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一章中,我们设置了我们的编程环境。现在,有了我们的驱动程序和编译器,我们将开始实际的 GPU 编程!我们将从学习如何使用 PyCUDA 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开始。我们将首先了解如何查询我们的 GPU,也就是说,我们将从编写一个小型 Python 程序开始,该程序将告诉我们 GPU 的特性,例如核心计数、体系结构和内存。然后,我们将花一些时间了解如何使用 PyCUDA 的gpuarray
类在 Python 和 GPU 之间传输内存,以及如何使用该类进行基本计算。本章剩余部分将介绍如何编写一些可以直接在 GPU 上启动的基本函数(我们称之为CUDA 内核。
本章的学习成果如下:
- 使用 PyCUDA 确定 GPU 特性,如内存容量或核心计数
- 了解主机(CPU)和设备(GPU)内存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使用 PyCUDA 的
gpuarray
类在主机和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 如何仅使用
gpuarray
对象进行基本计算 - 如何使用 PyCUDA
ElementwiseKernel
功能在 GPU 上执行基本的元素操作 - 了解 reduce/scan 操作的函数编程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 reduce 或 scan CUDA 内核
本章要求 Linux 或 Windows 10 PC 配备现代 NVIDIA GPU(2016 年以后),并安装所有必要的 GPU 驱动程序和 CUDA 工具包(9.0 以后)。还需要使用 PyCUDA 模块安装合适的 Python 2.7(如 Anaconda Python 2.7)。
本章的代码也可在 GitHub 的上找到 https://github.com/PacktPublishing/Hands-On-GPU-Programming-with-Python-and-CUDA 。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requisites, check the Preface of this book; for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requirements, check the README
section in https://github.com/PacktPublishing/Hands-On-GPU-Programming-with-Python-and-CUDA.
在我们开始编程我们的 GPU 之前,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它的技术能力和限制。我们可以通过GPU 查询来确定这一点。GPU 查询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操作,它将告诉我们 GPU 的具体技术细节,例如可用 GPU 内存和内核数。NVIDIA 包含一个用纯 CUDA-C 编写的命令行示例,名为deviceQuery
,位于samples
目录中(对于 Windows 和 Linux),我们可以运行它来执行此操作。让我们来看看在作者的 Windows 10 笔记本电脑上产生的输出(它是一个带有 GTX 1050 GPU 的微软曲面书 2):
让我们看看这里显示的所有技术信息的一些要点。首先,我们看到只安装了一个 GPU,设备 0——主机可能有多个 GPU 并使用它们,因此 CUDA 将为每个GPU 设备指定一个单独的编号。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必须明确设备编号,因此最好知道。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拥有的特定类型的设备(这里是 GTX 1050),以及我们使用的 CUDA 版本。现在我们还要注意两件事:内核总数(这里是 640 个)和设备上的全局内存总量(在本例中是 2048MB,即 2GB)
While you can see many other technical details from deviceQuery
, the core count and amount of memory are usually the first two things your eyes should zero in on the first time you run this on a new GPU, since they can give you the most immediate idea of the capacity of your new device.
现在,最后,我们将开始进军 GPU 编程领域,用 Python 编写我们自己的deviceQuery
版本。这里,我们将主要关注设备上可用内存的数量、计算能力、多处理器的数量以及 CUDA 内核的总数。
我们将按如下方式初始化 CUDA:
import pycuda.driver as drv
drv.init()
Note that we will always have to initialize PyCUDA with pycuda.driver.init()
or by importing the PyCUDA autoinit
submodule with import pycuda.autoinit
!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线路立即检查主机上有多少 GPU 设备:
print 'Detected {} CUDA Capable device(s)'.format(drv.Device.count())
让我们在 IPython 中键入此内容,看看会发生什么:
伟大的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证实我的笔记本电脑确实有一个 GPU。现在,让我们通过添加几行代码来迭代每个可以使用pycuda.driver.Device
(按数字索引)单独访问的设备,来提取关于这个 GPU(以及系统上的任何其他 GPU)的一些更有趣的信息。设备名称(例如,GeForce GTX 1050)由name
函数给出。然后我们得到具有compute_capability
功能的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具有total_memory
功能的设备内存总量
Compute capability can be thought of as a version number for each NVIDIA GPU architecture; this will give us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vice that we can't otherwise query, as we will see in a minute.
下面是我们将如何编写它:
for i in range(drv.Device.count()):
gpu_device = drv.Device(i)
print 'Device {}: {}'.format( i, gpu_device.name() )
compute_capability = float( '%d.%d' % gpu_device.compute_capability() )
print '\t Compute Capability: {}'.format(compute_capability)
print '\t Total Memory: {} megabytes'.format(gpu_device.total_memory()//(1024**2))
现在,我们准备看看 GPU 的一些剩余属性,PyCUDA 以 Python 字典类型的形式向我们提供这些属性。我们将使用以下行将其转换为一个字典,该字典由表示属性的字符串索引:
device_attributes_tuples = gpu_device.get_attributes().iteritems()
device_attributes = {}
for k, v in device_attributes_tuples:
device_attributes[str(k)] = v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设备上的多处理器数量:
num_mp = device_attributes['MULTIPROCESSOR_COUNT']
GPU 将其单个内核划分为更大的单元,称为流****多处理器(SMs);一个 GPU 设备将有几个 SMs,每个 SMs 将分别具有特定数量的 CUDA 内核,具体取决于设备的计算能力。需要明确的是:每个多处理器的内核数不是由 GPU 直接指示的,而是由计算能力隐式地提供给我们的。我们必须查阅 NVIDIA 的一些技术文件,以确定每个多处理器的内核数量(参见http://docs.nvidia.com/cuda/cuda-c-programming-guide/index.html#compute-功能,然后创建一个查找表,为我们提供每个多处理器的内核数。我们这样做,使用compute_capability
变量查找核心数:
cuda_cores_per_mp = { 5.0 : 128, 5.1 : 128, 5.2 : 128, 6.0 : 64, 6.1 : 128, 6.2 : 128}[compute_capability]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将这两个数字相乘,最终确定设备上的内核总数:
print '\t ({}) Multiprocessors, ({}) CUDA Cores / Multiprocessor: {} CUDA Cores'.format(num_mp, cuda_cores_per_mp, num_mp*cuda_cores_per_mp)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迭代字典中剩余的键并打印相应的值来完成程序:
device_attributes.pop('MULTIPROCESSOR_COUNT')
for k in device_attributes.keys():
print '\t {}: {}'.format(k, device_attributes[k])
所以,现在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第一个真正的 GPU 程序的文本!(也可在上获得)https://github.com/PacktPublishing/Hands-On-GPU-Programming-with-Python-and-CUDA/blob/master/3/deviceQuery.py )。现在,我们可以按如下方式运行它:
我们现在可以有一点自豪,我们确实可以写一个程序来查询我们的 GPU!现在,让我们真正开始学习使用我们的 GPU,而不仅仅是观察它。
就像 NumPy 的array
类是 NumPy 环境中数值编程的基石一样,PyCUDA 的gpuarray
类在 Python 的 GPU 编程中也扮演着类似的重要角色。它拥有 NumPy 多维向量/矩阵/张量形状构造、数组切片、数组分解以及用于逐点计算的重载运算符(例如,+
、-
、*
、/
和**
)的所有特性。
gpuarray
对于任何初露头角的 GPU 程序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继续之前,我们将在本节中详细介绍这个特定的数据结构,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
正如我们在用 Python 编写之前的deviceQuery
程序时所注意到的,GPU 除了主机的内存之外,还有自己的内存,即所谓的设备内存。(有时这更具体地称为全局设备内存*,*以区别于 GPU 上的附加高速缓存内存、共享内存和寄存器内存。)对于大多数情况,我们在 GPU 上处理(全局)设备内存就像在 C 中动态分配堆内存一样(使用 Tyl T1 和 Ty2 T2 函数)或 C++(与 AdvT3 和 PoT T4 操作符)一样;在 CUDA C 中,这是复杂的,另外的任务是在 CPU 与 GPU 之间来回传送数据(带有命令,如 AutoT5T 和 OutT6T)。,同时跟踪 CPU 和 GPU 空间中的多个指针,并执行适当的内存分配(cudaMalloc
和释放(cudaFree
)。
幸运的是,PyCUDA 通过gpuarray
类覆盖了内存分配、释放和数据传输的所有开销。如上所述,该类的作用类似于 NumPy 数组,使用向量/矩阵/张量形状结构信息来处理数据。gpuarray
对象甚至会根据生命周期自动进行清理,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在使用gpuarray
对象时会释放存储在该对象中的任何 GPU 内存
我们如何使用它将数据从主机传输到 GPU?首先,我们必须以某种形式的 NumPy 数组(我们称之为host_data
)包含主机数据,然后使用gpuarray.to_gpu(host_data)
命令将其传输到 GPU 并创建一个新的 GPU 数组
现在让我们在 GPU 中执行一个简单的计算(GPU 上的一个常数的逐点乘法),然后使用gpuarray.get
函数将 GPU 数据检索到一个新的内存中。让我们加载 IPython,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注意,这里我们将用import pycuda.autoinit
初始化 PyCUDA):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设置 NumPy 数组时,特别指出主机上的数组的类型被特别设置为 NumPyfloat32
类型,并使用dtype
选项;这与 C/C++中的浮点类型直接对应。一般来说,在向 GPU 发送数据时,最好使用 NumPy 专门设置数据类型。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我们使用 GPU 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我们不希望使用不必要的类型带来任何不必要的开销,这可能会占用更多的计算时间或内存;第二,因为我们很快就会在内联 CUDA C 中编写部分代码,我们必须非常具体地使用类型,否则我们的代码将无法正常工作,请记住 C 是一种静态类型语言。
Remember to specifically set data types for NumPy arrays that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GPU. This can be done with the dtype
option in the constructor of the numpy.array
class.
在上一个示例中,我们看到可以使用(重载的)Python 乘法运算符(*
)将gpuarray
对象中的每个元素乘以标量值(这里是 2);请注意,逐点操作本质上是可并行的,因此当我们在gpuarray
对象上使用此操作时,PyCUDA 能够将每个乘法操作卸载到单个线程上,而不是逐个串行计算每个乘法(公平地说,某些版本的 NumPy 可以使用现代 x86 芯片中的高级 SSE 指令进行这些计算,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性能将与 GPU 相当)。需要明确的是:在 GPU 上执行的这些逐点操作是并行的,因为一个元素的计算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元素的计算
为了了解操作符是如何工作的,我建议读者加载 IPython 并在 GPU 上创建一些gpuarray
对象,然后对这些操作进行几分钟的研究,看看这些操作符的工作方式是否与 NumPy 中的数组类似。以下是一些启示: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gpuarray
对象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并且与 NumPy 数组的行为一致。(请注意,我们必须使用get
函数从 GPU 上提取输出!)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 CPU 和 GPU 的计算时间,看看在 GPU 上执行这些操作是否有好处,以及什么时候有好处。
让我们编写一个小程序(time_calc0.py
,它将在 CPU 上的标量乘法和 GPU 上的相同操作之间进行速度比较测试。然后我们将使用 NumPy 的allclose
函数来比较这两个输出值。我们将生成一个包含 5000 万个随机 32 位浮点值的数组(这将相当于大约 48 兆字节的数据,因此在任何现代主机和 GPU 设备上使用几 GB 内存应该是完全可行的),然后我们将计算两个设备上用数组乘以 2 所需的时间。最后,我们将比较输出值以确保它们相等。这是如何做到的: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ycuda.autoinit
from pycuda import gpuarray
from time import time
host_data = np.float32( np.random.random(50000000) )
t1 = time()
host_data_2x = host_data * np.float32(2)
t2 = time()
print 'total time to compute on CPU: %f' % (t2 - t1)
device_data = gpuarray.to_gpu(host_data)
t1 = time()
device_data_2x = device_data * np.float32( 2 )
t2 = time()
from_device = device_data_2x.get()
print 'total time to compute on GPU: %f' % (t2 - t1)
print 'Is the host computation the same as the GPU computation? : {}'.format(np.allclose(from_device, host_data_2x) )
(您可以在前面提供给您的存储库中找到time_calc0.py
文件。)
现在,让我们加载 IPython 并运行几次,以了解它们的总体速度,并查看是否存在任何差异。(在这里,这是在 2017 年的 Microsoft Surface Book 2 上运行的,它使用了 Kaby Lake i7 处理器和 GTX 1050 GPU。):
我们首先注意到,每次计算的 CPU 计算时间大致相同(大约 0.08 秒)。然而,我们注意到,GPU 计算时间远慢于我们第一次运行时的 CPU 计算(1.09 秒),并且在随后的运行中变得更快,在接下来的每次运行中(7 或 9 毫秒范围内)大致保持不变。如果退出 IPython,然后再次运行该程序,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好吧,让我们使用 IPython 的内置prun
探查器进行一些调查工作。(其工作原理类似于第 1 章、*为什么要进行 GPU 编程?*中介绍的cProfiler
模块。)
首先,让我们将程序作为文本加载到 IPython 中,并使用以下行,然后通过 Python 的exec
命令使用探查器运行:
with open('time_calc0.py','r') as f:
time_calc_code = f.read()
现在,我们在 IPython 控制台中键入%prun -s cumulative exec(time_calc_code)
(前面的%
),看看哪些操作花费的时间最多:
现在,有许多对 Python 模块文件compiler.py
的可疑调用;这大约需要 1 秒的时间,比这里进行 GPU 计算所需的时间要少一点。现在,让我们再次运行此操作,看看是否存在任何差异:
请注意,这次没有对compiler.py
的调用。为什么会这样?根据 PyCUDA 库的性质,GPU 代码通常在第一次在给定 Python 会话中运行时被编译并与 NVIDIA 的nvcc
编译器链接;然后缓存它,如果再次调用代码,则无需重新编译。这甚至可能包括简单的操作,比如这个标量乘法!(我们将最终看到,通过使用第 10 章、中的预编译代码以及编译后的 GPU 代码,或者使用 NVIDIA 自己的线性代数库和 Scikit CUDA 模块,这一点可以得到改善,我们将在第 7 章、中看到与 Scikit CUDA一起使用 CUDA 库。
In PyCUDA, GPU code is often compiled at runtime with the NVIDIA nvcc
compiler and then subsequently called from PyCUDA. This can lead to an unexpected slowdown, usually the first time a program or GPU operation is run in a given Python session.
现在,我们将了解如何在 PyCUDA 的ElementWiseKernel
函数的帮助下,将我们自己的逐点(或等效的元素操作直接编程到我们的 GPU 上。这就是我们对 C/C++编程的先验知识将变得有用的地方。我们必须用 CUDA C 编写一点内联代码,它由 NVIDIA 的nvcc
编译器外部编译,然后在运行时由我们的代码通过 PyCUDA 启动。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了很多术语内核;所谓内核,我们总是指 CUDA 直接在 GPU 上启动的函数。我们将使用 PyCUDA 中的几个函数为不同类型的内核生成模板和设计模式,从而简化向 GPU 编程的过渡。
让我们一头扎进去;首先,我们要显式地重写代码,在 CUDA-C 中,将gpuarray
对象的每个元素乘以 2;我们将使用 PyCUDA 的ElementwiseKernel
函数来生成我们的代码。您应该尝试直接在 IPython 控制台中键入以下代码。(不太冒险的人可以从本文的 Git 存储库下载,该存储库的文件名为simple_element_kernel_example0.py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ycuda.autoinit
from pycuda import gpuarray
from time import time
from pycuda.elementwise import ElementwiseKernel
host_data = np.float32( np.random.random(50000000) )
gpu_2x_ker = ElementwiseKernel(
"float *in, float *out",
"out[i] = 2*in[i];",
"gpu_2x_ker")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如何建立的;当然,这是几行内联 C。我们首先在第一行("float *in, float *out"
中设置输入和输出变量,通常以 C 指针的形式指向 GPU 上分配的内存。在第二行中,我们用"out[i] = 2*in[i];"
定义元素操作,它将in
中的每个点乘以 2,并将其放入out
的相应索引中。
请注意,PyCUDA 会自动为我们设置整数索引i
。当我们使用i
作为索引时,ElementwiseKernel
将在我们的 GPU 中的许多内核中自动并行计算i
。最后,我们给出了代码的内部 CUDAC 内核名("gpu_2x_ker"
。由于这是指 CUDA C 的名称空间,而不是 Python 的名称空间,因此可以(也很方便)将其命名为 Python 中的名称。
现在,让我们做一个速度比较:
def speedcomparison():
t1 = time()
host_data_2x = host_data * np.float32(2)
t2 = time()
print 'total time to compute on CPU: %f' % (t2 - t1)
device_data = gpuarray.to_gpu(host_data)
# allocate memory for output
device_data_2x = gpuarray.empty_like(device_data)
t1 = time()
gpu_2x_ker(device_data, device_data_2x)
t2 = time()
from_device = device_data_2x.get()
print 'total time to compute on GPU: %f' % (t2 - t1)
print 'Is the host computation the same as the GPU computation? : {}'.format(np.allclose(from_device, host_data_2x) )
if __name__ == '__main__':
speedcomparison()
现在,让我们运行这个程序:
哇!看起来不太好。让我们从 IPython 运行speedcomparison()
函数几次: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我们第一次使用一个给定的 GPU 功能之后,速度急剧提高。同样,与前面的示例一样,这是因为 PyCUDA 在第一次使用nvcc
编译器调用给定的 GPU 内核函数时编译我们的内联 CUDA C 代码。在编译代码之后,它将被缓存并重新用于给定 Python 会话的其余部分。
现在,在我们继续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些重要的事情,这是非常微妙的。我们定义的小内核函数在 C 浮点指针上运行;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 GPU 上分配一些由out
变量指向的空内存。从speedcomparison()
函数再次查看这部分代码:
device_data = gpuarray.to_gpu(host_data)
# allocate memory for output
device_data_2x = gpuarray.empty_like(device_data)
与之前一样,我们通过gpuarray.to_gpu
函数向 GPU(host_data
)发送一个 NumPy 数组,该函数自动将数据分配到 GPU,并从 CPU 空间复制数据。我们将把它插入内核函数的in
部分。在下一行中,我们使用gpuarray.empty_like
函数在 GPU 上分配空内存。这就像 C 中的普通malloc
,分配与device_data
大小和数据类型相同的数组,但不复制任何内容。我们现在可以将其用于内核函数的out
部分。现在我们来看speedcomparison()
中的下一行,看看如何在 GPU 上启动内核函数(忽略我们用于计时的行):
gpu_2x_ker(device_data, device_data_2x)
同样,我们设置的变量直接对应于我们用ElementwiseKernel
定义的第一行(这里是"float *in, float *out"
)。
让我们再次看看从第 1 章生成 Mandelbrot 集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 GPU 编程?。原始代码位于存储库的1
文件夹下,文件名为mandelbrot0.py
,在我们继续之前,您应该再看一看。我们看到这个程序有两个主要部分:第一个是生成 Mandelbrot 集,第二个是将 Mandelbrot 集转储到 PNG 文件中。在第一章中,我们意识到我们只能并行生成 Mandelbrot 集,考虑到这需要程序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候选算法,可以将其卸载到 GPU 上。让我们想一想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将不再重复 Mandelbrot 集合的定义,因此如果您需要更深入的回顾,请重新阅读第 1 章为什么要进行 GPU 编程?中Mandelbrot**的部分)
首先,让我们在原始程序的simple_mandelbrot
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 Python 函数。我们称之为gpu_mandelbrot
,它将接收与之前相同的精确输入:
def gpu_mandelbrot(width, height, real_low, real_high, imag_low, imag_high, max_iters, upper_bound):
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有点不同。我们将首先构建一个复杂的晶格,该晶格由我们将要分析的复杂平面中的每个点组成
在这里,我们将使用 NumPy 矩阵类型的一些技巧来轻松生成晶格,然后将结果从 NumPymatrix
类型转换为二维 NumPyarray
(因为 PyCUDA 只能处理 NumPyarray
类型,而不能处理matrix
类型)。请注意,我们是如何非常小心地设置 NumPy 类型的:
real_vals = np.matrix(np.linspace(real_low, real_high, width), dtype=np.complex64)
imag_vals = np.matrix(np.linspace( imag_high, imag_low, height), dtype=np.complex64) * 1j
mandelbrot_lattice = np.array(real_vals + imag_vals.transpose(), dtype=np.complex64)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二维复杂数组,它代表了我们将从中生成 Mandelbrot 集的晶格;正如我们将看到的,我们可以在 GPU 中非常轻松地操作它。现在,让我们将晶格转移到 GPU,并分配一个数组,用于表示 Mandelbrot 集:
# copy complex lattice to the GPU
mandelbrot_lattice_gpu = gpuarray.to_gpu(mandelbrot_lattice)
# allocate an empty array on the GPU
mandelbrot_graph_gpu = gpuarray.empty(shape=mandelbrot_lattice.shape, dtype=np.float32)
重申gpuarray.to_array
函数只能在 NumPyarray
类型上运行,所以我们在将其发送到 GPU 之前,一定要先进行类型转换。接下来,我们必须使用gpuarray.empty
函数在 GPU 上分配一些内存,指定数组的大小/形状和类型。同样,您可以将其视为类似于 C 中的malloc
;请记住,我们以后不必取消分配或free
这个内存,因为gpuarray
对象析构函数在到达作用域末尾时会自动清理内存。
When you allocate memory on the GPU with the PyCUDA functions gpuarray.empty
or gpuarray.empty_like
, you do not have to deallocate this memory later due to the destructor of the gpuarray
object managing all memory clean up.
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启动内核;我们唯一要做的改变就是改变环境
我们还没有编写内核函数来生成 Mandelbrot 集,但是让我们来编写我们希望该函数的其余部分如何运行:
mandel_ker( mandelbrot_lattice_gpu, mandelbrot_graph_gpu, np.int32(max_iters), np.float32(upper_bound))
mandelbrot_graph = mandelbrot_graph_gpu.get()
return mandelbrot_graph
这就是我们希望我们的新内核的工作方式。第一个输入是我们生成的复杂点阵(NumPycomplex64
类型),第二个是指向二维浮点数组(NumPyfloat32
类型)的指针,该数组将指示哪些元素是 Mandelbrot 集的成员,第三个将是一个整数,指示每个点的最大迭代次数,最终输入将是用于确定 Mandelbrot 类成员资格的每个点的上限。请注意,我们在输入 GPU 的所有内容时都非常小心!
下一行将从 GPU 生成的 Mandelbrot 集检索回 CPU 空间,并返回结束值。(请注意,gpu_mandelbrot
的输入和输出与simple_mandelbrot
完全相同)。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正确定义我们的 GPU 内核。首先,让我们在标题中添加适当的include
语句:
import pycuda.autoinit
from pycuda import gpuarray
from pycuda.elementwise import ElementwiseKernel
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编写 GPU 内核了!我们将在此处显示,然后逐行检查:
mandel_ker = ElementwiseKernel(
"pycuda::complex<float> *lattice, float *mandelbrot_graph, int max_iters, float upper_bound",
"""
mandelbrot_graph[i] = 1;
pycuda::complex<float> c = lattice[i];
pycuda::complex<float> z(0,0);
for (int j = 0; j < max_iters; j++)
{
z = z*z + c;
if(abs(z) > upper_bound)
{
mandelbrot_graph[i] = 0;
break;
}
}
""",
"mandel_ker")
首先,我们使用传递给ElementwiseKernel
的第一个字符串设置输入。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我们在 CUDA-C 中工作时,特定的 C 数据类型将直接对应于特定的 Python NumPy 数据类型。再次注意,当数组被传递到 CUDA 内核时,CUDA 将它们视为 C 指针。这里,CUDA Cint
类型正好对应于 NumPyint32
类型,而 CUDA Cfloat
类型对应于 NumPyfloat32
类型。然后,内部 PyCUDA 类模板用于复杂类型,PyCUDA::complex<float>
对应于 Numpycomplex64
。
让我们看一下第二个字符串的内容,它用三个引号("""
删除)。这允许我们在字符串中使用多行;当我们用 Python 编写更大的内联 CUDA 内核时,我们将使用它
虽然我们传入的数组是 Python 中的二维数组,但 CUDA 只会将它们视为一维数组,并通过i
进行索引。同样,ElementwiseKernel
为我们自动在多个内核和线程之间建立i
索引。我们用mandelbrot_graph[i] = 1;
将输出中的每个点初始化为一点,因为i
将在 Mandelbrot 集合的每个元素上建立索引;我们将假设每个点都是一个成员,除非另有证明。(同样,Mandelbrot 集是二维的,真实且复杂,但ElementwiseKernel
会自动将所有内容转换为一维集。当我们再次在 Python 中与数据交互时,Mandelbrot 集的二维结构将被保留。)
我们将我们的c
值设置为 Python 中的pycuda::complex<float> c = lattice[i];
对应的晶格点,并使用pycuda::complex<float> z(0,0);
将z
值初始化为0
(第一个零对应于实部,第二个零对应于虚部)。然后,我们在一个新的迭代器j
和for(int j = 0; j < max_iters; j++)
上执行一个循环。(请注意,此算法不会在j
或任何其他索引i
上并行化!此for
循环将在j
上串行运行-但整个代码段将在i
上并行化。)
然后,我们按照 Mandelbrot 算法将新值*z*
设置为z = z*z + c;
。如果该元素的绝对值超过上限(if(abs(z) > upper_bound)
,我们将该点设置为 0(mandelbrot_graph[i] = 0;
,并使用break
关键字跳出循环
在传递到ElementwiseKernel
的最后一个字符串中,我们给出了内核的内部 CUDA C 名称,这里是"mandel_ker"
。
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启动内核;我们需要做的唯一更改是将主函数中的引用从simple_mandelbrot
更改为gpu_mandelbrot
,我们准备好了。让我们从 IPython 开始:
让我们检查转储的图像以确保这是正确的:
这肯定与第一章中生成的 Mandelbrot 图像相同,因此我们已经成功地在 GPU 上实现了这一点!现在让我们看看速度的提高:在第一章中,我们用了 14.61 秒来绘制这个图表;在这里,只花了 0.894 秒。请记住,PyCUDA 还必须在运行时编译和链接我们的 CUDA C 代码,以及与 GPU 进行内存传输所需的时间。尽管如此,即使有这些额外的开销,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的速度提升!(您可以使用 Git 存储库中名为gpu_mandelbrot0.py
的文件查看我们的 GPU Mandelbrot 的代码。)
在继续之前,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 Python 中用于函数编程*-map
和reduce
的两个函数。它们都被认为是功能*,因为它们都作用于功能进行操作。我们发现这些很有趣,因为它们都对应于编程中的常见设计模式,因此我们可以交换输入中的不同函数,以获得大量不同(且有用)的操作。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 Python 中的lambda
关键字。这允许我们定义一个匿名函数——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函数可以被视为一个throwaway
函数,我们可能只希望使用一次,或者可以在一行上定义。现在让我们打开 IPython,定义一个小函数,将一个数字平方-pow2 = lambda x : x**2
。让我们用几个数字来测试一下:
让我们回忆一下,map
作用于两个输入值:一个函数和一个list
给定函数可以作用的对象。map
输出原始列表中每个元素的函数输出列表。现在,让我们将平方运算定义为一个匿名函数,我们将其输入到 map 中,并使用下面的“map(lambda x : x**2, [2,3,4])
”检查最后几个数字的列表:
我们看到map
充当ElementwiseKernel
!这实际上是函数式编程中的标准设计模式。现在我们来看reduce
;与接收列表并输出直接对应的列表不同,reduce 接收列表,对其执行递归二进制操作,并输出单例。让我们通过输入reduce(lambda x, y : x + y, [1,2,3,4])
来了解这种设计模式。当我们在 IPython 中输入这个时,我们会看到它将输出一个数字 10,它实际上是1+2+3+4的和。您可以尝试将上面的求和替换为乘法,并看到这确实适用于将一长串数字递归相乘。一般来说,我们将 reduce 运算与关联二进制运算结合使用;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在列表的连续元素之间执行操作的顺序如何,只要列表保持有序,我们总是会给出相同的结果。(这不能与交换属性混淆。)
现在我们将看到 PyCUDA 如何处理类似于reduce
的编程模式—使用并行扫描和还原内核。
让我们看看 PyCUDA 中的一个基本函数,它再现了 reduce-InclusiveScanKernel
的功能。(您可以在simple_scankernal0.py
文件名下找到代码。)让我们执行一个基本示例,对 GPU 上的一个小数字列表求和: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ycuda.autoinit
from pycuda import gpuarray
from pycuda.scan import InclusiveScanKernel
seq = np.array([1,2,3,4],dtype=np.int32)
seq_gpu = gpuarray.to_gpu(seq)
sum_gpu = InclusiveScanKernel(np.int32, "a+b")
print sum_gpu(seq_gpu).get()
print np.cumsum(seq)
我们通过首先指定输入/输出类型(这里是 NumPyint32
)和字符串"a+b"
来构造内核。在这里,InclusiveScanKernel
自动在 GPU 空间中设置名为a
和b
的元素,因此您可以将此字符串输入视为类似于 Python 中的lambda a,b: a + b
。我们真的可以把任何(关联的)二进制操作放在这里,只要我们记得用 C 写它。
当我们运行sum_gpu
时,我们会看到一个与输入数组大小相同的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表示计算中每个步骤的值(NumPycumsum
函数给出相同的输出,如我们所见)。最后一个元素是我们正在寻找的最终输出,它对应于 reduce 的输出:
让我们试试更具挑战性的东西;让我们在float32
数组中找到最大值: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ycuda.autoinit
from pycuda import gpuarray
from pycuda.scan import InclusiveScanKernel
seq = np.array([1,100,-3,-10000, 4, 10000, 66, 14, 21],dtype=np.int32)
seq_gpu = gpuarray.to_gpu(seq)
max_gpu = InclusiveScanKernel(np.int32, "a > b ? a : b")
print max_gpu(seq_gpu).get()[-1]
print np.max(seq)
(您可以在名为simple_scankernal1.py
的文件中找到完整的代码。)
在这里,我们所做的主要更改是将a + b
字符串替换为a > b ? a : b
。(在 Python 中,这将在一个reduce
语句中呈现为lambda a, b: max(a,b)
。在这里,我们使用了一个技巧,通过 C 语言的?
操作符给出a
和b
之间的最大值。最后,我们在输出数组中显示结果元素的最后一个值,它将恰好是最后一个元素(在 Python 中,我们总是可以使用[-1]
索引检索该元素)。
现在,让我们再看一个生成 GPU 内核的 PyCUDA 函数-ReductionKernel
。实际上,ReductionKernel
就像一个ElementwiseKernel
函数,后面跟着一个并行扫描内核。使用ReductionKernel
实现的最佳候选算法是什么?首先想到的是线性代数的点积。让我们记住计算两个向量的点积有两个步骤:
- 逐点乘以向量
- 将得到的逐点乘法求和
这两个步骤也称为乘法和累加。现在让我们设置一个内核来执行此计算:
dot_prod = ReductionKernel(np.float32, neutral="0", reduce_expr="a+b", map_expr="vec1[i]*vec2[i]", arguments="float *vec1, float *vec2")
首先,注意我们用于内核的数据类型(afloat32
。然后,我们用arguments
设置 CUDA C 内核的输入参数(这里两个浮点数组表示每个向量,用float *
指定),并用map_expr
设置逐点计算,这里是逐点乘法。与ElementwiseKernel
一样,这是在i
之上编制的索引。我们设置了与InclusiveScanKernel
相同的reduce_expr
。这将获取元素操作的结果输出,并对数组执行 reduce 类型操作。最后,我们将中性元素设置为中性。这是一个元素,将作为reduce_expr
的标识;在这里,我们设置了neutral=0
,因为0
总是加法下的恒等式(乘法下,一个是恒等式)。当我们在本书后面更深入地讨论并行前缀时,我们将看到为什么我们必须设置它。
我们首先看到了如何从 PyCUDA 查询我们的 GPU,并用 Python 重新创建了 CUDAdeviceQuery
程序。然后,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 PyCUDAgpuarray
类及其to_gpu
和get
函数在 GPU 内存之间传输 NumPy 数组。通过观察如何使用gpuarray
对象在 GPU 上进行基本计算,我们对使用gpuarray
对象有了一种感觉,并且我们学会了使用 IPython 的prun
分析器进行一些调查工作。我们看到,在会话中第一次从 PyCUDA 运行 GPU 函数时,有时会出现一些任意的减速,这是因为 PyCUDA 启动了 NVIDIA 的nvcc
编译器来编译内嵌的 CUDA C 代码。然后,我们了解了如何使用ElementwiseKernel
函数编译和启动元素操作,这些操作会从 Python 自动并行到 GPU 上。我们简要回顾了 Python 中的函数编程(特别是map
和reduce
函数),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InclusiveScanKernel
和ReductionKernel
函数在 GPU 上进行一些基本的 reduce/scan 类型的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编写和启动内核函数的基本知识,我们应该意识到 PyCUDA 已经为我们编写了一个带有模板的内核,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开销。我们将在下一章学习 CUDA 内核执行的原理,以及 CUDA 如何将内核中的并发线程安排为抽象的网格和块。
-
在 GUP0 中,我们没有考虑到 GPU 在测量 GPU 计算时间方面的内存转移。尝试使用 Python time 命令测量
gpuarray
函数、to_gpu
和get
所用的时间。你认为把这个特殊的功能转移到 GPU 上,并考虑内存传输时间,是值得的吗? -
在第一章中*为什么要进行 GPU 编程?*我们讨论了阿姆达尔定律,它让我们了解了将程序的一部分卸载到 GPU 上可能获得的收益。请说出我们在本章中看到的阿姆达尔法没有考虑到的两个问题。
-
修改
gpu_mandel0.py
使用越来越小的复数格,并将其与程序的相同格 CPU 版本进行比较。我们是否可以选择一个足够小的晶格,使 CPU 版本实际上比 GPU 版本快? -
使用
ReductionKernel
创建一个内核,该内核在 GPU 上使用两个长度相同的complex64
数组,并返回两个数组中绝对最大的元素。 -
在 Python 中,如果
gpuarray
对象到达作用域的末尾会发生什么? -
当我们使用
ReductionKernel
时,您认为我们为什么需要定义neutral
? -
如果在
ReductionKernel
中我们设置reduce_expr ="a > b ? a : b"
,并且我们正在操作 int32 类型,那么我们应该将“neutral
设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