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中的非负正则化最小二乘法并不是wiki
中介绍的NNLS的实现,而是做了相应的优化。它使用改进投影梯度法结合共轭梯度法来求解非负最小二乘。
在介绍spark
的源码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最小二乘法以及共轭梯度法。
在某些最优化问题中,目标函数由若干个函数的平方和构成,它的一般形式如下所示:
其中x=(x1,x2,…,xn)
,一般假设m>=n
。把极小化这类函数的问题称为最小二乘问题。
当为x
的线性函数时,称(1.2)为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当为x
的非线性函数时,称(1.2)为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在公式(1.1)中,假设
其中,p
是n维列向量,bi
是实数,这样我们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示(1.1)式。令
A是m * n
矩阵,b
是m
维列向量。则
因为F(x)
是凸的,所以对(1.4)求导可以得到全局极小值,令其导数为0,我们可以得到这个极小值。
假设A
为满秩,为n
阶对称正定矩阵,我们可以求得x
的值为以下的形式:
假设在(1.1)中,为非线性函数,且F(x)
有连续偏导数。由于为非线性函数,所以(1.2)中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无法套用(1.6)中的公式求得。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解一系列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求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解。设是解的第k
次近似。在时,将函数线性化,从而将非线性最小二乘转换为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用(1.6)中的公式求解极小点,把它作为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解的第k+1
次近似。然后再从出发,继续迭代。下面将来推导迭代公式。令
用∅(x)
近似F(x)
,从而用∅(x)
的极小点作为目标函数F(x)
的极小点的估计。现在求解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把(1.9)写成
在公式(1.10)中,
如果为列满秩,且是对称正定矩阵,那么由(1.11)可以得到x
的极小值。
可以推导出是目标函数F(x)
在处的梯度,是函数∅(x)
的海森矩阵。所以(1.12)又可以写为如下形式。
公式(1.13)称为Gauss-Newton
公式。向量
称为点处的Gauss-Newton
方向。为保证每次迭代能使目标函数值下降(至少不能上升),在求出后,不直接使用作为k+1次近似,而是从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搜索。
最小二乘的计算步骤如下:
在某些情况下,矩阵是奇异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求出它的逆矩阵,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修改。用到的基本技巧是将一个正定对角矩阵添加到上,改变原来矩阵的特征值结构,使其变成条件较好的对称正定矩阵。
典型的算法是Marquardt
。
其中,I
是n
阶单位矩阵,alpha
是一个正实数。当alpha
为0时,就是Gauss-Newton
方向,当alpha
充分大时,这时接近F(x)
在处的最速下降方向。算法的具体过程见参考文献【1】。
在讲解共轭梯度法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共轭方向,下面的定义给出了答案。
则称这两个方向关于A
共轭。若是k
个方向,它们两两关于A
共轭,则称这组方向是关于A
共轭的。即
在上述定义中,如果A
是单位矩阵,那么两个方向关于A
共轭等价于两个方向正交。如果A
是一般的对称正定矩阵,与共轭,就是与正交。共轭方向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定理2.1 设A
是n
阶对称正定矩阵,是k
个A
的共轭的非零向量,则这个向量组线性无关。
定理2.2 (扩张子空间定理) 设有函数
其中,A
是n
阶对称正定矩阵,是k
个A
的共轭的非零向量,以任意的为初始点,
沿进行一维搜索,得到,则是线性流型
上的唯一极小点,特别的,当k=n时,是函数f(x)
的唯一极小点。其中,
这两个定理在文献【1】中有详细证明。
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共轭性与最速下降方法相结合,利用已知点处的梯度构造一组共轭方向,并沿这组方向进行搜索,求出目标函数的极小点。这里我们仅仅讨论二次凸函数的共轭梯度法。
考虑问题
其中A
是对称正定矩阵,c
是常数。
具体求解方式如下:
首先给定任何一个初始点,计算目标函数f(x)
在这点的梯度,若,则停止计算;否则令
沿方向搜索,得到点。计算处的梯度, 若,则利用和构造第二个搜索方向,再沿搜索。
其中步长lambda
满足
此时可以求得lambda
的显式表达。令
通过求导可以求上面公式的极小值,即
根据二次函数梯度表达式,(2.6)式可以推出如下方程
由(2.7)式可以得到
计算f(x)
在处的梯度,若,则停止计算,
否则用和构造下一个搜索方向,并使与共轭。按照这种设想,令
可以求得
再从出发,沿方向搜索。综上分析 ,在第1个搜索方向取负梯度的前提下,重复使用公式(2.5)、(2.8)、(2.9)、(2.11),我们就能够构造一组搜索方向。当然,前提是这组方向是关于A
共轭的。
定理2.3说明了这组方向是共轭的。
定理2.3 对于正定二次函数(2.3),具有精确一维搜索的的共轭梯度法在m<=n
次一维搜索后终止,并且对于所有i(1<=i<=m)
,下列关系成立:
还可以证明,对于正定二次函数,运用共轭梯度法时,不做矩阵运算也可以计算变量beta_k
。
定理2.4 对于正定二次函数,共轭梯度法中因子beta_k
具有下列表达式
对于二次凸函数,共轭梯度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Spark ml
中解决最小二乘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非负正则化最小二乘,一种是乔里斯基分解(Cholesky
)。
乔里斯基分解分解是把一个对称正定的矩阵表示成一个上三角矩阵U
的转置和其本身的乘积的分解。在ml
代码中,直接调用netlib-java封装的dppsv
方法实现。
lapack.dppsv(“u”, k, 1, ne.ata, ne.atb, k, info)
可以深入dppsv
代码(Fortran
代码)了解更深的细节。我们分析的重点是非负正则化最小二乘的实现,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方程组的解为负数是没有意义的。虽然方程组可以得到精确解,但却不能取负值解。在这种情况下,其非负最小二乘解比方程的精确解更有意义。非负最小二乘问题要求解的问题如下公式
其中ata是半正定矩阵。
在ml
代码中,org.apache.spark.mllib.optimization.NNLS
对象实现了非负最小二乘算法。该算法结合了投影梯度算法和共轭梯度算法来求解。
首先介绍NNLS
对象中的Workspace
类。
class Workspace(val n: Int) {
val scratch = new Array[Double](n)
val grad = new Array[Double](n) //投影梯度
val x = new Array[Double](n)
val dir = new Array[Double](n) //搜索方向
val lastDir = new Array[Double](n)
val res = new Array[Double](n) //梯度
}
在Workspace
中,res
表示梯度,grad
表示梯度的投影,dir
表示迭代过程中的搜索方向(共轭梯度中的搜索方向),scratch
代表公式(2.8)中的
。
NNLS
对象中,sort
方法用来解最小二乘,它通过迭代求解极小值。我们将分步骤剖析该方法。
- (1)确定迭代次数。
val iterMax = math.max(400, 20 * n)
- (2)求梯度。
在每次迭代内部,第一步会求梯度res
,代码如下
//y := alpha*A*x + beta*y 即 y:=1.0 * ata * x + 0.0 * res
blas.dgemv("N", n, n, 1.0, ata, n, x, 1, 0.0, res, 1)
// ata*x - atb
blas.daxpy(n, -1.0, atb, 1, res, 1)
dgemv
方法的作用是得到y := alpha*A*x + beta*y
,在本代码中表示res=ata*x
。daxpy
方法的作用是得到y:=step*x +y
,在本代码中表示res=ata*x-atb
,即梯度。
- (3)求梯度的投影矩阵
求梯度矩阵的投影矩阵的依据如下公式。
详细代码如下所示:
//转换为投影矩阵
i = 0
while (i < n) {
if (grad(i) > 0.0 && x(i) == 0.0) {
grad(i) = 0.0
}
i = i + 1
}
- (4)求搜索方向。
在第一次迭代中,搜索方向即为梯度方向。如下面代码所示。
//在第一次迭代中,搜索方向dir即为梯度方向
blas.dcopy(n, grad, 1, dir, 1)
在第k
次迭代中,搜索方向由梯度方向和前一步的搜索方向共同确定,计算依赖的公式是(2.9)。具体代码有两行
val alpha = ngrad / lastNorm
//alpha*lastDir + dir,此时dir为梯度方向
blas.daxpy(n, alpha, lastDir, 1, dir, 1)
此处的alpha
就是根据公式(2.12)计算的。
- (5)计算步长。
知道了搜索方向,我们就可以依据公式(2.8)来计算步长。
def steplen(dir: Array[Double], res: Array[Double]): Double = {
//top = g * d
val top = blas.ddot(n, dir, 1, res, 1)
// y := alpha*A*x + beta*y.
// scratch = d * ata
blas.dgemv("N", n, n, 1.0, ata, n, dir, 1, 0.0, scratch, 1)
//公式(2.8),添加1e-20是为了避免分母为0
//g*d/d*ata*d
top / (blas.ddot(n, scratch, 1, dir, 1) + 1e-20)
}
- (6)调整步长并修改迭代值。
因为解是非负的,所以步长需要做一定的处理,如果步长与搜索方向的乘积大于x
的值,那么重置步长。重置逻辑如下:
i = 0
while (i < n) {
if (step * dir(i) > x(i)) {
//如果步长过大,那么二者的商替代
step = x(i) / dir(i)
}
i = i + 1
}
最后,修改x
的值,完成该次迭代。
i = 0
while (i < n) {
// x(i)趋向为0
if (step * dir(i) > x(i) * (1 - 1e-14)) {
x(i) = 0
lastWall = iterno
} else {
x(i) -= step * dir(i)
}
i = i + 1
}
【1】陈宝林,最优化理论和算法
[【2】Boris T. Polyak,The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in extreme problems](papers/The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in extreme problem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