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14 lines (291 loc) · 22.3 KB

2013-06-19-prolog-tutorial.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14 lines (291 loc) · 22.3 KB
layout title date tags
post
Prolog 入門
2013-06-19
Prolog

本文同步刊載於程式人雜誌 2013 年 8 月

這學期第二個教的程式語言是 Prolog,這個語言更奇妙了!之所以稱作 Prolog 的理由是,他是「Programming in logic」的縮寫。被廣泛使用於人工智慧的領域,更常被作為設計專家系統的語言。

老實說,Prolog 個人覺得真的不好學習,對於習慣 imperative programming 的來說,思維模式比 functional programming 更難令人接受!Prolog 是由我們預先設計好一些規則作為其知識庫,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給予問題詢問 Prolog,Prolog 就會搜尋其知識庫並回答出符合其知識庫中的正確答案。Prolog 也是有許多不同的實現,這邊我選擇了 SWI Prolog

詞法結構 Syntax

先看看 Prolog 的基本語法,在 Prolog 中有三種主要語法結構,分別是:fact、clause 以及 query,而這三種語法結構都是由 predicate 為基礎,中文稱之為「謂詞」。predicate 有點像是其他語言的函式一般,由一個名稱與一些參數組成,且其回傳值僅為 boolean 值。見下表的詞法結構:

type BNF
predicate <predicate> ::= <P>(<ARGS>)
fact <fact> ::= <predicate>.
clause <clause> ::= <predicate> :- <predicate> {(,|;) <predicate>}.
query <query> ::= ?- <predicate> {(,|;) <predicate>}.

先看到 fact,其語法是 predicate 後,加上一個句點 (.),表示該 predicate 為真!而 clause 其語法可以是多個 predicate,表示當所有 clause 所包含的 predicate 都為真時,該 clause 為真!另外,在 clause 中,逗號 (,) 表示「且 (and)」,分號 (;) 表示「或 (or)」,所以,clause 就像是一個條件式。用分號分隔的 clause 也可能分開成多條 clause 來寫。例如:

clause :-
    goal1 ;
    goal2.

可以改寫成:

clause :- goal1.
clause :- goal2.

從上面的例子中也可以發現,Prolog 的語法都可以跨行,並不一定要寫在單一行!在 clause 中,還可以利用括號來做群組。另外,還有一個符號 -> 用來作條件判斷,當置於 -> 之前的敘述結果為 true 時,才執行 -> 之後的敘述,一樣直接看例子:

clause :-
    (    cond1 ->
        goal1
    ;    cond2 ->
        goal2
    ;    goal3
    ).

利用括號與 ->,可以很容易的實現 if-else 的條件敘述。

最後,是 query,長個很像 fact,唯一的差別是前面加上了 ?- 的符號,表示一個查詢,Prolog 會幫我們找出令該 predicate 為真的結果。

另外,其實 fact 也可以看作是一個 clause,以下是其 BNF 語法:

<fact> ::= <predicate> :- true.

範例

我們先假設幾條 predicate:

isMom(A, B)            % AB 的媽媽
isDad(A, B)            % AB 的爸爸
isParent(A, B)        % AB 的父母
isGrandParent(A, B)    % AB 的祖父或祖母

有了這幾個 predicate 後,我們可以建立這些 predicate 的關係,也就是 clause:

isParent(A, B) :- isMom(A, B).    % A 是 B 的媽媽的話,表示 A 是 B 的父母
isParent(A, B) :- isDad(A, B).    % A 是 B 的爸爸的話,表示 A 是 B 的父母
isGrandParent(A, C) :- isParent(A, B), isParent(B, C).    % A 是 B 的父母且 B 是 C 的父母的話,表示 A 是 C 的祖父或祖母

再來我們需要針對這些 predicate 建立一些 fact:

isMom(毛福梅, 蔣經國).
isMom(蔣方良, 蔣孝文).
isMom(蔣方良, 蔣孝武).
isDad(蔣介石, 蔣經國).
isDad(蔣經國, 蔣孝文).
isDad(蔣經國, 蔣孝武).

那個該怎麼在 SWI Prolog 中宣告這些規則呢?首先先開啓 SWI Prolog 的 interactive shell,在終端機中輸入 swipl 開啟。執行後會輸出以下訊息:

    Welcome to SWI-Prolog (Multi-threaded, 64 bits, Version 6.2.6)
    Copyright (c) 1990-2012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VU Amsterdam
    SWI-Prolog comes with ABSOLUTELY NO WARRANTY. This is free software,
    and you are welcome to redistribute i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Please visit http://www.swi-prolog.org for details.

    For help, use ?- help(Topic). or ?- apropos(Word).

    ?-

會發現 SWI Prolog 的 prompt 是 ?-,還記得前面提過的 Prolog 的詞法結構嗎?可以發現這就是 query 的開頭,所以在 SWI Prolog 的 interactive shell 中,我們能做的就是進行 query!

只能 query 的話,該怎麼使用上述的規則呢?我們建立一個檔案名為 chiangfamily.pl (注意檔名不可以使用大寫)內容如下:

isParent(A, B) :- isMom(A, B).    % A 是 B 的媽媽的話,表示 A 是 B 的父母
isParent(A, B) :- isDad(A, B).    % A 是 B 的爸爸的話,表示 A 是 B 的父母
isGrandParent(A, C) :- isParent(A, B), isParent(B, C).    % A 是 B 的父母且 B 是 C 的父母的話,表示 A 是 C 的祖父或祖母

isMom(毛福梅, 蔣經國).
isMom(蔣方良, 蔣孝文).
isMom(蔣方良, 蔣孝武).

isDad(蔣介石, 蔣經國).
isDad(蔣經國, 蔣孝文).
isDad(蔣經國, 蔣孝武).

並在這個檔案存在的資料夾中開啟 SWI Prolog,接著輸入 consult(chiangfamily). 的 query,這時候就可以將這個檔案中的規則都讀取進來到 Prolog 的知識庫中。

讀取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查詢蔣家的親屬關係了!例如我們想知道蔣介石是不是蔣經國的爸爸?只要輸入 isDad(蔣介石, 蔣經國).,這時候 Prolog 就會回傳一個 true 回來,按下 enter 表示確定。不過這個例子只是查詢我們預先定義的事實罷了,好像沒什麼!那我們再來試試,蔣介石是不是蔣孝文的祖父呢?輸入 isGrandParent(蔣介石, 蔣孝文).,這時候 Prolog 一樣回傳了 true,這次查詢就不是我們給定的事實了,而是 Prolog 自己根據 fact 與 clause 所推論出來的!因為我們存在 isDad(蔣介石, 蔣經國).isDad(蔣經國, 蔣孝文). 這兩個事實,再根據推論方法 isParent(A, B) :- isDad(A, B).isGrandParent(A, C) :- isParent(A, B), isParent(B, C). 即可得知,這是利用 Prolog 的*比對能力!

再來,我們在看個 Prolog 更厲害的地方-列舉。如果,我們想知道蔣介石的孫子有誰呢?我們只要輸入 isGrandParent(蔣介石, X).,Prolog 會回傳 X = 蔣孝文.,這時候先不要按下 enter 確定,可以按下 space 取得更多答案,就會再回傳一個 X = 蔣孝武. 的結果,前面的 X = 蔣孝文 後面也會由句號變成分號,這表示蔣孝文跟蔣孝武都是蔣介石的孫子!一樣的我們可以查詢誰是蔣孝文的祖父母?輸入 isGrandParent(X, 蔣孝文).,這時候 Prolog 一樣先回傳了 X = 毛福梅.,如果按下 space 可以得到更多答案,也就是 X = 蔣介石.。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的按下 space 想知道更多的答案的話,會得到一個 false,這表示已經沒有符合的值了。

欲離開 SWI Prolog 的話,只要輸入 halt. 即可。以下是完整的執行流程:

$ swipl
Welcome to SWI-Prolog (Multi-threaded, 64 bits, Version 6.2.6)
Copyright (c) 1990-2012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VU Amsterdam
SWI-Prolog comes with ABSOLUTELY NO WARRANTY. This is free software,
and you are welcome to redistribute i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Please visit http://www.swi-prolog.org for details.

For help, use ?- help(Topic). or ?- apropos(Word).

?- consult(chiangfamily).
% chiangfamily compiled 0.00 sec, 10 clauses
true.

?- isDad(蔣介石, 蔣經國).
true.

?- isGrandParent(蔣介石, 蔣孝文).
true .

?- isGrandParent(蔣介石, X).
X = 蔣孝文 ;
X = 蔣孝武.

?- isGrandParent(X, 蔣孝文).
X = 毛福梅 ;
X = 蔣介石 ;
false.

?- halt
$

資料結構 Data Type

首先,我們稱任何資料單位都叫做項 (term)。term 可以是原子 (atom)、數字 (number)、變數 (variable) 或是複合項 (compound term),其中 atom 與數字屬於常數 (constant)。我個人是不太喜歡把 term 跟 atom 還有 compound term 給翻成中文,總覺得怪怪的,接下來這幾個詞還是以英文為主。

原子 atom

小寫開頭的文字序列,可以包含空白等特殊符號,但若是包含空白或特殊符號就需要用單引號 (') 包圍。若是要使用大寫開頭的 atom,也必須要使用單引號 (') 包圍,以區別跟變數的不同。另外,空列表 [] 也算是一個 atom。

數字 number

任何整數或浮點數,在 Prolog 中並沒有限制整數的大小,也就是支援整數的大數運算

變數 variable

任何字母或是數字組成且由大寫或是底線開頭的文字串列。變數可以經過 unification 的機制而實例化,實例化表示將該變數用其他 term 替代,其他 term 可以是 atom、數字、變數或是 compound term。另外,在 Prolog 中有個特別的變數為 _,就單一一個底線,代表為匿名變數,表示我們對他的內容並不關心,它可以是任何值。

舉個匿名變數的例子:

定義一個 fact 為 isMom(_, 蔣經國).,一樣把它放進 chiangfamily.pl 的檔案中,並開啓 SWI Prolog 載入。然後我們來查詢誰是蔣經國的媽媽?輸入 isMom(X, 蔣經國). 會得到以下兩個結果:

true ;
X = 毛福梅.

第一個 true 表示,我們根本不關心 X 到底是多少,至少第二個參數是蔣經國,就可以回傳 true 了。但我們也有定義另一個 fact 是 isMom(毛福梅, 蔣經國).,所以也會有第二個答案出現 X = 毛福梅.。既然我們不關心 X 的值是多少,那麼是不是隨便填都應該回傳 true 呢?那我們來試試 isMom(宋美齡, 蔣經國).,得到的結果也是 true,但我們並沒有把 isMom(宋美齡, 蔣經國). 寫入 fact 中。為了尊重蔣前總統,所以我就不再拿其他例子試啦!

另外,變數是俱有狀態的,前面提過透過 unification 的機制,變數可以被實例化,而被實例化的變數它就已經被綁定到某個值了,所以會說該變數已被綁定了。

複合項 compound term

一個由 functor 與參數表所組成的結構,可以把它想像成是 C/C++ 中的 structure,應該有點 ADT 的概念。functor 就是一個類似函式的名稱的東西,那後面接著參數表,其實就大概可以預見長什麼樣子了。直接舉幾個例子:car('Ferrari', red, 'XY-1234')'PersonInfo'('KuoE0', '1990-05-06',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其實,atom 可以被視為一個沒有參數列表的 compound term。通常我們會用 f/n 來表示一個 compound term,其中 f 為 functor,n 為其 arity(arity 為參數數量)。

前面提過,Prolog 的語法基礎是 predicate,再來看一次 predicate 的 BNF 語法:

<predicate> ::= <P>(<ARGS>)

<P> 當作 functor,可以發現原來 predicate 本身就是一個 compound term 了,所以其實 Prolog 的所有基礎都建立在 compound term 這個資料結構!

以下是幾個用於 compound term 的操作:

arg(N, Term, Arg):對 compound term 的第 N 個參數進行操作。

?- arg(1, car('Ferrari', red, 'XY-1234'), X).
X = 'Ferrari'.

?- arg(2, car('Ferrari', X, 'XY-1234'), blue).
X = blue.

functor(Term, Functor, NumberOfArgs):獲取 compound term 的名稱與參數數量,或是建構一個俱有特定名稱且擁有特定數目個自由變數的 compound term。

?- functor(car('Ferrari', X, 'XY-1234'), F, A).
F = car,
A = 3.

?- functor(C, car, 3).
C = car(_G891, _G892, _G893).

=..:建構或解構一個 compound term。

?- car('Ferrari', X, 'XY-1234') =.. X.
X = [car, 'Ferrari', X, 'XY-1234'].

?- X = [car, 'Ferrari', X, 'XY-1234'].
X = car('Ferrari', X, 'XY-1234').

列表 list

其實 list 在 Prolog 也是一個 compound term,只是 Prolog 賦予了她一個語法糖-利用中括號來使用。前面提過,一個空的 list 是一個 atom,寫作 [],而一個包含 a、b、c、d 四個物件的 list 可以寫作 [a, b, c, d]。那為什麼說 list 是 compound 呢?其實中括號是一個 functor 為 . 且俱有兩個 arty 的 compound term,用 compound term 地表示方式為 ./2. 俱有裡個參數,其中第一個可以是任何物件,但是第二個必須是一個 list。一個包含一個物件的 list,我們寫作 .(a, [])。前面包含 ad 的例子用 . 的話就要寫作 .(a, .(b, .(c, .(d, []))))。這兩種寫法都是可以混用的,所以包含 ad 的 list 也可以寫作 .(a, [b, c, d])。利用這個 functor,我們很容易可以得到一個 list 的頂端元素與剩餘元素,就像 Lisp 中的 car 與 cdr,以下是其 clause:

car(X, L) :- L = .(X, _).
cdr(X, L) :- L = .(_, X).

來看看 car,由於 X 必須要是 L 的開頭,所以他應該也要是 . 這個 compound term 的第一個參數。另外,我們不需要知道該 list 的剩餘元素是什麼,所以就直接利用匿名變數 _ 來表示即可。cdr 的原理也是一樣的。

假如說,現在要實現一個功能,但該功能僅需要 list 中的第一個元素,那麼就可以利用 . 這個 compound term。直接看例子,現在我要把第一個元素給加上 1:

addOneToHead(.(H, T), X) :- Y is H + 1, X = .(Y, T).

執行 addOneToHead([1, 2, 3], X). 後,會得到 X = [2, 2, 3]. 的結果。

但是,. 這個 compound term 其實還滿不易讀得我覺得,在 Prolog 中可以利用中括號 [] 與豎線 | 完全取代 . 的功能,用法就像是 .,傳入兩個參數,第一個是要放置在 list 前面的元素,第二個則是一個 list,然後用豎線隔開。前面包含 a~d 的例子就可以改寫為 [a|[b|[c|[d|[]]]]],或是 [a|[b, c, d]]。利用這樣的方式改寫的 car 與 cdr 如下:

car(X, L) :- L = [X|_].
cdr(X, L) :- L = [_|X].

前面的 addOneToHead 的例子也可以改寫為:

addOneToHead([H|T], X) :- Y is H + 1, X = [Y|T].

如此一來,程式碼的閱讀上也較為容易!

字串 string

字串在 Prolog 中,字串是由雙引號 (") 所包圍住的文字串列,例如:"KuoE0"。其實字串在 Prolog 終究相當於一個整數的 list,這些整數就是這些字元所對應的 ASCII/UTF-8 code。以 "KuoE0" 這個字串來說,就相當於 [75, 117, 111, 69, 48] 這個 list。

另外有個用於 list 與字串的操作-name/2。其定義為 name(Text, List),可以將 Text 轉換為 ASCII/UTF-8 code 的 list 後存給 List,反之亦然。

一致化 Unification

Prolog 如此強大的能力是基於其 unification 的機制,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什麼是 unification。

當兩個 predicate 的名稱與參數相同時,就可以促成 unification 的機制進行。而 unification 要成功的話,兩個 predicate 需要能夠化做一模一樣的形式。規則如下:

  1. 當 term1 與 term2 皆為常數時,可以 unify 的條件為當兩者為相同的 atom 或是數字。
  2. 當 term1 是變數而 term2 為任意型別,則 term1 可以被 term2 取代進行 unify,反之亦然。當兩者皆為變數時,兩者都可以互相取代進行 unify,而兩者的值也將會相同。
  3. 當 term1 跟 term2 都是 compound term 時,必須要符合下列條件才能進行 unify:
    • 俱有相同的 functor 與 arity
    • 所有參數都可以 unify
    • 相同變數只能 unify 到相同的值

以下是利用 Prolog 實作 unify 的程式碼,如果看得懂的話,應該更能體會 unify 發生的條件與過程:

unify(A,B) :-
    atomic(A), atomic(B), A = B.
unify(A,B) :-
    var(A), A = B.
unify(A,B) :-
    nonvar(A), var(B), A = B.
unify(A,B) :-
    compound(A), compound(B),
    A =.. [F|ArgsA], B =.. [F|ArgsB],
    unify_args(ArgsA, ArgsB).

unify_args([A|TA], [B|TB]) :-
    unify(A, B),
    unify_args(TA, TB).
unify_args([], []).

一樣用前面的例子來看,假設我們要問蔣經國的爸爸是誰?我們會輸入 isDad(X, 蔣經國).,前面一直忘記提到,在 Prolog 中,大寫開頭的 token 是變數的意思!看看我們給定的 fact 中,可以找到三個 isDad 的 predicate:

isDad(蔣介石, 蔣經國).
isDad(蔣經國, 蔣孝文).
isDad(蔣經國, 蔣孝武).

由於常數不可以被取代,所以 query 中的「蔣經國」不可以被替換掉,那麼這三個 isDad 的 fact 就又被過濾掉了一些,並只剩下一個-isDad(蔣介石, 蔣經國).。而變數是可以被替換掉的,所以如果我們將變數 X 替換成「蔣介石」的話就可以符合我們給定的 fact 了,因此有了 true 的情況發生,Prolog 就會回傳一個 X = 蔣介石. 的結果給我們!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我們想查詢所有的父子關係呢?輸入 isDad(X, Y). 進行查詢,一樣可以發現有三個 isDad 的 fact,由於我們查詢中並沒有常數,所以這三個 fact 都可以帶入得到 true 的結果,因此該次查詢可以得到三種答案!

那麼如果找不到可以符合的結果的話,就會回傳 false!例如我們想知道蔣介石的爸爸是誰?輸入 isDad(X, 蔣介石). 就會得到 flase 的結果。

透過 clause 推論規則,加上 unification 機制,Prolog 強大的推論便油然而生。來看個簡單的例子,isParent(A, B) :- isMom(A, B).isParent(A, B) :- isDad(A, B). 這兩條 clause 都是 isParent 的推論規則。所以當我們想知道蔣經國的父母有誰?就可以透過 isParent(X, 蔣經國). 來做查詢,然後得到 X = 毛福梅.X = 蔣介石. 這兩個結果。其推論的流程是先將 clause 替換成我們定義的推論規則,在這個例子中,isParent(X, 蔣經國). 會變成 isMom(X, 蔣經國). 或是 isDad(X, 蔣經國).。再透過 isMom(X, 蔣經國). 經由 unification 的機制將 X 帶入毛福梅後可以得到相對應的 fact,也就是得到 true 的結果,所以會回傳 X = 毛福梅. 的結果。然而,isParent(X, 蔣經國). 也可以推論為 isDad(X, 蔣經國).,將 X 帶入蔣介石後也可以找到相對應的 fact,所以也會回傳 X = 蔣經國.

再看一個比較複雜一點點的範例,查詢所有祖孫關係。要查詢所有祖孫關係的話,需要輸入 isGrandParent(X, Y).isGrandParent(X, Y). 可以推論為 isParent(X, Z), isParent(Z, Y). 也就是要找到 isParent(X, Z). 的結果是 true 且 isParent(Z, Y). 的結果是 true 的情況才會回傳 true。回傳結果如下:

X = 毛福梅,
Y = 蔣孝文 ;
X = 毛福梅,
Y = 蔣孝武 ;
X = 蔣介石,
Y = 蔣孝文 ;
X = 蔣介石,
Y = 蔣孝武 ;
false

最後的 false 表示已經找不到這樣的關係了,所以可以發現四組祖孫關係。要瞭解 Prolog 的詳細推論流程的話,可以在 SWI Prolog 中輸入 trace. 打開 trace mode。這樣一來,Prolog 將會將所以推論流程通通顯示在螢幕上!以下是 isParent(蔣經國, X). 的推論流程:

?- trace.
true.

[trace]  ?- isParent(蔣經國, X).
   Call: (6) isParent(蔣經國, _G1558) ? creep
   Call: (7) isMom(蔣經國, _G1558) ? creep
   Fail: (7) isMom(蔣經國, _G1558) ? creep
   Redo: (6) isParent(蔣經國, _G1558) ? creep
   Call: (7) isDad(蔣經國, _G1558) ? creep
   Exit: (7) isDad(蔣經國, 蔣孝文) ? creep
   Exit: (6) isParent(蔣經國, 蔣孝文) ? creep
X = 蔣孝文 ;
   Redo: (7) isDad(蔣經國, _G1558) ? creep
   Exit: (7) isDad(蔣經國, 蔣孝武) ? creep
   Exit: (6) isParent(蔣經國, 蔣孝武) ? creep
X = 蔣孝武.

[trace]  ?-

occurs check

在 unification 中有個 issue 是 occur check,直接看個例子:

?- X = f(X)
X = f(X).

可以看到變數 X 被 unify 成一個 compound term,而且這個 compound term 還包含他自己。因此他成了一個可無限遞回的結構,這麼一來我們除了可以把 X unify 為 f(X) 外,還可以 unify 為 f(f(X))f(f(f(X)f(f(f(f(X))) 等等無窮循環下去。

但在 Prolog 預設的 unify 方式就會像是上面的例子,如果不希望有這樣的 unify 情況發生,可以使用 unify_with_occurs_check 來進行 unification。看以下例子:

?- unify_with_occurs_check(X, f(X)).
false.

因為有 occurs check,可以檢測到 X 會被 unify 為一個包含自己的 compound term,所以不會發生 unify。

編寫獨立的 Prolog 程式

就我個人來說,看了許多教學後,其實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寫出一個 Prolog 程式,應該說可以直接執行而不是進入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後在自己執行。看了 Wikipedia 後,發現其 quick sort 範例中有個 :- initialization(q). 的 clause,發現這個敘述前面竟然沒有東西,直接就接下 :- 的符號,我在想應該就是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開始的位置,而 q 就是自己編寫的 predicate,並從該處開始。其實有點像 C/C++ 裡的 main 一樣,在 Prolog 的程式進入點就是 initialization。不過,其實並不是 initialization 是 Prolog,只要開頭是 :- 這樣的符號,Prolog 都會直接執行該敘述。但為了方便程式有個進入點,就把 initialization 當作進入點吧!

以下程式碼引用自 [Wikipedia][3],另外我加上了 halt 來離開程式,並儲存為 quicksort.pl

q:- L = [33, 18, 2, 77, 66, 18, 9, 25], last(P,_), (quicksort(L,P,_), write(P), nl), halt.

partition([], _, [], []).
partition([X|Xs], Pivot, Smalls, Bigs) :-
    (   X @< Pivot ->
        Smalls = [X|Rest],
        partition(Xs, Pivot, Rest, Bigs)
    ;    Bigs = [X|Rest],
        partition(Xs, Pivot, Smalls, Rest)
    ).

quicksort([])     --- [].
quicksort([X|Xs]) ---
    { partition(Xs, X, Smaller, Bigger) },
    quicksort(Smaller), [X], quicksort(Bigger).

:- initialization(q).

在終端機輸入下列指令即可直接執行該程式碼:

$ swipl -q -s quicksort.pl
[2,9,18,18,25,33,66,77]

其中 -s 是指將接下來的檔案以 script 的方式執行,而 -q 則是叫 SWI Prolog 安靜一點,不要輸出一些有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