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description | published | date | tags | editor | dateCreated |
---|---|---|---|---|---|---|
【产经破壁机056】盲盒征服东南亚,泡泡玛特如何安抚年轻人? |
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收入暴增六成,全年营收有望破100亿,市值也恢复到500亿。财报里最令人意外的是海外收入中,东南亚收入占比41.1%。国产潮玩横扫东南亚,是怎么回事?【产经破壁机056】 |
true |
2024-12-15 11:13:24 UTC |
markdown |
2024-12-15 11:12:55 UTC |
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is-warning}
前几年,国产玩具巨头泡泡玛特崛起,号称“年轻人的茅台”,港股市值一度突破1400亿。但红利没持续多久,就涉及“诱导消费”受到监管,盲盒经济立刻破灭。
2022年,泡泡玛特净利润暴跌,市值只剩巅峰期的一成。然而经过两年的闷头发展,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收入暴增六成,全年营收有望突破100亿,市值也恢复到500亿。财报里最震撼的是这条:海外收入中,东南亚收入占比41.1%。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国产潮玩横扫东南亚是怎么回事。
用财经博主的话说,今年泡泡泡玛特全是利好。泡泡泡玛特的曼谷主题店开店营业额破千万,女明星Lisa成了自来水。在粉丝超过1亿的社交账号上连发5条动态,自发宣传泡泡泡玛特新IP“Labubu”;泰国公主思蕊梵娜瓦瑞的包上也挂着泡泡玛特的玩偶。娱乐顶流和王室成员一起带货,泡泡泡玛特在泰国知名度迅速提升。现在泡泡玛特在东南亚就是饭圈复刻,粉丝凌晨排队、挤爆机场、形象纹身,还衍生出口转内销,留学生反向代购。
不过我发现马督工对泡泡玛特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泡泡玛特为什么爆火。
中国造了全球七成的玩具,但市场基本被外国IP垄断。迪士尼、皮克斯造IP,孩之宝、乐高负责代理,也有少数人买万代。但说难听点,玩具市场就是欧美日“殖民地”,卖玩具靠IP成了过去的“常识”。但商业上并不是从来如此便是对的,玩具真的需要“IP”吗?迪士尼的玲娜贝儿有什么电影呢?
泡泡玛特的CEO王宁就致力于给大人“造玩具”。产品基本怕抛弃“实用内涵”,追求“情绪价值”。很多商业分析都认为泡泡玛特没有故事,只有形象,王宁的判断也一直受到质疑。但五年下来,市场证明他是对的,这就是成人童化现象(Kidulting)。
消费者越来越不在意IP硬行的故事和内涵,买玩具不为了玩,而是为了“陪伴”。泡泡玛特实体店的店员都受过专业的训练,玩具不能称为“玩具”,要说“小朋友”,这样一来,玩具和猫狗成了同一赛道,养娃比养狗还简单。
与此同时,玩具去内涵之后,就不包含价值观。过去你在朋友圈声援漫威,可能会激怒DC爱好者。但泡泡泡玛特没有内容,没有故事,白领们在朋友圈一发,社交就破冰了。
跨圈联名加上顶流公主种草,再加上年轻人压力大的大环境,泡泡玛特确实打开了新赛道。泡泡玛特看起来是个充满可能性的宝藏,兼具玩具趣味、社交纽带和收藏价值,但核心逻辑离不开盲盒。
很多人说过了,开盲盒就和手游抽卡一样,这就要说“斯金纳箱”理论。箱子里的小白鼠按按钮就掉落食物,但经过长久训练,随机获取奖励本身会让生物成瘾,到后面小白鼠已经不在乎奖励,拼命按按钮就很快乐。这种机制会激发生物释放多巴胺,带来愉悦感,加上稀缺性,消费者自然会乐此不疲的追求惊喜。
此前商业调查问“为什么买泡泡泡玛特?”消费者的回答主要有两个关键词:一半人说“抽中有快感”,两成人选“赚快钱”,这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在哪里听过。
盲盒运行的“斯金纳箱”机制和赌博一样,随机性、快速兑现、破坏延迟满足,全都奔着提高客户粘性来的。另外泡泡泡玛特产品本身做工也不错,精细又有质感,这对中国玩具工业来说太轻松不过了。泡泡玛特正在践行一种后现代的商业模式,从卖功能到卖情感,在功能过剩的时代,情感价值才是现代人最稀缺的资源。为了购买这种资源,消费者甚至不在乎钱。
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是东南亚?结论是东南亚的现代化也到了爆发前夜。6、7亿人口,人口密度高,城市化率到了60-70%,高等教育率接近了30%。印尼、马来35岁以下人口占一半,人口结构非常健康。中国城市化率2012年才超过东盟,领先东南亚一个身位。过去10年在国内火过的、没火过的“经济奇迹”都会在东南亚一比一复刻。比如现在东南亚互联网铺得很快,才几年功夫,线上消费就从5%涨到了20%。由于人口更密集,目前三通一打的物流模式搬到东南亚,成本反而降低了。曼谷、雅加达年轻人也刷学历、考中资大厂,然后城里赚钱、结婚、买房。这和泡泡玛特在国内崛起时的社会背景很相似。
东南亚人口更少、经济更差,却贡献了泡泡玛特海外四成的收入,这说明新马泰越菲的青年也需要“斯金纳箱”的刺激。闷热的天气、繁重的工作让年轻人更需要短平快适的安抚,泡泡玛特只是提供了一份“情感巨无霸”快餐。这份套餐也许吃不久,但只要新兴市场不断出现,出海企业就可以在“发达地区”琢磨模式,再去“新兴地区”复刻市场。所以泡泡玛特也能学TikTok、电视剧出海,一份产品赚两份钱。
如果你要问泡泡玛特下个潜在市场在哪,我的答案是可能是印度。泡泡玛特在东南亚爆火的所有因素印度大城市都具备:现在印度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二,4000万大学生在读,只比国内少400万;现在印度人的生活压力也不小,结婚印度教上千年的偶像崇拜传统,或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印度人拜大比例的Molly了。现在市场上有句话叫做保守的人买东南亚科技股,积极的人买孟买精选50,而最乐观的人已经开始学印地语了。
如果你也像马督工一样觉得盲盒出海很离谱,下回我们讲个更离谱的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