床垫: 整网弹簧+海绵: HAMARVIK 哈玛维,21厘米,0.9米售价700元,推荐硬型,有高密度海绵做过渡层,低密度海绵做舒适层。 HAFSLO 哈斯洛,18厘米,0.9米售价500元,有硬型和中等硬型,仍然推荐硬型,支撑足够,也避免时间长了以后塌陷。 整网弹簧 Beito贝托,17厘米,0.9米售价400元,只有硬型,舒适性较差,不太推荐。 海绵床垫: MALFORS 马弗斯,12厘米,0.9米售价700元,有硬型和中等硬型。中等硬型 MOSHULT 穆索特,10厘米,0.9米售价600元,只有硬型 这系列没有弹簧,舒适性和支撑都差一些,不过好处是比较轻便 4.2 国内传统床垫品牌:雅兰 当然,如果想要多层床垫的舒适性,国内的传统品牌也是可以考虑的。 根据我自己研究的情况,主要推荐雅兰的几款床垫: 雅兰: 雅兰创立于香港,作为一个真本土品牌,我倒觉得比假洋牌实惠得多,下面推荐几款,都是袋装弹簧的,值得注意的是雅兰的床垫都是正反面都可以用的,硬度不同(其实还是以正面为主) 深睡:棉花+海绵+乳胶+袋装弹簧+代棕棉,适中/硬,22cm,2500元 小白致青春:棉花+海绵+乳胶+透气乳棉+袋装弹簧+代棕棉,适中/硬,23cm,2800元 深睡尊享:棉花+海绵+乳胶+透气乳棉+高筒袋装弹簧+代棕棉,适中/硬,23cm,3400元 爱能:棉花+高级海绵+乳胶+透气乳棉+袋装弹簧+代棕棉,适中/硬,25cm,3600元 恒爱:棉花+海绵+乳胶+透气乳棉+高筒袋装弹簧+代棕棉,软/适中,27cm,3900元,这款是我个人最推荐的雅兰床垫 悦榕庄:棉花+高级海绵+乳胶+透气乳棉+高筒袋装弹簧+代棕棉,适中/硬,32cm,5300元 其他品牌点评: 斯林百兰:都说是英国或瑞典品牌,可它其实是个新加坡品牌。性价比不高,雅兰2500的东西它卖4200。特色是椰棕床垫和3e椰梦维,我是没觉得这种东西有什么好的。不含棕的里面,皇冠假日酒店同款的1.5米卖5200元的28cm厚的还可以,经典的高筒袋装弹簧+泡棉过渡层+乳胶的设计,不过比恒爱贵了1300元。可以去卖场比较一下这两款。 舒达:其实由丝涟经营倒是没问题。它相对雅兰毕竟更接轨国际标准些,不会搞些AB面的东西。但它便宜的床垫都不是妙而扣弹簧(舒达中国宣传是bonnell弹簧,其实bonnell弹簧就是1871年发明的特性最差最低档的老式整网弹簧)的,好的独立袋装弹簧和妙而扣床垫价位都比同样的金可儿还贵了,没有必要买。 喜临门、慕思、梦百合、穗宝等纯土牌(或者更糟的,假洋牌)床垫品牌我个人不是太信得过。有兴趣的也可以比较下。 除去这些品牌外,强烈建议不要去杂牌厂商购买床垫,床垫很重要的一点是耐久性,杂牌厂商和淘宝店铺这方面很难有保证。 4.3 国内网络品牌和网店品牌 国内也有些网络众筹床垫比如不多,Q眠,和8H,类似美国的直销品牌,性价比应该比卖场床垫高不少。因为床垫品牌的口碑尤其重要,因此一次性的众筹我个人不会选择。 8H: 8H现在在小米体系中继续售卖。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对象。跟美国网络品牌一样,它打包成小箱子运到家中,并有若干个月无条件退货供使用床垫(但是态度没有那么好,还要自己负责运费),8H的命名方式有些乱,下面帮助梳理一下8H的各个不同系列,价格为1.5米床垫价格,没时间仔细看的朋友,我这里直接推荐2200元的P1(乳胶+独立弹簧床垫),2800元的28cm版TS(记忆海绵+独立弹簧+乳胶双面床垫),和3400元的Q1(气味儿最小的乳胶+海绵床垫): 乳胶+海绵+袋装弹簧系列: 8H主打的系列,基本上我国最流行的传统床垫品牌都是类似的结构,但是8H不做双面的做法会带来比国内的低档品牌更好的舒适性(更厚的8H版本) M3,20厘米,1800元,气味儿有些过大。 N2,19cm,2000元,虽然薄了一点但工艺有改进。 P1,22厘米,比原本T1的2800元降低了600元,2200元,弹簧增加了分区,有三种线径,并在乳胶和高密度海绵中间增加了凝胶海绵,这样舒适度肯定是可以大大增加的(不然缺乏过渡),推荐购买。 T2,26厘米,2400元,厚了那点是增加了一层凝胶海绵,使得双面可睡,但是说实话海绵直接放在高密度海绵上,舒适性不会太好。而显然床垫的好材料都堆在正面了,睡背面很浪费。就像其他所有中国低端床垫品牌都要特立独行做双面一样,只是为了照顾中国低端床垫市场的消费者因为不了解而对现代的软表面床垫心存疑虑,害怕花了钱适应不了而已。是我的话,不会为了这个多花200。 P6,22cm,2800元,比P1贵了400元是因为面料高级些,所谓3D织物。其实也是迎合中国床垫行业的噱头。个人觉得不值。 T5,29cm,4500元,也是8H的旗舰。个人觉得它的结构有些奇怪,首先我自己就不太喜欢mini弹簧层,低档的这种弹簧时间长了很容易塌陷,其次乳胶和高密度海绵之间也没有过渡。再次背面单独一层直接贴着高密度海绵垫的记忆棉也没有过渡,会很不舒服。最后层数太多意味着胶水很多。 如果我来设计,会把mini弹簧层挪到高密度海绵上方,记忆棉挪到乳胶下方,在mini弹簧和记忆棉中间再加一层凝胶海绵,这样子舒适性应该可以跟一些中档的国际品牌相比了。 双面记忆棉+袋装弹簧+乳胶系列: 目前只有一款,品名是双面温感,中间是弹簧,一侧是硅胶记忆棉,另一侧是7区乳胶,23cm版本售价2300元,28cm版本售价2800元。如果是我,当然选28cm的,能将美国记忆海绵类的那些网络直销品牌模仿个八九不离十。要知道传统品牌21cm和28cm的床垫价格可能差将近一倍。这个双面是有意义的,因为天气太热的时候可能会不喜欢睡记忆棉那一侧,尽管用了凉感面料也加了硅胶,中国式酷暑,不愿意开空调睡觉的话,可能还是受不了。 零胶水海绵+乳胶系列: 8H网络上主要的抱怨是胶水味道大,其实主要是因为网络直销品牌没有经过在卖场品牌仓库存储的过程,如果很在意这个的话,可以买这个系列,用的海绵做支撑层。 M2,1680元,17厘米有点薄了。不太推荐。 Q1,3400元,21厘米,更厚,材料更高档,也增加了分区功能。完全值得这个差价。 Sweetnight: 除了8H以外,Sweetnight也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主要在电商渠道销售的品牌。不过品牌形象更传统一些,也更多针对中年顾客和“不那么潮”的年轻顾客。 它的特色一个是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传统棕垫床垫,特别是能买到一些全山棕的款式。真的喜欢棕垫的话,这个牌子比假洋牌斯林百兰要实惠得多。当然我个人是觉得棕垫做现代床垫根本不合适,在最后材质部分也有论述。 另一个是除了像很多中国低端床垫做双面床垫以外,还有提供表层可拆的子母式床垫,和既可以作为较薄的双人床垫,折叠后又可以变成较厚的单人床垫的伴侣式。我个人觉得子母式还是个不错的功能(特别是有习惯不同的人睡的话,比双面要好些)。伴侣式实用性很有限,除非是有的房间真的很小,平常叠起来做单人床,来客人了展开作双人床,但这样就不适合放床架,显得会有点low。 不过它有些不含棕的床垫还不错,比如1.5米售价2580元(银牌用户是1980元)的那款是9区袋装弹簧支撑层+乳胶舒适层+棉毡表层,厚度是26厘米,性价比还不错。这款也在国外的一些电商渠道销售 1.5米售价1680元的那款是普通袋装弹簧支撑层+乳胶舒适层,厚度是23厘米。也可以考虑。 4.4 直邮3S的低端床垫 低端床垫海淘其实不是太推荐,因为本身就性价比来并不如上面三个选择高,而且既没有雅兰和宜家试过再买的方便,也没有8H试用期内退货的方便。不过,如果嫌雅兰的中国式双面床垫不像回事,或者觉得想要国际品牌,也可以海淘补3S的层数更多的品牌床垫,这里推荐一些http://gotomattress.com有卖的款式。 Simmons: 席梦思的Beauty Rest的低端产品性价比倒是不错,体现了大厂对入门产品品质的把控。 Simmons Silver系列,Queen售价650-1150美元(4140-7320元) Simmons更低端的Beauty Sleep系列品质评价并不好,这里不做推荐。 Sealy: Sealy Response Performance™ Euro Pillow Top Cushion Firm,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650-850美元(4140-5410人民币) Sealy Conform Essentials™ Treat Cushion Firm,记忆海绵床垫,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650-850美元(4140人民币) Serta: Serta的低端系列PerfectSleeper主打性价比,在低价领域表现确实不错,可惜http://gotomattresss.com上缺乏中等硬度的选择,这里只推荐一款带枕垫的。 PerfectSleeper® Oliverton™ Super Pillow Top,,Queen(1.5米)GoToMattress售价750美元(4780人民币) 4.5 购买薄垫(topper) 还有一个方案是购买高级的薄垫(相当于高级床褥)配合已有的硬床垫(硬板床、棕床或硬整网弹簧床)使用,适合学生宿舍或短期出租屋临时改善的情况。 比如Tempur的7cm厚的记忆海绵床褥,跟他家的床垫一样使用的是泰普尔记忆海绵材料,但售价只要300美元,邮到中国的运费也低得多。 这款薄垫也有Twin(11.9米)和Twin XL的尺寸(1*2米),也可以在宿舍使用。不过要使用记忆海绵薄垫的话,可能要确保夏天有条件开空调睡觉,不然会热。Twin XL美国亚马逊售价160美元。 另一个选择是知名床垫品牌的sleep innovations,是凝胶记忆海绵+床褥,queen尺寸 Amazon售价160美元。 美国亚马逊上还有很多更便宜的杂牌,可以根据评价挑选再,以好评很多的Linespen凝胶记忆海绵薄垫为例,Queen售价2英寸(5厘米)的是60美元,3英寸(7.5厘米)的是90美元。它们的twin尺寸价格更低,很适合国内学生宿舍使用了。 金可儿在国内也有薄垫售卖,但价格太贵,7厘米厚的乳胶+海绵软垫居然卖5000元,不推荐。 8H也有几款床褥: 5厘米的海绵床褥X1,主要针对学生用户,0.9米版400元,可以兼做瑜伽垫, 6厘米的海绵床褥X2,同样针对学生用户,0.9米版500元,反面可以用来露营 8厘米的乳胶床褥M1,0.9米版600元,1.5米版890元。推荐学生宿舍使用 面料升级的Qse,950元。抗菌好一些。0.9米版和1.5米版分别是750元和950元。 五、看懂床垫材质 这方面其他回答介绍的已经都很多了。这里也稍微补充一下。 床垫方面国内所谓越硬对腰椎越好的说法并不科学。只有一层弹簧或海绵,只能要么软要么硬,当然太软会有问题。 但好的现代床垫至少有两层: 上层的舒适层(comfort layer)比较软,能贴合身形、增大身体接触面,以充分分散体重压力。这一层可以说是各家床垫最重要的技术,目前美国一线床垫最常见的舒适层材质种类依次是: 记忆海绵(memory foam)。是一种黏性极高的海绵。它没什么弹性(快速变形并恢复的能力),但有极好的延展性(变形能力),经过一点时间以后,体重和体温就能够让它用最细腻的变形来贴合身形,躺下去是身体慢慢陷进去最终达到平衡的感觉,而达到平衡状态后又有非常好的支撑性,是最有利于缓解腰背疼痛的材质,也是美国一线床垫品牌最常用的舒适层材质。它的抗干扰性也是最好的。这种材质最早是美国宇航局(NASA)研发为宇航员使用,Tempur(泰普尔)收购了这种技术以后,也一直是这类床垫的领军代表人物。不过它有几个小缺点: 透气性一般较差,再加上因为贴合性太好,少部分睡觉时体热多的人或者是比较胖的人容易越睡越热;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入gel(凝胶)来改善。 对温度敏感。热的时候会略微变软,冷的时候略微变硬。如果冬天没暖气,夏天睡觉不习惯开空调,会不太适合 刚买回来的一段时间气味儿较重; 变形程度依重量不同变化太大,往往腰背已经陷下去不少,但胳膊和小腿还浮在床垫表面。侧卧睡姿会有些压迫手臂(不过记忆海绵会把很多习惯侧卧的人变成习惯平躺) 乳胶。天然乳胶跟橡胶一样,来源于橡胶树。天然乳胶talalay和dunlop两种,作为舒适层的话较软且弹性更好的talalay乳胶更好些。乳胶跟记忆海绵一样,有一定黏性。变形的细腻程度好于海绵,弱于记忆海绵。弹性则比记忆海绵要好,与海绵近似。透气性在三者中最好。但支撑性比较一般,弱于记忆海绵和海绵,太厚容易失去支撑,薄了又不足以应付人体曲线,因此较少为美国一线品牌使用。天然乳胶的成本较高,主打的主要是环保,买回来没有任何不适的气味。合成乳胶则比较低档。部分人会对乳胶过敏。劣质乳胶的耐久性也比较差。美国使用乳胶的代表性品牌主要是网络品牌Saatva旗下的Zenhaven。很多传统床垫品牌比如Serta(舒达)和Sealy(丝涟)有些款式也使用了乳胶作为舒适层的一部分 低密度海绵。低密度的海绵一般比较柔软,弹性不错,但延展性相对最差,不能很好的贴合身形。主要的优势是成本低,新床垫气味比记忆海绵小但比天然乳胶大。一般认为舒适性不够好,透气性也一般,不过近年以Tuft&Needle为代表的新创网络床垫品牌又重新开始使用改进的open-cell开格式海绵,比传统的闭格式海绵延展性更好,评价不错。另外,一些使用记忆海绵作为舒适层的床垫在其上下方增加了打孔海绵以增强透气。 纤维枕垫/床褥(pillow-top/futon):羊毛、棉花、布料等纤维织物。成本较高,需要达到较好的舒适性和支撑性的平衡需要较复杂的工艺。因为变形能力远比上面几个要差,一般只作为表层(比如Simmons/席梦思有很多使用棉花枕垫的床垫),不作为舒适层的主力。美国只有网络品牌Avocado采用羊毛+棉花作为舒适层,触感最好,但舒适感实际上较为落后。我个人看来主要的卖点是古典、传统的“贵族”气质 高弹性聚合物(hyper-elastic-polymer,类似塑胶),可以认为是一种牛逼塑料,支撑性很突出,弹性和延展性也还不错。使用这种材质作为表层的只有Purple一家,有一些人很喜欢。 水床:几十年前在美国比较流行,现在普遍认为因为对腰背不好不再采用了 下层的支撑层也叫基层/核心层(support/base/core layer),比较硬,能提供足够的支撑以保持脊椎健康及不变形。 弹簧:弹簧是近代以来的传统床垫支撑材料。但传统的整网弹簧一个地方受压就会导致一整个地方下沉,不能良好的贴合身形。为了改善这个问题,Simmons首先发明了独立袋装弹簧(Encased coil/packeted coil),每一袋单独受压,就可以做到正睡或侧睡时臀部下沉更多,脊柱能保持水平。现在高档床垫有接近一半是采用袋装弹簧作为支撑层,记忆海绵作为舒适层。此外,进一步增加弹簧数量,以及分区布置不同弹性的弹簧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床垫弹簧的舒适性。Serta(舒达)和Sealy(丝涟)虽然仍然使用整网弹簧,但有各自的技术实现分区感应的功能。弹簧的最大缺点是相比海绵更容易因为长期压缩而失去弹性,导致塌陷,伤害脊柱,因此选用好的床垫厂商的更耐久的弹簧就更重要了,特别是如果想要相对软一些的弹簧以改善舒适性的话,耐久度尤为重要,低端的弹簧床几乎不可能有好的。另外一般来说,弹簧直径越小,感受越好越能贴合体型,噪音也小些。 袋装分区弹簧,当然不是所有袋装弹簧都是分区的。 妙而扣(micro)弹簧,也是一种连续弹簧。这个还是能感觉出比一般的袋装弹簧差一点,但还是比老式整网弹簧好不少。 丝涟的美姿感应(posture tech)弹簧,属于一线式连续弹簧。不过现在丝涟在美国已经都换成了更高档的袋装弹簧了。 LFK弹簧,也比老式整网弹簧好 Bonnell连接式弹簧,老式整网弹簧,要么就特别硬,没比木板床好多少,要么稍微软点对脊柱来说就是噩梦。 高密度海绵:相比分袋弹簧来说,虽然刚开始的支撑性和弹性略差,但往往时间耐久性更好,噪音和振动传导方面也好很多。 高密度Dunlop乳胶:Zenhaven的床垫采用它作为支撑层。 气垫:气垫这东西,要么软,要么硬,延展性是几乎没有的。气垫床大部分用于露营、简易床等临时场合,不过气垫床也有高档的,以sleep number为代表,通过使用一个个小气垫来达到更好分区贴合身形的目的。最主要的优势是软硬可以调节,甚至是分区调节。 棕垫:相比直接睡硬板床,宋朝人开始使用棕垫当然是绝大进步,其意义不亚于西方19世纪发明整网弹簧。但现代袋装弹簧床垫真的比它好太多了。我个人是觉得即使是相对韧性更好的山棕,其特性也最多只能与连续式弹簧相提并论(弹性不如后者,但各区域之间相对更独立),椰棕则大概与很硬的老式Bonnell整网弹簧一个档次,但价格却都比后者贵了很多。很多人追捧山棕是喜欢它是天然材质,当然天然材质是会感觉比较高档,让人更有亲近感。但棕垫实际上使用大量胶水,对身体健康并没什么益处,还特别容易生虫。而且现在很多棕垫床往往有很多只是在不是设计重点的B面放一层薄薄的棕垫,甚至是所谓3e椰梦维(椰子纤维和聚酯纤维的复合纤维,倒是改善了胶水多和容易生虫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不直接买人造材料呢?),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就是个心理作用。而如果在袋装弹簧上加棕垫作为过渡层,其实也会很奇怪,会大大损害袋装弹簧原有的独立分区作用。一般过渡层都是用韧性很好但比支撑层更软的材料的。棕垫恰恰是韧性更差,也更硬。 基本上中档以上的床垫都至少有这两层(席梦思的一些中低端产品没有舒适层,弹簧支撑层上面直接是床褥,舒适性不太好)。如果是比较高级的床垫,层数还可能更多。 因为舒适层和支撑层的特性往往差别较大,比如分别是记忆海绵和弹簧,中间也可能增加一个过渡层/中间层(transition layer),软硬度介于上下两层中间。多使用海绵,也有使用较软较小的弹簧的,但一般这种弹簧耐久性较差,不推荐。国内也有使用代棕棉和椰梦维作为过渡层的,这两种材质的介绍请参见其他答案。 如果支撑层是弹簧,有可能再下面再增加一个比较薄的底层,用于缓冲对床架的冲击。这一层一般是使用海绵。 为了解决舒适层本身有一些固有缺陷,比如容易积累体热的记忆海绵,舒适层上面可能再增加一个让身体直接接触更舒服的表层(topper),一般特点是触感舒适、凉爽,也比较透气。表层常用的材料有记忆海绵,凝胶记忆海绵,注铜记忆海绵,混竹记忆海绵,乳胶,波浪海绵,纤维枕垫,以及中国近些年经常炒作的3D透气网等等。 有些时候过渡层和舒适层中间也会再增加一个透气层,一般是乳胶,波浪海绵,注铜记忆海绵(convoluted foam)或多孔海绵。 床垫表层上面还有面料,这方面研究不多,就不多说了。我是觉得如果床垫本身不是可拆卸的面料的话,大家都会上床罩或床单,就没必要在意面料了。 其实一般消费者也不需要太关注哪种材质好,更经常的情况是好的品牌(不一定是贵的品牌)的材质更好。同一品牌内部,则床垫越厚,层数越多,价格越高,也越高级。 虽然有这么多类型,但其实总得来说,一线床垫主要是袋装弹簧+海绵,和记忆海绵两种。前者是靠上下两层截然不同的硬软对比来保证支撑性和舒适性的平衡,代表品牌是席梦思和丝涟reponse和hybrid系列;后者则主要是靠记忆海绵本身良好的均衡特质,代表品牌是泰普尔和舒达icomfort。可以大概通过试睡感受一下自己更喜欢哪一种。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15629/answer/392409823
标题: 聪明与抑郁是不是相伴随的?
描述: 本题已加入圆桌 » 悄声抑郁,更多「抑郁」相关的话题,欢迎观看知乎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合作举办的盐沙龙现场直播 好像抑郁了,应该怎么办?。显示全部
回答: 一、 精神病学里面有一个章节叫作精神发育迟滞,不论是不是学精神科大家都应该很熟,特点为智力测验分数比较低,这部分患者是心境障碍以及各种精神疾病的高发群体。 许多这类病人,如果能够证明精神发育迟滞,那么即使出现一些抑郁、兴奋躁动状态或是精神病性症状,如果有一些生活事件,也不见得会打上单相或双相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诊断。 为什么呢?有一种简单的说法是精神发育迟滞的人遇到事情容易“想不开”,许多大多数人看起来没什么“很容易就想通了”的情况,这部分的人遇到之后较容易激起非常强烈的情绪,出现一过性的,能够持续好几个月的抑郁情绪或是与精神分裂症相似的症状。 许多人没有办法好好描述,因此容易被人误解,被误解之后他们也没有能力好好解释,因此医护人员以及家属能做的,除了给予小剂量的药物稳定情绪外,还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和他们解释,解释到他们听懂,很多农村的家属,遇到这种“傻的”,沟通方式就是打一顿,不听话再打一顿,打了几顿患者就坚称家属害他,但是又说不清楚具体怎么害,就会很像精神分裂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或是自闭症谱系疾病的患者,也较常人更容易出现抑郁或是焦虑的问题,这部分患者中,虽然有一部分人的智商在正常水平,也不乏一些成功人士患有多动症,不过整体而言,这部分的患者智商低于正常人群[i]。 在很多精神科的诊断中,抑郁或焦虑都较常人高发,因此在精神科的工作中很多接触到的抑郁发作的病人,都是这个群体。聚焦于这部分的人,抑郁与不聪明是有关的。那么抛开这些队友,智商高的人是不是更加容易出现MDD或是双相障碍? 二、 有些人在网上看的,把双相叫天才病,因此有双相不治疗,怕影响自己的“天才”,双相被认为与创造性有关,但是在神经科学中并没有将创造性视为智商的一部分,上世纪70年代对于创造性的态度,即认为是对于事物无法准确的分类,牺牲了严谨性,一些信息未准确得被分类因此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再经过个体社会化的包装,成为了一些在人们看来具有创造性的事物。 双相发病后是会影响智商的,随着双相障碍发病的时间越长,患者脑萎缩的情况越明显,认知功能损害也越明显,如果说双相谱系中较轻的环形心境或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只是到中年时脑萎缩稍微比较明显,会发大躁狂的双相一型每发一次大躁狂,认知功能损害和脑萎缩都会明显的更严重。在机制上,比较广为认可的是,双相的发作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双相躁狂时,各种氧化应激的指标都很高,免疫系统激活,线粒体氧化应激各种自由基到处跑,中枢系统的小胶质细胞到处跑,每次躁狂或抑郁发作,神经系统以及全身都受到了很多点的伤害。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双相已经发病的人智商会受到影响,吃药控制减少发作能够尽可能的维护认知功能。 如果以为光写到这里辟谣就结束了,其实没那么简单,也有国外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儿童里面智商尤其是言语智商较高的,与青春期双相的发病有关[ii]!!!!这个结果在世界各地许多前瞻性队列中被重复。十年前,美国精神病杂志上发表了一个研究,在一个城市的队列之中,发现在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和双相中,唯一和童年时高智商有关的是双相,小时候智商高长大容易发双相[iii]。随后各国开始大规模的调查,瑞典的一项纳入了从60年代至今一百万参加征兵的人的人信息,发现在青少年时智商较高者,在未来有较高的出现双相障碍的风险。 Karestan等人发现各种精神疾病中除了双相之外,其它在童年时的智商都比较一般,单相抑郁,焦虑,精分这些,在童年时智商都稍微比较正常偏低。双相却高得很明显,突出去了 在智商的各个维度中,与双相障碍最具有相关性的是语言智商,在智商的其它几个维度表现并没有特别突出甚至较低,这些语言能力特别好的孩子在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执行能力表现不突出甚至较差,随着年龄增长,这些能力还会越来越差[iv],在青少年时也较容易接抽烟喝酒吸毒。也就是说,在幼年时语言能力较好的儿童,未来出现双相的风险较高[v]。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诗人、文学家之中双相患者不少见[vi] [vii],根据前瞻性队列的尿性,不能说是看书看多了会得双相,而是一部分小时候语言能力好的孩子,本身就比较会看书和写作,这些孩子长大了也比较容易发双相。 (图片来自百科)患有精神疾病的文学家之中,最典型的大概就是Virginia Woolf了吧,占全了早慧,语言能力好,演讲能力好这些特点 这样的结果要怎么解释呢?最直观的解释是,小时候太聪明早熟可能会活得非常寂寞,因此精神容易生病,但是这种说法并不是太牢固,一方面,除了语言能力之外,其它几种高智商的人,并不会高发双相、精分或单相抑郁等疾病,甚至可以说,因果关系可能颠倒了,并不是孤独感、空虚感引发精神疾病,而是孤独感、空虚感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前驱的症状。还有种进化论的说法认为,人类在古时候寿命比较短,这部分突变让个体在青少年时期语言能力发展较快,个体能够在年纪更轻的交配阶段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较能获得繁殖,尽管是以发病后认知功能受损所谓代价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适合短跑冲刺,但是时代在变,总而言之,双相发病后对于认知功能有较明显的影响,心境稳定剂具有细胞膜稳定以及对于各种神经细胞活动稳定的作用,能够维持认知功能,虽然不冲刺,但是静下心来短跑转长跑。 [i] 夏小燕, 刘丽波, 刘伯军. 学龄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与智商及学习困难的关系[J]. 华西医学, 2009(12). [ii] Smith D J, Jana A, Stanley Z, et al. Childhood IQ and risk of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hood: prospective birth cohort study:[J]. Bjpsych Open, 2015, 1(1):74-80. [iii] Karestan C. Koenen , Ph.D. Childhood IQ and adult mental disorders: a test of the cognitive reserve hypothesis.[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9, 166(1):50-57. [iv] Malhi G S, Ivanovski B, Hadzipavlovic D, et al. 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s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bipolar depression, hypomania and euthymia.[J]. Bipolar Disorders, 2007, 9(1‐2):114–125. [v] Higier R G, Jimenez A M, Hultman C M, et al. Enhance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positive temperament in twins discordant for bipolar disorder.[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4, 171(11):1191-8. [vi] Richards R, Kinney D K, Lunde I, et al. Creativity in manic-depressives, cyclothymes, their normal relatives, and control subjects.[J]. J Abnorm Psychol, 1988, 97(3):281-288. [vii] Santosa C M, Strong C M, Nowakowska C, et al. Enhanced creativity in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s: a controlled study[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07, 100(1–3):31-39.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586706/answer/386669046
标题: 微软 Microsoft Build 2018 上公布了哪些不负众望的产品、技术或合作?
描述: 美东时间5月7日8:30(北京时间23:30),为期三天的微软开发者大会Build 2018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拉开帷幕。Microsoft Build是微软面向全球开发者、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介绍其重要产品在未来一年内发展方向的技术盛会。显示全部
回答: 今年 Build 大会总共吸引 6000 名登记参加者,为期三天的大会将包括 3 个 主题演讲,180 多个分组会议以及 40 多个参展商,今年主推 Microsoft Azure 和 Microsoft 365,微软决心要让计算无处不在,打造多传感器和多设备的智能生态。 今年负责演讲的是 CEO 萨蒂亚·纳德拉、云服务部门负责人 Scott Guthrie、以及 Microsoft 365 的操作系统副总裁 Joe Belfiore。纳德拉在大会开始引用了普适计算概念创始人 Mark Weiser 的一句话:「最深刻的技术是消失的技术,它们融入生活,变成生活。」接下来 Scott Gutherie 的演讲也推动从云端到边缘的计算,把重心放在了应用场景和合作伙伴上。 Build 人工智能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沈向洋介绍了微软与人工智能的渊源——27 年前,微软研究院成立,着手研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语言识别。在 2016 年,微软推出了有 152 层的超深神经网络 ResNet,打破了层数记录并且在图像识别任务上的错误率非常低。2017 年的会话语音识别系统在 Switchboard 数据集的测试上错误率只有 5.1%。 今年 1 月,微软研究院在斯坦福大学发起的 SQuAD 文本理解挑战赛上获的完成 SQuAD 阅读理解测试的准确率高达 88.5%,超越人类。2018 年 3 月,微软宣布旗下机器翻译技术取得突破,在中文翻译英文准确度可媲美人类。 今年的 Build 推出了实时人工智能基础架构 Project Brainwave,利用 Azure 上最先进的 FPGA 框架构成实时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拿图像识别举例来说,视频流、图像处理都是最损耗资源的过程,想要做到对每一帧图像都飞快处理很困难,开发人员需要在批尺寸(batch size)和性能之间做出取舍。而 Project Brainwave 可以优化性能,减少硬件资源耗损,不仅在云端提供 FPGA,也可以在本地通过 Azure Stack 使 针对开发人员,微软还推出了 Project Kinect for Azure,一组包涵深度摄像头在内的传感器套件,具备在边缘环境中进行人工智能计算的能力。微软在 2010 年发布 Kinect 用来辅助 Xbox 360,然而今天的 Kinect 传感器已经不单纯是游戏设备了,微软正在将其与云结合,并且将在三个主要领域进行开发:机器学习,认知服务和物联网边缘计算,而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当属计算机视觉。 另外一个亮点是对话式人工智能。自两年前发布 Bot Framework 以来,已经有约 30 万名开发者加入微软 Bot 的平台。 在这里,沈向洋还提到了开源人工智能平台的重要性。微软和 Facebook 共同推出的 ONNX 平台可以帮助深度学习框架在任何芯片、设备上运行。在上星期,微软亦宣布 Azure 和数据科学虚拟机开始支持 PyTorch 1.0,目前已有六种框架支持 ONNX。 Machine Learning for .NET 是其中的另一项重要发布。http://ML.NET 是一款跨平台开源机器学习框架,使 .NET 开发者也可以进行机器学习。至此,微软终于开放了基于自有编程语言的机器学习官方工具。 据介绍,http://ML.Net 允许 .NET 开发者开发自己的模型,将定制 ML 融入其应用,无需具备开发机器学习模型或调参的先验知识,所有这一切都是在 .NET 环境中进行的。 http://ML.NET 最初是微软研究院开发的,在过去十年中发展成为很有用的框架,并在微软的多个产品组中使用,如 Windows、Bing、PowerPoint、Excel 等等。 本次预发布版本 http://ML.NET 可以执行分类(如支持文本分类、情感分析)和回归(如价格预测)等机器学习任务。 此外,此预发布版本 http://ML.NET 还包括第一个 .NET API(可用于训练模型、使用模型进行预测),以及该框架的核心部分,如学习算法、转换和机器学习数据结构。 为了圈粉更大的程序员社区,微软还上线了 AI.lab 和 AI School,免费提供 AI 在线课程并且提供相关资源。 打造基于 AZURE 和 MICROSOFT 365 的开发生态 不同种类的智能设备正快速涌现在家庭和商业场合中,预计到 2020 年,其总数将超过 200 亿台,为世界人口的三倍。设备无需连接到云端,就能具备看、听、推理、预测的能力,微软也在积极物色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纳德拉在会上宣布了与大疆无人机达成战略合作,帮助驾驭商用无人机和边缘云计算。大疆也将发布面对 Windows 的软件 SDK。在 Windows 10 电脑编写的应用程序,可以针对不同场景控制无人机飞行和实时数据传送。双发的合作也将为农业、建筑和公共安全提供解决方案。Azure IoT 主管 Sam George 在大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现场试飞了无人机。 在此之上,微软还宣布了与高通的合作,打造运行 Azure IoT Edge 的视觉人工智能开发工具包。这一解决方案将为开发基于摄像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关键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开发者可以利用 Azure 机器学习服务及高通视觉智能平台与高通人工智能引擎的硬件加速开发应用解决方案。摄像头也可以用于更高级的 Azure 服务,例如机器学习、流分析和认知服务,并且可以从云端下载到边缘环境中在本地运行。 另外微软希望把 Microsoft 365 作为主要开发平台,试图围绕这个结合 Office 365、Windows 10 和 EMS 为一体的平台建立开发生态。在 Build 大会上,微软公布了一系列创新机会,让开发者得以创造出更智能的方式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其中包括全新的开发工具,允许开发者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编程语言和框架来进行开发和设计。 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和不合作 在今年 Build 的开场,CEO Satya Nadella 就幽默了一把苹果:「我认识比尔·盖茨二十年从来没听他聊过苹果股票,直到最近。」 在刚刚结束的 F8,Facebook 推出了针对社交媒体新生代用户的功能,虽然产品线不与微软产生直接冲突,纳德拉却在台上强调了微软对数据隐私,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道德的加大投入,并表示公司将遵循欧盟由欧盟出台、截至目前最严苛的数据保护新规定 GDPR,间接表示微软将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摔跤。 Build 2018 特地邀请亚马逊 Alexa VP Tom Taylor 与 Cortana 项目组总经理 Megan Saunders 在台上展示了两个语音助手的「塑料花友谊」。在应用场景示范上 Alexa 重点完成家务,比如把牛奶加到购物清单上,而 Cortana 负责分担例如发邮件等工作任务。当用户询问:「Cortana,能帮我开一下 Alexa?」任务就会自动被转交至 Alexa。 示范结束的时候,Taylor 特意询问 Alexa 对 Cortana 怎么想,Alexa 回答说:「我很喜欢 Cortana,因为我们俩都有光圈(light rings),但是她的光圈有光环(指 Halo VR,微软接入的虚拟现实功能)。」在现场听上去,Cortana 和 Alexa 的声音相似度极高,几乎可以实现无缝衔接,虽然她俩的聊天内容听上去可能有些尬。但毫无疑问的是,微软和亚马逊正在携手合作网罗所有语音助手在居家和工作场合的应用。 未被本次大会提及的谷歌,是微软在 B2BC 战略赛道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介于微软和谷歌的大会撞日,在微软大会举办地华盛顿会议中心,有着不少同时跑两场会的程序员、分析师和媒体。不少人透露将把 7 日留给微软,8-10 日留给谷歌。Build 的主办方也巧妙地避开了与谷歌会议的直接冲突,在开幕第二天早上 10 点之前结束主题演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358158/answer/393159717
标题: 如何评价 NBA 2017 - 2018 赛季东部决赛 G2 骑士 94:107 凯尔特人?
描述: 詹皇42分三双骑士惨遭大逆转 6人上双绿军2-0显示全部
回答: 骑士今天94-107再次不敌凯尔特人,大比分来到了0-2,对于骑士来说最危险的时刻已经到来,不过我们从比赛的节奏走势来看,凯尔特人的胜利当之无愧。 本场比赛就如外界赛前预料的那样詹姆斯会有所爆发,全场42+10+12的表现就他个人来说没有让球迷失望,他几乎做了他能做的一切。第一节单节21分全队27分,但即便詹姆斯的个人表现如此疯狂也仅仅领先绿军4分,因为他们的防守实在太差,在詹姆斯面对斯玛特转身命中高难度三分之后,回过头来居然给了布朗大空位三分,这种漏人在决赛级别的比赛里就是致命的。 双方上来之后可以看出卢指导还是做了一些调整的,他让TT顶替科沃尔进入了先发阵容,这样勒夫回到了他更熟悉的4号位,所以他本场22+15的表现也好过了上一场。而詹姆斯则是打3号位,这样他面对防守者大多时候都是布朗或者塔图姆,所以詹姆斯充分利用了自己身高体重和力量的优势,再加上自己今天的投篮手感好,单节暴走砍下21分。除此之外,骑士队的由于上了TT,他们的篮板球是不输给绿军的,这也让他们多了不少二次进攻的机会,就这样骑士上半场靠着不错的命中率还领先了7分。 骑士真正的崩盘是在第三节,随着体能的下降命中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防守端更是让对方打出很多快攻反击。反观绿军,他们不仅没有降低防守强度反而做出了很多有针对詹姆斯的防守。凯尔特人的防守策略就是遇挡拆换防,单对3号位这一点来讲无论换到谁都很难限制勒布朗,但是他们在下半场增加了高度,让贝恩斯更早的换下了塔图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勒布朗今天的外线手感火热,绿军希望用身高来限制他的投篮。第二是由于莫里斯先发,绿军的阵容弱点是替补的得分能力不足,这样塔图姆就有更好的体能去带动轮转阵容。不得不佩服史蒂文斯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程度,这一节绿军单节36-22赢了14分。 第四节绿军是体能更好的一方,也是态度更积极的一方。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在失误上,骑士多次让绿军抢断成功并打出反击。直到JR不冷静的行为之后可以说让骑士彻底失去了反扑的希望,最后骑士94-107输掉了比赛。 本场比赛除去詹姆斯和勒夫之外球队只有科沃尔得分上双,其中首发的JR和希尔更是只有11投1中,合力帮助球队砍下3分,而绿军这边有6人得分上双。所以骑士如果想赢球就必须得有队友站出来,一个都不够,至少需要三个,因为防不住,那就攻吧! 纵观季后赛,经验要建立在战术的细节、努力的态度、强悍的防守、充足的体能之上才能得以显现。骑士除了勒布朗的个人能力之外,其他的球员的整体竞技状态都在下滑,赢球靠的是整体,是责任的承担,不是恶意犯规和垃圾话。凯尔特人的表现就应该是获胜的一方,因为你不努力给你划再好的战术也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