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面向已经会 Go 的基础语法并基本掌握一门面向对象语言的读者。
先抛个问题:Go 是不是面向对象语言?
官方的回答是:「Yes and no」。
Go 语言可以做到绝大多数面向对象语言的特性,但它不是一门「标准」的面向对象语言,它没有「type hierarchy」。
一开始,我觉得它以自己的奇怪甚至近乎「妖魔」的方式与面向对象打了个擦边球; 后来,我反而觉得完美面向对象就应该是这样灵活的,现在的所谓的「标准面向对象」,反而是一种不完美的实现。
下面来谈谈 Go 如何实现面向对象。因为 Java 是比较「规整」的面向对象实现,所以下文会多次与 Java 进行对比。
封装指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提供公共访问方式。
这个应该不用多讲,Go 使用大小写控制可访问性(包外),大写代表导出(public),小写代表私有(private)。
方法暴露,使用 receiver
,类型、变量、方法的可见性规则都是用大小写。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 大写,导出,包外可见,public
age int // 小写,私有,仅包内可见,private
}
// Speak 暴露公有方法
func (p *Person) Speak() {
fmt.Println("Hello, my name is", p.Name)
}
// SetAge GetAge 方法略
为类增加方法,Go 与 Java 最大的不同是,Java 的方法是在类内的,而 Go 在类外,有点像 struct 上贴了一个个狗皮膏药的感觉。
起初可能会不习惯,但这让方法的添加变得更灵活,receiver 的设计更使得所有类都能拥有方法。
Go 的 receiver 的设计更符合底层的面向对象的思想:为某一类事物,附加一些行为。
Go 的任何非内置的「定义类型」,都能拥有方法;而 Java,只有类才能拥有方法,或者说,想在一个东西上施加操作,必须定义一个类,显得臃肿。
我对继承的理解是,子类拥有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Go 的继承使用类似组合的方式实现,与标准面向对象实现最大的区别在于,基类变量不能引用子类变量。
type Man struct {
Person // 内嵌,继承
otherField string // 组合
}
man := Man{"bird"}
_ = man.Person.Name
_ = man.Name // 省略 Person 匿名字段
man.Speak()
如上,在 Man 中加入一个只有类型没有名字的 Person 属性,就是内嵌。Go 的一大特性就是,内嵌字段可以被省略。详见代码。
所以,Man 可以省略 Person,直接访问 Person 的所有属性并调用其方法。所以看起来,就像继承一样。
总结一下就是,结构体内嵌匿名变量就是继承,无名就是组合。
和 Java 的区别在于, var p person = Man{}
是不可行的。父类变量无法引用子类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 Go 没有多态)。
所以 Go 的继承是不满足「里氏替换」原则的。
我觉得这个特性挺好,逼迫开发者少使用继承,多面向抽象编程。
如何实现对方法的重写(Override),即子类覆盖父类的同签名方法,以实现不同表现?
稍微岔开一下,Go 没有「重载」,即同函数名,函数签名却不同。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Go 如何覆盖父类同名方法?
这时候就体现 Go 的设计哲学了, less is more。你都不需要知道什么是重写:
没有那么多的术语和要记的东西,也不需要新的关键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子类想用父类的,直接继承了不用管;子类想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行为),那就自己定义一个。
怎么自己定义一个方法呢,很简单,定义一个以子类作为 receiver 的方法。正如前面的继承,没有新增任何关键字。
简单理一下逻辑,如果调用方法的时候,子类本身拥有该方法,那就直接调用;如果没有,就看看父类有没有,一层层找上去。
如何实现多继承?想继承谁,内嵌什么类型就行。
至此,Go 非常优雅且简单地实现了继承。
这里还有个面向对象的原则,「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通俗继承的坏处很多,比如父类改了子类就会被动跟着改动。 所以 Go 使用了组合的方式来实现了继承,是不是天生规避了一些继承的缺点? 以及继承会暴露父类的实现细节,这个问题 Go 也存在。
Go 的多态是用 interface 实现的, interface 是 Go 语言的灵魂之一,为静态的 Go 语言增添了动态性。
我理解的接口,是一种「约定」,接口的方法,约定了一系列操作,某样东西能完成这个操作,它就实现了这个接口。
下面这段代码演示了许多面向对象的内容,其中,末尾的 AllSpeak
函数是多态的展示。
type Speaker interface {
Speak()
}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
func (p Person) Speak() {
fmt.Println("Hello, my name is", p.Name)
}
type Dog struct {
Name string
}
type SingleDog struct {
Dog
}
func (d Dog) Speak() {
fmt.Println("Wang Wang, my name is", d.Name)
}
func TestInf(t *testing.T) {
var s Speaker
p := Person{"Tom"}
s = p // 接口变量能指向实现了该接口的对象
s.Speak()
person := Person{"Tom"}
dog := Dog{"Jerry"}
singleDog := SingleDog{Dog{Name: "SingleDog"}}
speakers := []Speaker{person, dog, singleDog}
AllSpeak(speakers)
}
// AllSpeak 多态演示
func AllSpeak(s []Speaker) {
for _, v := range s {
v.Speak()
}
Go 语言的接口是非常灵活的,不需要显示声明,Java 需要 implements
,而 Go 是 DuckType。
什么是 DuckType?鸭子会嘎嘎叫,所以会嘎嘎叫的就能当成鸭子。
翻译成编程语言,接口是一个约定,遵循了这个约定,就实现了接口。这个遵循,只要某个类型的方法签名是某接口定义的方法签名的超集就行。
所以,一定记住,在编码层面,方法先于接口,即先有了方法,才有了是否实现该接口的判断。而不是 Java 的先明确实现什么接口,挖好坑,再去填。完全相反。
如果实现多态?接口类型的变量,可以引用实现了该接口的任何类型的变量。
在 AllSpeak
函数中,形参是 Speaker
接口的切片,实参却是 Person、Dog、SingleDog 类型。
为什么能调用成功呢?因为 Person
和 Dog
都拥有 Speak()
方法,满足了 Speaker
接口定义的所有函数的签名。
那为什么 SingleDog 类型也能传参成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SingleDog 继承了 Dog 的接口?似乎变得复杂起来了。
Go 没有那么多术语。紧抓两点:①编码时,先看方法,再看接口 ②某类型拥有的方法是某接口方法的超集,就实现了该接口
所以,是 SingleDog 先「继承」了Dog的 Speak()
方法,而后该方法刚好又满足了 Speaker()
的约定,自然就实现了该接口。
许多语言的接口与继承,对于开发者而言其实是迷惑的,可能经常分不清到底该用哪个,而 Go 不会。 许多面向对象语言的继承,是被滥用的,而 Go,压根没开这个门,你只能用接口。 它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实现了多态,并且接口的设计,对「依赖反转(面向抽象编程)」天然友好。
interface 真的是个好东西,当你不知道怎么设计更优雅的时候,它总能给你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