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556 lines (1185 loc) · 57.7 KB

tools.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556 lines (1185 loc) · 57.7 KB

Linux 工具篇

1 编程相关

1.1 vim IDE 工具

1.2 Git 分布式管理系统

1.2.1 Git 基础

环境配置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_name : 设置你的用户名,提交会显示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your_email : 设置你的邮箱
  • git config core.quotepath false : 解决中文文件名显示为数字问题

基本操作

  • git init : 初始化一个 git 仓库
  • git add <filename> : 添加一个文件到 git 仓库中
  • git commit -m "commit message": 提交到本地
  • git push [remote-name] [branch-name] : 把本地的提交记录推送到远端分支
  • git pull: 更新仓库 git pull = git fetch + git merge
  • git checkout -- <file> : 还原未暂存 (staged) 的文件
  • git reset HEAD <file>... : 取消暂存,那么还原一个暂存文件,应该是先 resetcheckout
  • git stash : 隐藏本地提交记录,恢复的时候 git stash pop。这样可以在本地和远程有冲突的情况下,更新其他文件

分支

  • git branch <branch-name> : 基于当前 commit 新建一个分支,但是不切换到新分支
  • git branch -r : 查看远程的所有分支(常用)
  • git checkout -b <branch-name> : 新建并切换分支
  • git checkout <branch-name> : 切换分支(常用)
  • git branch -d <branch-name> : 删除分支
  • git push origin <branch-name> : 推送本地分支
  • git checkout -b <local-branch-name> origin/<origin-branch-name> : 基于某个远程分支新建一个分支开发
  • git checkout --track origin/<origin-branch-name> : 跟踪远程分支(创建跟踪远程分支,Git 在 git push 的时候不需要指定 originbranch-name ,其实当我们 clone 一个 repo 到本地的时候,master 分支就是 origin/master 的跟踪分支,所以提交的时候直接 git push)。
  • git push origin :<origin-branch-name> : 删除远程分支

实践 --- 主分支 Master/ 开发分支 Develop

主分支只用来分布重大版本,日常开发应该在另一条分支上完成。我们把开发用的分支,叫做 Develop。

# Git 创建 Develop 分支
git checkout -b develop master

# 将 Develop 分支发布到 Master 分支

# 切换到 Master 分支
git checkout master

# 对 Develop 分支进行合并
git merge --no-ff develop
上一条命令的 --no-ff 参数是什么意思。默认情况下,Git 执行"快进式合并"(fast-farward merge),会直接将 Master 分支指向 Develop 分支。

# 删除本地分支
git branch -d develop

标签

  • git tag -a <tagname> -m <message> : 创建一个标签(用 -a 指定标签名,-m 指定说明文字) 如 git tag -a v1.0 -m "version 1.0 released mitaka"
  • git tag : 显示已有的标签
  • git show tagname: 显示某个标签的详细信息
  • git push origin v1.0 push 到远端仓库 如git push -u ${PWD##*/} master v1.0
  • git checkout -b <tag-name> : 基于某个 tag 创建一个新的分支

Git shortcuts/aliases

git config --global alias.co checkout
git config --global alias.br branch
git config --global alias.ci commit
git config --global alias.st status

1.2.2 知识点

基本命令让你快速的上手使用 Git,知识点能让你更好的理解 Git。

文件的几种状态

  • untracked: 未被跟踪的,没有纳入 Git 版本控制,使用 git add <filename> 纳入版本控制
  • unmodified: 未修改的,已经纳入版本控制,但是没有修改过的文件
  • modified: 对纳入版本控制的文件做了修改,git 将标记为 modified
  • staged: 暂存的文件,简单理解:暂存文件就是 add 之后,commit 之前的文件状态

理解这几种文件状态对于理解 Git 是非常关键的(至少可以看懂一些错误提示了)。

快照和差异

详细可看:Pro Git: Git 基础 中有讲到 直接记录快照,而非差异比较,这里只讲我个人的理解。

Git 关心的是文件数据整体的变化,其他版本管理系统(以 svn 为例)关心的某个具体文件的差异。这个差异是好理解的,也就是两个版本具体文件的不同点,比如某一行的某个字符发生了改变。

Git 不保存文件提交前后的差异,不变的文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对于变化的文件,前后两次提交则保存两个文件。举个例子:

SVN:

  1. 新建 3 个文件 a, b, c,做第一次提交 -> version1 : file_a file_b file_c
  2. 修改文件 b, 做第二次提交(真正提交的是 修改后的文件 b 和修改前的 file_b 的 diff) -> version2: diff_b_2_1
  3. 当我要 checkout version2 的时候,实际上得到的是 file_a file_b+diff_b_2_1 file_c

Git:

  1. 新建 3 个文件 a, b, c,做第一次提交 -> version1 : file_a file_b file_c
  2. 修改文件 b (得到file_b1), 做第二次提交 -> version2: file_a file_b1 file_c
  3. 当我要用 version2 的时候,实际上得到的是 file_a file_b1 file_c

上面的 file_a file_b1 file_c 就是 version2 的 快照

Git 数据结构

Git 的核心数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个链表(或者一棵树更准确一些?无所谓了),一旦你理解了它的基本数据结构,再去看 Git,相信你有不同的感受。继续用上面的例子(所有的物理文件都对应一个 SHA-1 的值)

当我们做第一次提交时,数据结构是这样的:

sha1_2_file_map:
    28415f07ca9281d0ed86cdc766629fb4ea35ea38 => file_a
    ed5cfa40b80da97b56698466d03ab126c5eec5a9 => file_b
    1b5ca12a6cf11a9b89dbeee2e5431a1a98ea5e39 => file_c

commit_26b985d269d3a617af4064489199c3e0d4791bb5:
    base_info:
        Auther: "JerryZhang([email protected])"
        Date: "Tue Jul 15 19:19:22 2014 +0800"
        commit_content: "第一次提交"
    file_list:
        [1]: 28415f07ca9281d0ed86cdc766629fb4ea35ea38
        [2]: ed5cfa40b80da97b56698466d03ab126c5eec5a9
        [3]: 1b5ca12a6cf11a9b89dbeee2e5431a1a98ea5e39
        pre_commit: null
    next_commit: null

当修改了 file_b, 再提交一次时,数据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sha1_2_file_map:
    28415f07ca9281d0ed86cdc766629fb4ea35ea38 => file_a
    ed5cfa40b80da97b56698466d03ab126c5eec5a9 => file_b
    1b5ca12a6cf11a9b89dbeee2e5431a1a98ea5e39 => file_c
    39015ba6f80eb9e7fdad3602ef2b1af0521eba89 => file_b1

commit_26b985d269d3a617af4064489199c3e0d4791bb5:
    base_info:
        Auther: "JerryZhang([email protected])"
        Date: "Tue Jul 15 19:19:22 2014 +0800"
        commit_content: "第一次提交"
    file_list:
        [1]: 28415f07ca9281d0ed86cdc766629fb4ea35ea38
        [2]: ed5cfa40b80da97b56698466d03ab126c5eec5a9
        [3]: 1b5ca12a6cf11a9b89dbeee2e5431a1a98ea5e39
    pre_commit: commit_a08a57561b5c30b9c0bf33829349e14fad1f5cff
    next_commit: null

commit_a08a57561b5c30b9c0bf33829349e14fad1f5cff:
    base_info:
        Auther: "JerryZhang([email protected])"
        Date: "Tue Jul 15 22:19:22 2014 +0800"
        commit_content: "更新文件 b"
    file_list:
        [1]: 28415f07ca9281d0ed86cdc766629fb4ea35ea38
        [2]: 39015ba6f80eb9e7fdad3602ef2b1af0521eba89
        [3]: 1b5ca12a6cf11a9b89dbeee2e5431a1a98ea5e39
    pre_commit: null
    next_commit: commit_26b985d269d3a617af4064489199c3e0d4791bb5

当提交完第二次的时候,执行 git log,实际上就是从 commit_a08a57561b5c30b9c0bf33829349e14fad1f5cff 开始遍历然后打印 base_info 而已。

实际的 git 实际肯定要比上面的结构 ((的信息)的)要复杂的多,但是它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就是,每一次提交就是一个新的结点。通过这个结点,我可以找到所有的快照文件。再思考一下,什么是分支?什么是 Tags,其实他们可能只是某次提交的引用而已(一个 tag_head_node 指向了某一次提交的 node)。再思考怎么回退一个版本呢?指针偏移!依次类推,上面的基本命令都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理解 git fetch 和 git pull 的差异

上面我们说过 git pull 等价于 git fetchgit merge 两条命令。当我们 clone 一个 repo 到本地时,就有了本地分支和远端分支的概念(假定我们只有一个主分支),本地分支是 master,远端分支是 origin/master。通过上面我们对 Git 数据结构的理解,masterorigin/master 可以想成是指向最新 commit 结点的两个指针。刚 clone 下来的 repo,masterorigin/master 指针指向同一个结点,我们在本地提交一次,origin 结点就更新一次,此时 masterorgin/master 就不再相同了。很有可能别人已经 commit 改 repo 很多次了,并且进行了提交。那么我们的本地的 origin/master 就不再是远程服务器上的最新的位置了。 git fetch 干的就是从服务器上同步服务器上最新的 origin/master 和一些服务器上新的记录 / 文件到本地。而 git merge 就是合并操作了(解决文件冲突)。git push 是把本地的 origin/mastermaster 指向相同的位置,并且推送到远程的服务器。

1.2.3 其他操作

解决 GitHub commit 次数过多.git 文件过大

完全重建版本库

# rm -rf .git
# git init
# git add .
# git commit -a -m "[Update] 合并之前所有 commit"
# git remote add origin <your_github_repo_url>
# git push -f -u origin master

HTTP request failed

使用 git clone 失败

[root@localhost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eetbill/Vim.git
Initialized empty Git repository in /root/Vim/.git/
error:  while accessing https://github.com/meetbill/Vim.git/info/refs

fatal: HTTP request failed

解决方法

#git config --global http.sslVerify false

设置 Wiki 只能自己编写,其他人员只读

在项目中的设置中勾选Restrict editing to collaborators only

修改最后一次 commit 操作

有时候我们提交完了才发现漏掉了几个文件没有加,或者提交信息写错了。想要撤消刚才的提交操作,可以使用 --amend 选项重新提交:

$ git commit -a -m 'initial commit'
$ git add forgotten_file
$ git commit --amend -m 'new commit'

1.2.4 Git tips

命令简化

cd git_repo(替换为项目名字)
git remote add ${PWD##*/} [email protected]:meetbill/${PWD##*/}.git
git push -u ${PWD##*/} master

提升 git 使用体验

忽略特殊文件

.gitignore 写得有问题,需要找出来到底哪个规则写错了,可以用 git check-ignore 命令检查:

$ git check-ignore -v App.class
.gitignore:3:*.class	App.class

.gitignore 的第 3 行规则忽略了该文件,于是我们就可以知道应该修订哪个规则。

2 运维相关

2.1 sed

2.2 awk

AWK 是贝尔实验室 1977 年搞出来的文本处理工具。

之所以叫 AWK 是因为其取了三位创始人 Alfred Aho,Peter Weinberger, 和 Brian Kernighan 的 Family Name 的首字符

2.2.1 基础知识

分隔符

默认情况下, awk 使用空格当作分隔符。分割后的字符串可以使用 $1, $2 等访问。

上面提到过,我们可以使用 -F 来指定分隔符。 fs 如果是一个字符,可以直接跟在 -F 后面,比如使用冒号当作分隔符就是 -F: . 如果分隔符比较复杂,就需要使用正则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分隔符了。 正则表达式需要使用引号引起来。 比如使用‘ab’ 当作分隔符,就是 -F 'ab' 了。 使用 a 或 b 作为分隔符,就是 -F '[ab]' 了。 关于正则表达式这里不多说了。

内建变量

$0	当前记录(这个变量中存放着整个行的内容)
$1~$n	当前记录的第 n 个字段,字段间由 FS 分隔
FS	输入字段分隔符 默认是空格或 Tab
NF	当前记录中的字段个数,就是有多少列
NR	已经读出的记录数,就是行号,从 1 开始,如果有多个文件话,这个值也是不断累加中。
FNR	当前记录数,与 NR 不同的是,这个值会是各个文件自己的行号
RS	输入的记录分隔符, 默认为换行符
OFS	输出字段分隔符, 默认也是空格
ORS	输出的记录分隔符,默认为换行符
FILENAME	当前输入文件的名字

转义

一般字符在双引号之内就可以直接原样输出了。 但是有部分转义字符,需要使用反斜杠转义才能正常输出。

\\   A literal backslash.
\a   The “alert” character; usually the ASCII BEL character.
\b   backspace.
\f   form-feed.
\n   newline.
\r   carriage return.
\t   horizontal tab.
\v   vertical tab.
\xhex digits
\c   The literal character c.

模式

~ 表示模式开始,与 == 相比不是精确比较
/ / 中是模式
! 模式取反

单引号

当需要输出单引号时,直接转义发现会报错。 由于 awk 脚本并不是直接执行,而是会先进行预处理,所以需要两次转义。 awk 支持递归引号。单引号内可以输出转义的单引号,双引号内可以输出转义的双引号。

比如需要输出单引号,则需要下面这样:

> awk 'BEGIN{print "\""}'
"
>  awk 'BEGIN{print "'\''"}'
'

当然,更简单的方式是使用十六进制来输出。

awk 'BEGIN{print "\x27"}'

2.2.2 脚本

BEGIN{ 这里面放的是执行前的语句 }
END {这里面放的是处理完所有的行后要执行的语句 }
{这里面放的是处理每一行时要执行的语句}

2.2.3 运算与编程

awk 是弱类型语言,变量可以是串,也可以是数字,这依赖于实际情况。所有的数字都是浮点型。

例如

//9
echo 5 4 | awk '{ print $1 + $2 }'

//54
echo 5 4 | awk '{ print $1 $2 }'

//"5 4"
echo 5 4 | awk '{ print $1, $2 }'

0-1-2-3-4-5-6
echo 6 | awk '{ for (i=0; i<=$0; i++){ printf (i==0?i:"-"i); }printf "\n";}'

Example

假设我们有一个日期 2014/03/27, 我们想处理为 2014-03-27.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实现。

echo "2014/03/27" | awk -F/  '{print $1"-"$2"-"$3}'

假设 处理的日期都在 date 文件里。 我们可以导入文件来操作

文件名 date

2014/03/27
2014/03/28
2014/03/29

命令

awk -F/ '{printf "%s-%s-%s\n",$1,$2,$3}'  date

输出

2014-03-27
2014-03-28
2014-03-29

统计

awk '{sum+=$5} END {print sum}'

2.2.4 AWK 中输出外部变量

通过双引号内加个单引号将外部变量进行输出

wang="hello"
echo meetbill | awk '{print "'$wang' " $1}'

2.2.5 AWK if

必须用在{}中,且比较内容用 () 扩起来

awk -F: '{if($1~/mail/) print $1}'    /etc/passwd                           // 简写
awk -F: '{if($1~/mail/) {print $1}}'  /etc/passwd                           // 全写
awk -F: '{if($1~/mail/) {print $1} else {print $2}}' /etc/passwd            //if...else...
  • 条件表达式
    • == != > >=
  • 逻辑运算符
    • && || 如:查看使用了 CPU 0 核的进程
# ps -eF,其中 PSR 就是 (processor that process is currently assigned to.) 或者 ps -eo pid,command,args,psr
ps -eF |awk '{if($7==0) print $0}'

2.2.6 AWK 打印第 N 列后面的所有列

awk '{for(i=N+1;i<=NF;i++)printf $i "  ";printf"\n"}' file

2.3 find

2.3.1 linux 文件查找指定时间段的文件

touch -t 201710241800 t1
touch -t 201710252100 t2


查找排序(先旧后新),结果写到文件

find ./ -type f -name "*.aof" -newer ./t1 ! -newer ./t2  |xargs ls -lrt  > /sdcard/amr/sort.txt

2.4 grep

2.4.1 grep 时出现错误 Binary file (standard input) matches

在使用 grep 命令时出现错误 Binary file (standard input) matches

解决方法 加上 -a

例如原本为 grep hello

改为 grep -a hello

2.5 sshpass 命令行使用密码来进行远程操作

https://github.com/kevinburke/sshpass

例子:本地执行远程机器的命令:
命令: sshpass -p xxx ssh [email protected] "ethtool eth0"

例子:从远程主机上拉取文件到本地
命令: sshpass -p xxx scp root@host_ip:/home/test/t ./tmp/

3 系统相关

3.1 screen

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开发环境都已经部署到云端了,直接通过 SSH 来登录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开发测试以及运行各种命令,一旦网络中断,通过 SSH 运行的命令也会退出,这个发让人发疯的。

好在有 screen 命令,它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使用 screen 命令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感觉还不错。

3.1.1 screen 使用

新建一个 Screen Session

$ screen -S screen_session_name

将当前 Screen Session 放到后台

$ CTRL + A + D

唤起一个 Screen Session

$ screen -r screen_session_name

分享一个 Screen Session

$ screen -x screen_session_name

通常你想和别人分享你在终端里的操作时可以用此命令。

终止一个 Screen Session

$ exit
$ CTRL + D

查看一个 screen 里的输出

当你进入一个 screen 时你只能看到一屏内容,如果想看之前的内容可以如下:

$ Ctrl + a ESC

以上意思是进入 Copy mode,拷贝模式,然后你就可以像操作 VIM 一样查看 screen session 里的内容了。

可以 Page Up 也可以 Page Down。

3.1.2 开启 screen 状态栏

#curl -o screen.sh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meetbill/op_practice_code/master/Linux/tools/screen.sh
#sh screen.sh

3.2 dmesg

内核缓冲信息,在系统启动时,显示屏幕上的与硬件有关的信息

dmesg | grep -E 'error|fail'

dmesg - print or control the kernel ring buffer
dmesg is used to examine or control the kernel ring buffer.

The default action is to read all messages from kernel ring buffer.

eth1: Too much work at interrupt, IntrStatus=0x0001

一般类的提示

某网卡的中断请求过多。如果只是偶尔出现一次可忽略
但这条提示如果经常出现或是集中出现,那涉及到的可能性就比较多有可能需要进行处理了。可能性比较多,如网卡性能;服务器性能;网络攻击.. 等等。

IPVS: incoming ICMP: failed checksum from 61.172.0.X!

一般类的提示

服务器收到了一个校验和错误的 ICMP 数据包。这类的数据包有可能是非法产生的垃圾数据。但从目前来看服务器收到这样的数据非常多。一般都忽略。
一般代理服务器在工作时会每秒钟转发几千个数据包。收到几个错误数据包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NET: N messages suppressed.

一般类的提示

服务器忽略了 N 个数据包。和上一条提示类似。服务器收到的数据包被认为是无用的垃圾数据数据。这类数据多是由攻击类的程序产生的。
这条提示如果 N 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忽略。但如果经常或是长时间出现 3 位数据以上的这类提示。就很有可能是服务器受到了垃圾数据类的带宽攻击了。
与这条信息类似的还有。
__ratelimit: N messages suppressed
__ratelimit: N callbacks suppressed

UDP: bad checksum. From 221.200.X.X:50279 to 218.62.X.X:1155 ulen 24 UDP: short packet: 218.2.X.X:3072 3640/217 to 222.168.X.X:57596 218.26.131.X sent an invalid ICMP type 3, code 13 error to a broadcast: 0.1.0.4 on eth0

一般类的提示

服务器收到了一个错误的数据包。分别为 UDP 校验和错误;过短的 UDP 数据包;一个错误的 ICMP 类型数据。这类信息一般情况下也是非法产生的。
但一般问题不大可直接忽略。

kernel: conntrack_ftp: partial 227 2205426703+13 FTP_NAT: partial packet 2635716056/20 in 2635716048/2635716075

一般类的提示

服务器在维持一条 FTP 协议的连接时出错。这样的提示一般都可以直接忽略。

NETDEV WATCHDOG: eth1: transmit timed out

eth1: link down
eth1: link up, 10Mbps, half-duplex, lpa 0x0000
eth2: link up, 100Mbps, full-duplex, lpa 0x41E1
setting full-duplex based on MII #24 link partner capability of 45e1

网络通信严重问题!

这些提示是网络通信中出现严重问题时才会出现。故障基本和网络断线有关系。这几条提示分别代表的含意是 某块网卡传送数据超时;网卡连接 down; 网卡连接 up, 连接速率为 10/100Mbps, 全 / 半双功。
这里写到的最后三行的提示比较类似。出现这类提示时必须注意网络连接状况进行处理!!!

NIC Link is Up 100 Mbps Full Duplex

网络通信严重问题!

情况和 kernel: eth1: link up,... 相同。指某块网卡适应的连接速率。一般认为没有说明哪个网卡 down, 只是连续出现网卡适应速率也是通信有问题。
如果是网线正常的断接可以忽略这类的信息。

eth0: Transmit timed out, status 0000, PHY status 786d, resetting... eth0: Reset not complete yet. Trying harder.

网络通信严重问题!

第一条提示 网卡关送数据失败。复位网卡。第二条提示 网卡复位不成功.... 这些提示都属于严重的通信问题。

报警程序的提示
0001 ##WMPCheckV001## 2005-04-13_10:10:01 Found .(ARP Spoofing sniffer)! IP:183 MAC:5
0002 ##WMPCheckV001## 2005-04-07_01:53:32 Found .(MAC_incomplete)! IP:173 mac_incomplete:186
0003 ##WMPCheckV001## 2005-04-17_16:25:11 Found .(HIGH_synsent)! totl:4271 SynSent:3490
0004 ##WMPCheckV001## 20......
这是由报警程序所引起的提示。详细的信息需要用报警程序的客户端进行实时接收。详细情况请查看"告警模块和日志".

eth1: Promiscuous mode enabled. device eth1 entered promiscuous mode device eth1 left promiscuous mode

一般类的提示

这几行提示指。某块网卡进入(离开)了混杂模式。一般来说混杂模式是当需要对通信进行抓包时才用到的。当使用维护或故障分析时会使用到(比如 consoletools 中的 countflow 命令). 正常产生的这类提示可以忽略。
如果在前台和远端都没有进行维护时出现这个提示倒是应该引起注意,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keyboard: unknown scancode e0 5e

基本无关

键盘上接收到未定义的键值。如果经常出现。有可能是键盘有问题。linux 对于比较特殊的键或是组合键,有时也会出这样的提示。
要看一下服务器的键盘是不是被压住了。其它情况一般忽略。

uses obsolete (PF_INET,SOCK_PACKET)

基本无关

系统内核调用了一部分功能模块,在第一次调入时会出现。一般情况与使用调试工具有关。可直接忽略。

Neighbour table overflow.

网络通信故障

出现这个提示。一般都是因为局域网内有部分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情况严重时会影响通信。必须处理内部网通信不正常的计算机。

eth1: Transmit error, Tx status register 82.

Probably a duplex mismatch. See Documentation/networking/vortex.txt
Flags; bus-master 1, dirty 9994190(14) current 9994190(14)
Transmit list 00000000 vs. f7171580.
0: @f7171200 length 800001e6 status 000101e6
1: @f7171240 length 8000008c status 0001008c

这个提示是 3com 网卡特有的。感觉如果出现量不大的话也不会影响很严重。目前看维一的解决办法是更换服务器上的网卡。实在感觉 3com 的网卡有些问题...

服务器 CPU 工作温度过高

CPU0: Temperature above threshold
CPU0: Running in modulated clock mode

服务器系统严重故障

服务器 CPU 工作温度过高。必须排除硬件故障。

磁盘故障

I/O error, dev hda, sector N
I/O error, dev sda, sector N
hda: dma_intr: status=0x51 { DriveReady SeekComplete Error }
hda: dma_intr: error=0x40 { UncorrectableError }, LBAsect=811562, sector=811560

服务器系统严重故障

服务器系统磁盘存储卡操作失败。这样的问题一般不会使服务器直接停止工作,但会引起很多严重问题

3.3 日志切割之 Logrotate

Centos 中 rsyslog 负责写入日志,logrotate 负责备份和删除旧日志

定时任务

定时任务:/etc/cron.daily/logrotate
定时任务执行的程序:/usr/sbin/logrotate /etc/logrotate.conf

配置

/etc/logrotate.conf  # 主配置文件
/etc/logrotate.d     # 配置目录

备注:

当发现系统日志等没有轮转时,可以手动执行 "/usr/sbin/logrotate /etc/logrotate.conf" 查看下是否运行正常

当配置文件中有异常的配置时,logrotate 无法正常工作(一个异常配置会影响所有使用 logrotate 进行管理日志的服务)

常见 logrotate 异常

error: /etc/logrotate.conf:xx duplicate log entry for /var/log/xxx

/etc/logrotate.conf:xx 行有重复配置项,将重复项清理下即可

3.3.1 通用服务日志清理工具

如果是业务日志,也可以通过如下工具进行清理

如下工具会启动单独进程进行管理日志

shell_logrotate

3.4 lsof

Lsof 是遵从 Unix 哲学的典范,它只做一件事情,并且做的相当完美——它可以列出某个进程打开的所有文件信息。打开的文件可能是普通的文件,目录,NFS 文件,块文件,字符文件,共享库,常规管道,明明管道,符号链接,Socket 流,网络 Socket,UNIX 域 Socket,以及其它更多。因为 Unix 系统中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文件,你可以想象 lsof 该有多有用。

3.4.1 如何使用 lsof?

列出所有打开的文件 不带任何参数运行 lsof 会列出所有进程打开的所有文件。

lsof

找出谁在使用某个文件

lsof /path/to/file

列出某个用户打开的所有文件

lsof -u meetbill

查找某个程序打开的所有文件 -c 选项限定只列出以 apache 开头的进程打开的文件:

lsof -c apache

列出所有由某个 PID 对应的进程打开的文件 -p 选项让你可以使用进程 id 来过滤输出。

lsof -p 1

列出所有网络连接 lsof 的 -i 选项可以列出所有打开了网络套接字(TCP 和 UDP)的进程。

lsof -i

列出所有 TCP 网络连接 也可以为 -i 选项加上参数,比如 tcp,tcp 选项会强制 lsof 只列出打开 TCP sockets 的进程。

lsof -i tcp

找到使用某个端口的进程

lsof -i :25

找到某个用户的所有网络连接 使用 -a 将 -u 和 -i 选项组合可以让 lsof 列出某个用户的所有网络行为。

lsof -a -u hacker -i

列出所有 NFS(网络文件系统)文件 这个参数很好记,-N 就对应 NFS。

lsof -N

列出所有 UNIX 域 Socket 文件 这个选项也很好记,-U 就对应 UNIX。

lsof -U

列出所有对应某个组 id 的进程

lsof -g 1234

列出所有与某个描述符关联的文件

lsof -d 2

3.4.2 lsof -p

lsof -p 24406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     NODE NAME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cwd    DIR        8,8     4096 53002355 /home/users/meetbill/dev/butterfly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rtd    DIR        8,2     4096        2 /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txt    REG        8,8    10265 52711469 /bin/python2.7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mem    REG        0,0                 0 [heap] (sta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mem    REG        8,2    17624   246236 /lib64/libuuid.so.1.2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mem    REG        8,2   105080   246045 /lib64/ld-2.3.4.so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mem    REG        8,2  1493186   246040 /lib64/tls/libc-2.3.4.so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mem    REG        8,2    17943   246057 /lib64/libdl-2.3.4.so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mem    REG        8,2   613297   246035 /lib64/tls/libm-2.3.4.so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mem    REG        8,2   106203   246042 /lib64/tls/libpthread-2.3.4.so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mem    REG        8,2    17367   246060 /lib64/libutil-2.3.4.so
...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0r   CHR        1,3              4869 /dev/null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1w   REG        8,8      319 52982340 /home/users/meetbill/dev/butterfly/__stdout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2w   REG        8,8      319 52982340 /home/users/meetbill/dev/butterfly/__stdout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3u  IPv4 3659770919               TCP :8021 (LISTEN)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4w   REG        8,8    48845 53739748 /home/users/meetbill/dev/butterfly/logs/info.log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5w   REG        8,8   205892 53739816 /home/users/meetbill/dev/butterfly/logs/common.log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6w   REG        8,8      240 53739811 /home/users/meetbill/dev/butterfly/logs/common.log.wf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7r   CHR        1,9              4439 /dev/urandom
python2.7 24406 wangbin34    9w   REG        8,8    10005 53739790 /home/users/meetbill/dev/butterfly/logs/acc.log
  • COMMAND:进程的名称 
  • PID:进程标识符
  • USER:进程所有者
  • FD:文件描述符,应用程序通过文件描述符识别该文件。如 cwd、txt 等
    • cwd 值表示应用程序的当前工作目录
  • TYPE:文件类型,如 DIR、REG 等
    • 文件和目录分别称为 REG 和 DIR
    • CHR 表示字符;(fopen,打开文件)
    • BLK 表示块设备;
    • UNIX、FIFO 和 IPv4,分别表示 UNIX 域套接字、先进先出 (FIFO) 队列和网际协议 (IP) 套接字。
  • DEVICE:指定磁盘的名称
  • SIZE:文件的大小
  • NODE:索引节点(文件在磁盘上的标识)
  • NAME:打开文件的确切名称

4 网络相关

4.1 curl

4.1.1 HTTP 请求

GET 和 POST 是 HTTP 请求的两种基本方法,最直观的区别就是 GET 把参数包含在 URL 中,POST 通过 request body 传递参数。

    在万维网世界,TCP 就像汽车,我们用 TCP 来运输数据,它很可靠,
从来不会发生丢件少件的现象。但是如果路上跑的全是看起来一模一样
的汽车,那这个世界看起来是一团混乱,送急件的汽车可能被前面满载
货物的汽车拦堵在路上,整个交通系统一定会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发生,交通规则 HTTP 诞生了。HTTP 给汽车运输设定了好几个服务类别,
有 GET, POST, PUT, DELETE 等等,HTTP 规定,当执行 GET 请求的时候,
要给汽车贴上 GET 的标签(设置 method 为 GET),而且要求把传送的数
据放在车顶上 (url) 以方便记录。如果是 POST 请求,就要在车上贴上
POST 的标签,并把货物放在车厢里。

    当然,你也可以在 GET 的时候往车厢内偷偷藏点货物,但是这是很不
光彩;也可以在 POST 的时候在车顶上也放一些数据。

4.1.2 curl 基础

在介绍前,我需要先做两点说明:

  1. 下面的例子中会使用 httpbin.org ,httpbin 提供客户端测试 http 请求的服务,非常好用,具体可以查看他的网站。
  2. 大部分没有使用缩写形式的参数,例如我使用 --request 而不是 -X ,这是为了好记忆。

下面开始简单介绍几个命令:

get

  • curl protocol://address:port/url?args

直接以个 GET 方式请求一个 url,输出返回内容:

curl httpbin.org

返回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value='text/html;charset=utf8'>
  <meta name='generator' value='Ronn/v0.7.3 (http://github.com/rtomayko/ronn/tree/0.7.3)'>
  <title>httpbin(1): HTTP Client Testing Service</title>
  <style type='text/css' media='all'>
  /* style: man */
  body#manpage {margin:0}
  .mp {max-width:100ex;padding:0 9ex 1ex 4ex}
  .mp p,.mp pre,.mp ul,.mp ol,.mp dl {margin:0 0 20px 0}
  .mp h2 {margin:10px 0 0 0}
......

post

  • curl --data "args" "protocol://address:port/url"
    • -d/--data HTTP POST 方式传送数据   * --data-ascii 以 ascii 的方式 post 数据
    • --data-binary 以二进制的方式 post 数据

使用 --request 指定请求类型, --data 指定数据,例如:

curl httpbin.org/post --request POST --data "name=keenwon&website=http://keenwon.com"

返回:

{
  "args": {},
  "data": "",
  "files": {},
  "form": {
    "name": "tomshine",
    "website": "http://tomshine.xyz"
  },
  "headers": {
    "Accept": "*/*",
    "Content-Length": "4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curl/7.43.0"
  },
  "json": null,
  "origin": "121.35.209.62",
  "url": "http://httpbin.org/post"
}

这个返回值是 httpbin 输出的,可以清晰的看出我们发送了什么数据,非常实用。

form 表单提交

form 表单提交使用 --form,使用 @ 指定本地文件,例如我们提交一个表单,有字段 name 和文件 f:

curl httpbin.org/post --form "name=tomshine" --form "f=@/Users/tomshine/test.txt"

返回:

{
  "args": {},
  "data": "",
  "files": {
    "f": "Hello Curl!\n"
  },
  "form": {
    "name": "tomshine"
  },
  "headers": {
    "Accept": "*/*",
    "Content-Length": "296",
    "Content-Type": "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3bd3dc24dca6daf2",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curl/7.43.0"
  },
  "json": null,
  "origin": "112.95.153.98",
  "url": "http://httpbin.org/post"
}

4.1.3 curl 深入

显示头信息

使用 --include 在输出中包含头信息,使用 --head 只返回头信息,例如:

curl httpbin.org/post --include --request POST --data "name=tomshine"

返回:

HTTP/1.1 200 OK
Server: nginx
Date: Sun, 18 Sep 2016 01:23:28 GM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ontent-Length: 363
Connection: keep-alive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
  "args": {},
  "data": "",
  "files": {},
  "form": {
    "name": "tomshine"
  },
  "headers": {
    "Accept": "*/*",
    "Content-Length": "13",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curl/7.43.0"
  },
  "json": null,
  "origin": "121.35.209.62",
  "url": "http://httpbin.org/post"
}

再例如,只显示头信息的话:

curl httpbin.org --head

返回:

HTTP/1.1 200 OK
Server: nginx
Date: Sun, 18 Sep 2016 01:24:29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12150
Connection: keep-alive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详细显示通信过程

使用 --verbose 显示通信过程,例如:

curl httpbin.org/post --verbose --request POST --data "name=tomshine"

返回:

*   Trying 54.175.219.8...
* Connected to httpbin.org (54.175.219.8) port 80 (#0)
> POST /post HTTP/1.1
> Host: httpbin.org
> User-Agent: curl/7.43.0
> Accept: */*
> Content-Length: 13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 upload completely sent off: 13 out of 13 bytes
< HTTP/1.1 200 OK
< Server: nginx
< Date: Sun, 18 Sep 2016 01:25:03 GMT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Content-Length: 363
< Connection: keep-alive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
{
  "args": {},
  "data": "",
  "files": {},
  "form": {
    "name": "tomshine"
  },
  "headers": {
    "Accept": "*/*",
    "Content-Length": "13",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curl/7.43.0"
  },
  "json": null,
  "origin": "121.35.209.62",
  "url": "http://httpbin.org/post"
}
* Connection #0 to host httpbin.org left intact

设置头信息

使用 --header 设置头信息,httpbin.org/headers 会显示请求的头信息,我们测试下:

curl httpbin.org/headers --header "a:1"

返回:

{
  "headers": {
    "A": "1",
    "Accept": "*/*",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curl/7.43.0"
  }
}

同样的,可以使用 --header 设置 User-Agent 等。

Referer 字段

设置 Referer 字段很简单,使用 --referer ,例如:

curl httpbin.org/headers --referer http://tomshine.xyz

返回:

{
  "headers": {
    "Accept": "*/*",
    "Host": "httpbin.org",
    "Referer": "http://tomshine.xyz",
    "User-Agent": "curl/7.43.0"
  }
}

包含 cookie

使用 --cookie 来设置请求的 cookie,例如:

curl httpbin.org/headers --cookie "name=tomshine;website=http://tomshine.xyz"

返回:

{
  "headers": {
    "Accept": "*/*",
    "Cookie": "name=tomshine;website=http://tomshine.xyz",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curl/7.43.0"
  }
}

自动跳转

使用 --location 参数会跟随链接的跳转,例如:

curl httpbin.org/redirect/1 --location

httpbin.org/redirect/1 会 302 跳转,所以返回:

{
  "args": {},
  "headers": {
    "Accept": "*/*",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curl/7.43.0"
  },
  "origin": "121.35.209.62",
  "url": "http://httpbin.org/get"
}

http 认证

当页面需要认证时,可以使用 --user ,例如:

curl httpbin.org/basic-auth/tomshine/123456 --user tomshine:123456

返回:

{
  "authenticated": true,
  "user": "tomshine"
}

4.2 tcpdump

4.2.1 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A 主动打开连接,B 被动打开连接

(1)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 A 发送 SYN 包 (SYN=x) 到服务器 B,并进入 SYN_SEND 状态,等待服务器 B 确认。
(2)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 B 收到 SYN 包,必须确认客户 A 的 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 SYN 包 (SYN=y),即 SYN+ACK 包,此时服务器 B 进入 SYN_RECV 状态。
(3)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 A 收到服务器 B 的 SYN+ACK 包,向服务器 B 发送确认包 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 A 和服务器 B 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为什么 A 还要发送一次确认呢?

主要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有传送到 B,因而产生错误。

正常情况

A 发出连接请求,但是因为连接请求报文丢失为未收到确认。于是 A 在重传一次连接请求,后来收到了确认,建立了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就释放了连接。A 共发送两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其中第一个丢失第二个到达了 B。

异常情况 A 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些网络节点长时间滞留,导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之后才到达了 B,本来这是一个早已经失效的报文段,但是 B 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之后,误以为是 A 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 A 发送确认报段,同意建立连接。假如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 B 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 A 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 B 的确认,也不会向 B 发送数据,但 B 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了,并且一直等待 A 发来数据。B 的资源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 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例如刚才的情况,A 不会向 B 的确认发出确认。B 由于接收不到确认,就知道 A 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使用 tcpdump 来验证 TCP 的三次握手

使用 ssh localhost 来连接主机,使用使用 tcpdump 来验证 TCP 的三次握手

[root@localhost apue]# tcpdump -i lo tcp -S
tcpdump: verbose output suppressed, use -v or -vv for full protocol decode
listening on lo, link-type EN10MB (Ethernet), capture size 65535 bytes
1 15:08:03.039511 IP6 localhost.44910 > localhost.ssh: Flags [S], seq 3120401438, win 32752, options [mss 16376,sackOK,TS val 1319756 ecr 0,nop,wscale 7], length 0
2 15:08:03.039546 IP6 localhost.ssh > localhost.44910: Flags [S.], seq 404185237, ack 3120401439, win 32728, options [mss 16376,sackOK,TS val 1319756 ecr 1319756,nop,wscale 7], length 0
3 15:08:03.039576 IP6 localhost.44910 > localhost.ssh: Flags [.], ack 404185238, win 256, options [nop,nop,TS val 1319756 ecr 1319756], length 0
4 15:08:03.064809 IP6 localhost.ssh > localhost.44910: Flags [P.], seq 404185238:404185259, ack 3120401439, win 256, options [nop,nop,TS val 1319781 ecr 1319756], length 21
15:08:03.064944 IP6 localhost.44910 > localhost.ssh: Flags [.], ack 404185259, win 256, options [nop,nop,TS val 1319781 ecr 1319781], length 0

第一行就是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 SYN 标志 (Flags [S]),其中 seq = 3120401438; 第二行就是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向客户端进行 SYN+ACK 响应 (Flags [S.]), 其中 seq 404185237, ack 3120401439(是客户端的 seq+1 的值) 第三行就是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进行 ACK 响应 (Flags [.]), 其中 ack 404185238(就是服务器的 seq+1 的值)。

四次挥手

通信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以释放连接,现在 A 和 B 都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

由于 TCP 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个原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 FIN 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 FIN 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 TCP 连接在收到一个 FIN 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1) 客户端 A 发送一个 FIN 包,用来关闭客户 A 到服务器 B 的数据传送。序列号 seq = u,它等于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 1. 这时 A 进入 FIN-WAIT-1(终止等待 1) 状态,等待 B 的确认。

(2) 服务器 B 收到这个 FIN,它发回一个 ACK,确认序号是 ack = u +1。和 SYN 一样,一个 FIN 将占用一个序号。这个报文段自己的序号是 v,等于 B 前面已经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 1。然后 B 进程进入 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 服务器进程这时应通知高层应用进程,因而从 A 到 B 的这个方向的连接就释放了,这时的 TCP 连接处于半关闭 (half-close) 状态, 即 A 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 B 若发送数据,A 仍要接收,也就是说从 B 到 A 这个方向的连接并没有关闭,这个状态可能会持续一些时间。A 收到来到 B 的确认后就进入 FIN-WAIT-2(终止等待 2) 状态,等待 B 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

(3) 若 B 已经没有要向 A 发送的数据,其应用进程就会通知 TCP 释放连接,这时 B 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必须使 FIN = 1。现假定 B 的序号为 w(在半关闭状态 B 可能要发送一些数据)。B 还必须重复上次发送过的确认号 ack = u +1。这时 B 就进入了 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 A 的确认。

(4)A 在收到 B 的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必须对此发出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把 ACK 置 1,确认号 ack = w + 1,而自己的序号是 seq = u + 1(根据 TCP 标准,前面发送过的 FIN 报文段要消耗一个序号),然后进入到 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

此时的 TCP 还没有完全的释放掉。必须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 (TIME-WAIT timer) 设置的时间 2MSL 后,A 才进入到 CLOSED 状态。

MSL 叫做最长报文段寿命,它是任何报文段被丢弃前在网络内的最长时间。

2MSL 也就是这个时间的两倍,RFC 建议设置为 2 分钟,但是 2 分钟可能太长了,因此 TCP 允许不同的实现使用更小的 MSL 值。

因此从 A 进入到 TIME-WAIT 状态后,要经过 4 分钟才能进入 CLOSED 状态,此案开始建立下一个新的连接。当 A 撤销相应的传输控制块 TCP 后,就结束了 TCP 连接。

使用 tcpdump 来验证 TCP 的四次挥手

退出 ssh 连接的主机,使用使用 tcpdump 来验证 TCP 的四次挥手

15:14:58.836149 IP6 localhost.44911 > localhost.ssh: Flags [P.], seq 1823848744:1823848808, ack 3857143125, win 305, options [nop,nop,TS val 1735551 ecr 1735551], length 64
15:14:58.836201 IP6 localhost.44911 > localhost.ssh: Flags [F.], seq 1823848808, ack 3857143125, win 305, options [nop,nop,TS val 1735551 ecr 1735551], length 0
15:14:58.837850 IP6 localhost.ssh > localhost.44911: Flags [.], ack 1823848809, win 318, options [nop,nop,TS val 1735554 ecr 1735551], length 0
15:14:58.842130 IP6 localhost.ssh > localhost.44911: Flags [F.], seq 3857143125, ack 1823848809, win 318, options [nop,nop,TS val 1735559 ecr 1735551], length 0
15:14:58.842150 IP6 localhost.44911 > localhost.ssh: Flags [.], ack 3857143126, win 305, options [nop,nop,TS val 1735559 ecr 1735559], length 0

seq start:end 意思是初始序列号:结束序列号,end = start + length, 但是接受包的结束序号应该是 end - 1。

比如 start = 1,length = 3,那么真正的结束序号是 1+3-1 = 3, 因为开始序号也算在内的!

seq 1823848744:1823848808 意思是初始序列号:结束序列号,其实后面那个就是前面那个加上包长度 length = 64,实际上结束序列号是没有使用的,真正使用的序号是开始序号到结束序号 -1,也就是 1823848807

第一次挥手中客户端发送 FIN 即 [F.] seq u = 1823848808,也就是上次发送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 1

第二次挥手中服务器发送 ACK 即 [.] ack 1823848809 = u + 1

第三次挥手中服务器发送 FIN 即 [F.] seq v = 3857143125, ack 1823848809 = u + 1

第四次挥手中客户端发送 ACK 即 [.] ack 3857143126 = v + 1

  1. 默认情况下(不改变 socket 选项),当你调用 close 函数时,如果发送缓冲中还有数据,TCP 会继续把数据发送完。

  2. 发送了FIN 只是表示这端不能继续发送数据(应用层不能再调用 send 发送),但是还可以接收数据。

  3. 应用层如何知道对方关闭?

在最简单的阻塞模型中,当调用 recv 时,如果返回 0,则表示对方关闭,

在这个时候通常的做法就是也调用 close,那么 TCP 层就发送 FIN,继续完成四次握手;

如果不调用 close,那么对方就会处于 FIN_WAIT_2 状态,而本端则会处于 CLOSE_WAIT 状态;

  1. 在很多时候,TCP 连接的断开都会由 TCP 层自动进行,例如你 CTRL+C 终止你的程序,TCP 连接依然会正常关闭。

4.2.2 tcpdump 使用

针对特定网口抓包 (-i 选项)

tcpdump -i eth0

指定抓包端口

tcpdump -i eth0 port 22

抓取特定目标 ip 和端口的包

tcpdump -i eth0 dst 10.70.121.92 and port 22

增加抓包时间戳 (-tttt 选项)

tcpdump -n -tttt -i eth0

4.3 nc

nc 检测端口更方便,同时批量进行检测端口的话是非常好的工具

4.3.1 语法

nc [-hlnruz][-g《网关...>][-G《指向器数目》][-i《延迟秒数》][-o《输出文件》][-p《通信端口》][-s《来源位址》][-v...][-w《超时秒数》][主机名称]『通信端口...] ``` 参数说明: -g《网关》 设置路由器跃程通信网关,最丢哦可设置 8 个。 -G《指向器数目》 设置来源路由指向器,其数值为 4 的倍数。 -h 在线帮助。 -i《延迟秒数》 设置时间间隔,以便传送信息及扫描通信端口。 -l 使用监听模式,管控传入的资料。 -n 直接使用 IP 地址,而不通过域名服务器。 -o《输出文件》 指定文件名称,把往来传输的数据以 16 进制字码倾倒成该文件保存。 -p《通信端口》 设置本地主机使用的通信端口。 -r 乱数指定本地与远端主机的通信端口。 -s《来源位址》 设置本地主机送出数据包的 IP 地址。 -u 使用 UDP 传输协议。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w《超时秒数》 设置等待连线的时间。 -z 使用 0 输入 / 输出模式,只在扫描通信端口时使用。

```

4.3.2 TCP 端口扫描

```
# nc -v -z -w2 10.20.144.145 1-100
Connection to 10.20.144.145 22 port [tcp/ssh] succeeded!
nc: connect to 10.20.144.145 port 23 (tcp) failed: Connection refused
nc: connect to 10.20.144.145 port 24 (tcp) failed: Connection refused
nc: connect to 10.20.144.145 port 25 (tcp) failed: Connection refused
...
Connection to 10.20.144.145 80 port [tcp/http] succeeded!
...
扫描 10.20.144.145 的端口 范围是 1-100
```
不加 -v 时仅输出 succeeded 的结果

4.3.3 扫描 UDP 端口

```
# nc -u -z -w2 10.20.144.145 1-1000 // 扫描 10.20.144.145 的端口 范围是 1-1000
扫描指定端口
```

5 日志相关操作

5.1 截取某段时间内的日志

sed -n '/2018-03-06 15:25:00/,/2018-03-06 15:30:00/p' access.log >25-30.log

5.2 处理日志文件中上下关联的两行

awk 'pattern { action  };pattern { action  };'

凡是被 {} 包裹的,就是 action, 凡是没有被{}包裹的,就是 pattern,

文件 d.txt 如下内容

ggg 1
portals: 192.168.5.41:3260
werew 2
portals: 192.168.5.43:3260

如何把文件 d.txt 内容变为如下内容

ggg 192.168.5.41:3260
werew 192.168.5.43:3260

方法

awk '/port/{print a" "$2}{a=$1}' d.txt

处理第一行的时候,以 port 开头吗?很明显,不以 port 开头,所以那个 pattern 不匹配,action 不执行。但执行了后面的 a=$1

处理第二行的时候,以 port 开头,打印出来 a 和本行 $2,再处理就是个循环过程。

总之,编写模式匹配时候,匹配的模式为第二行中的内容

6 应用服务相关

6.1 排查 java CPU 性能问题

show-busy-java-threads.sh

curl -o show-busy-Java-threads.sh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meetbill/op_practice_code/master/Linux/op/show-busy-java-threads.sh

用于快速排查JavaCPU性能问题 (top us值过高),自动查出运行的Java进程中消耗CPU多的线程,并打印出其线程栈,从而确定导致性能问题的方法调用。

PS,如何操作可以参见 @bluedavy 的《分布式 Java 应用》的【5.1.1 cpu 消耗分析】一节,说得很详细:

  1. top命令找出有问题Java进程及线程id
    1. 开启线程显示模式
    2. CPU使用率排序
    3. 记下Java进程id及其CPU高的线程id
  2. 用进程id作为参数,jstack有问题的Java进程
  3. 手动转换线程id成十六进制(可以用printf %x 1234
  4. 查找十六进制的线程id(可以用grep
  5. 查看对应的线程栈

查问题时,会要多次这样操作以确定问题,上面过程太繁琐太慢了

6.1.1 用法

show-busy-java-threads.sh
# 从 所有的 Java 进程中找出最消耗 CPU 的线程(缺省 5 个),打印出其线程栈。

show-busy-java-threads.sh -c 《要显示的线程栈数》

show-busy-java-threads.sh -c 《要显示的线程栈数》 -p 《指定的 Java Process>

##############################
# 注意:
##############################
# 如果 Java 进程的用户 与 执行脚本的当前用户 不同,则 jstack 不了这个 Java 进程。
# 为了能切换到 Java 进程的用户,需要加 sudo 来执行,即可以解决:
sudo show-busy-java-threads.sh

6.1.2 示例

$ show-busy-java-threads.sh
[1] Busy(57.0%) thread(23355/0x5b3b) stack of java process(23269) under user(admin):
"pool-1-thread-1" prio=10 tid=0x000000005b5c5000 nid=0x5b3b runnable [0x000000004062c000]
   java.lang.Thread.State: RUNNABLE
    at java.text.DateFormat.format(DateFormat.java:316)
    at com.xxx.foo.services.common.DateFormatUtil.format(DateFormatUtil.java:41)
    at com.xxx.foo.shared.monitor.schedule.AppMonitorDataAvgScheduler.run(AppMonitorDataAvgScheduler.java:127)
    at com.xxx.foo.services.common.utils.AliTimer$2.run(AliTimer.java:128)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ask(ThreadPoolExecutor.java:886)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hreadPoolExecutor.java:908)
    at java.lang.Thread.run(Thread.java:662)

[2] Busy(26.1%) thread(24018/0x5dd2) stack of java process(23269) under user(admin):
"pool-1-thread-2" prio=10 tid=0x000000005a968800 nid=0x5dd2 runnable [0x00000000420e9000]
   java.lang.Thread.State: RUNNABLE
    at java.util.Arrays.copyOf(Arrays.java:2882)
    at java.lang.AbstractStringBuilder.expandCapacity(AbstractStringBuilder.java:100)
    at java.lang.AbstractStringBuilder.append(AbstractStringBuilder.java:572)
    at java.lang.StringBuffer.append(StringBuffer.java:320)
    - locked <0x00000007908d0030> (a java.lang.StringBuffer)
    at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format(SimpleDateFormat.java:890)
    at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format(SimpleDateFormat.java:869)
    at java.text.DateFormat.format(DateFormat.java:316)
    at com.xxx.foo.services.common.DateFormatUtil.format(DateFormatUtil.java:41)
    at com.xxx.foo.shared.monitor.schedule.AppMonitorDataAvgScheduler.run(AppMonitorDataAvgScheduler.java:126)
    at com.xxx.foo.services.common.utils.AliTimer$2.run(AliTimer.java:128)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ask(ThreadPoolExecutor.java:886)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hreadPoolExecutor.java:908)
...

上面的线程栈可以看出,CPU消耗最高的 2 个线程都在执行java.text.DateFormat.format,业务代码对应的方法是shared.monitor.schedule.AppMonitorDataAvgScheduler.run。可以基本确定:

  • AppMonitorDataAvgScheduler.run调用DateFormat.format次数比较频繁。
  • DateFormat.format比较慢。(这个可以由DateFormat.format的实现确定。)

多个执行几次show-busy-java-threads.sh,如果上面情况高概率出现,则可以确定上面的判定。 # 因为调用越少代码执行越快,则出现在线程栈的概率就越低。

分析shared.monitor.schedule.AppMonitorDataAvgScheduler.run实现逻辑和调用方式,以优化实现解决问题。

  • oldratlee
  • silentforce 改进此脚本,增加对环境变量JAVA_HOME的判断。 #15
  • liuyangc3
    • 优化性能,通过read -a简化反复的awk操作 #51
    • 发现并解决jstack非当前用户Java进程的问题 #50

7 日常工具

7.1 mget

对文件生成 ftp 连接

if [ $# -lt 1 ];then
    echo "Usage: ./mget filename"
    exit 0
fi
if [ ! -d $1 ] && [ ! -f $1 ];then
    echo "path $1 invalid"
    exit 0
fi
m_path=`readlink -f $1`

if [ -f $m_path ];then
    file_name=`echo "$m_path" | awk -F "/" '{print $NF}'`
    m_path=$m_path" -O "$file_name
elif [ -d $m_path ];then
    dir_depth=`echo "$m_path" | awk -F "/" '{print NF-2}'`
    m_path=$m_path" -r -nH --cut-dir="$dir_depth
fi

m_host=`hostname`
m_host="wget ftp://"${m_host}$m_path
echo $m_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