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成化年间,現在的西驼水叫作西水岗。这一代地形南高北低,虽然北临唐河但缺水严重,素有 “河里有水地发愁” 说法。干旱缺水迫使人们到离村很远的地方去担水,由于路远难行,担水要化去许多人力和功夫,为了省人省功,村里一些殷实人家用驴驮水早已形成习惯。要说 “驼水不驮水”,还得从瑞泉寺说起。
瑞泉寺建于明朝顺天三年以前,此地原来一无泉水,二无寺庙,就象如今驼水村瑞泉寺遺址一样。据成化六年《重修瑞泉寺碑记》记载,曾经有一位得道高僧于黄昏时分云游到此,环眺灵丘山川形势,见上有太白巍山绿色葱茏,祥云缭绕;下有唐河之水宝气蒸腾,银龙蜿蜒。不觉陶醉在胸,顿悟祥机。于是在此地潜心坐禅,吸聚天地灵秀之气,融通一己身心之精粹,三十年后,忽有一股清泉从坐下涌出。后人便在这里修建了瑞泉寺。
瑞泉寺曾有一位叫作法空的和尚做过主持,这位僧人修行半生,德高望重,每天除了诵经念佛,挑水做饭外,一有空就到附近村庄行医看病,普渡众生,村民们感激他的救命之恩,经常帮他挑水劈柴。老和尚为了不麻烦别人,每天清晨早起,先把水挑满。有一天,他又去担水,不料在回来的路上一脚踩空,水桶破,腿也摔伤了。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老和尚静卧禅房,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如今又摔伤了腿,从今以后,挑水要让村民们代劳,心中十分不安。
突然,一阵高吭的鸡叫,打断了老和尚的思路,他扶着墙壁走出山门,只见皎洁的月光下,一头高大的黑驴背驮两只水桶,独立寺门之外。老和尚以为是哪位村民的毛驴走失,慈悲心起,就将毛驴牵进寺院,等待失主认领。谁知一连数天,无人问津。这天早上,老和尚又去担水,但伤疼难忍,谁知黑驴见状,竟扬头嘶鸣起来,老和尚想放它回家,不料黑驴一溜烟朝瑞泉寺山泉跑去。到了泉边,望着打水的村民,嘶鸣不已,闹得众人莫名其妙。有人认识这是跑到瑞泉寺的驴,又见他背上有水桶,就试着给那里灌满了泉水。说来也怪,这驴就象是通人意似的,停止了叫唤,一个劲地向人们点头致意,然后驮水返回寺院。
黑驴驮水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此后,前来泉边挑水的村民一见黑驴来了,总要先给它装水。老和尚为了感激村民们的帮助,每逢黑驴去驮水时,他就在驴鞍上放一块干粮,作为对村民们打水的酬报,那黑驴也善解人意,人们给桶里装满水后,只要不拿走那块干粮,黑驴就寸步不移,一直昂首嘶鸣,直到拿了干粮,才肯动身回去。久而久之,“降神驴,黑驴驮水” 的故事越传越远……
后来,老和尚坐逝,瑞泉寺出了佛门的不肖弟子,辱没了佛门法规,一场天火焚烧了瑞泉寺,驮水的黑驴也没了踪影。当地人们或是感激老和尚的恩惠,或是敬畏黑驴驮水的神明,或是还有其它什么原因,总之,从这以后,驮水村再没有人用驴驮水了。多少年来,黑驴驮水的故事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据《灵丘县志》记载:古之河村原址在燕家湾村西卧虎峰北面。至于因何迁村,在当地老年人中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是二郎神一日接受天帝的命令,要在黎明前担山挡住太阳,二郎神担山东行来到这里时,已是日上三竿,烈日炎炎。由于二郎神心情焦急,再加上一夜奔走,负重远行,此时感到浑身疲惫不堪,双腿象注了铅一样沉重,口中更是焦渴难忍,真想一口渴尽江河湖海之水,他左右一看:南有唐河之水自酉向东奔流而去,北有古之河之水从西北山中穿出注入唐河。二郎神心中十分高兴,爬在唐河岸边想喝个痛快,不料唐河水见二郎神想一口把它吞了,非常恐慌,便一头钻进河床深处,留下一条宽阔干枯的河道,这就是 “唐河暗流四十里” 的缘由。再说二郎神见此情景,心里异常恼火,掉头匍匐在古之河边,一口喝干了河水。 他的焦渴还没有解除,便埋头深吸河沙中的水份,直到一点水也吸不出为止。从此,古之河这块地方就永远失去了水源。
二郎神喝足水之后,顿时觉得浑身清爽。他心中很是感激古之河水解渴救急之恩,同时也清楚自己尽情痛饮之后会给这个地方带来无水的灾难。饮水思源,恩当图报。二郎神行色匆匆,身边没有什么可以留下来的东西,他便脱下鞋子,抖出鞋中泥土,让它们留在此地报答饮水之恩。从鞋中抖出两堆土一是燕家湾村北的庙梁,一是古之河村南的卧虎峰土丘。如今,这两个巨大的土丘还相临不远堆放在灵丘城西平坦的平川地面上。
二郎神担山挡太阳的任务完成的怎样,暂且搁下不提。后来人们在这一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传说二郎神鞋中泥土 一一 卧虎峰土丘,由于受主人之托便有了神灵,它不辱使命每天不断向上长高,立下誓言:当长到与太白巍山齐平,然后俯首东南与太白山架成一座天然石桥接通巍山峰顶之水,注入古之河。并创出天下第一流奇景 一一 天桥流水。然而,这一端倪被前来北方周游的江湖术士发现后,就在卧虎峰上插下一枚神针,使二郎神报恩的前言以及成就天桥流水奇景的宏愿都化作了泡影。现在,当地一些上了年岁的人,还为这一美丽的传说惋惜不已……
明朝末年,古之河村受不了兵盗蹂躏和干旱缺水之苦,就向西北移村数里 (现在地址),盼望找到有水源的地方,结束 “无水” 的生活。然而新村址与旧村址虽然相隔一段距离,但仍打不出一眼水井,从此,古之河村的人畜用水,就只好靠牲畜从邻村去驮。这样,古之河的驮水历史,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才算告终。这就是 “古之河常驮水” 的传奇故事。
当然,今天的古之河村民们,也许早就不会记起二郎神曾他们带来的无水灾难,以及卧虎峰发誓取水报恩的良好心愿,因为,他们已不再需要神话的安慰,他们已经掌握了改变自然的王牌。
搜集整理:夏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