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 v8引擎负责解析和执行JavaScript 代码。
- 内置API是由运行环境提供的特殊接口,只能在所属的运行环境中被调用。
Node.js是一个基于Chrome V8引擎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
-
浏览器是JavaScript的前端运行环境。
-
Node.js 是JavaScript的后端运行环境。
-
Node.js中无法调用DOM和BOM等浏览器内置API。
node.js可以做什么
Nodejs作为一个JavaScript的运行环境,仅仅提供了基础的功能和API。然而,基于Node.js提供的这些基础能,很多强大的工具和框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所以学会了Node.,js,可以让前端程序员胜任更多的工作和岗位:
-
基于Express框架(http://www.expressjs.com.cn/),可以快速构建Web应用
-
基于Electron框架(https://electronjs.org/),可以构建跨平台的桌面应用
-
基于restify框架(http://restify.com/),可以快速构建API接口项目
-
读写和操作数据库、创建实用的命令行工具辅助前端开发、etc...
总之: Node.js 是大前端时代的“大宝剑”,有了Node,js 这个超级buff的加持,前端程序员的行业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node.js的学习路线
JavaScript 基础语法+Node.js 内置API模块(fs、path、http等)+第三方API模块(express、mysql等)
- 打开终端
- 输入node 和要执行的js文件路径
node node.js
cmd快捷键
-
在资源管理器中按住shift +单击鼠标右键 可以打开当前目录的powershell窗口
-
tab 自动补全路径
-
esc 清空当前输入的命令
-
输入cls 命令 清空终端
fs 模块是Nodejs官方提供的、用来操作文件的模块。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属性,用来满足用户对文件的操作需求
例如:
-
fs.readFile)方法,用来读取指定文件中的内容
-
fs.writeFile(方法,用来向指定的文件中写入内容
使用fs.readFile()方法,可以读取指定文件中的内容,语法格式如下:
fs.readFile(path,options,callback)
- 参数1:必选参数,字符串,表示文件的路径。
- 参数2:可选参数,表示以什么编码格式来读取文件。
- 参数3:必选参数,文件读取完成后,通过回调函数拿到读取的结果。回调函数有两个参数err和dataStr,分别是失败和成功的结果
示例:
const fs = require("fs");
// 调用 fs.readFile()方法读取文件
/**
* @path 读取文件的存放路径
* @param {String} option 读取文件的时候采用的编码格式
* @param {function} callback 回调函数 拿去读取失败和成功的结果 两个参数err dataStr
*/
fs.readFile(
(path = "C:/Users/xiaoming/Desktop/DNF/使用说明.txt"),
"utf8",
// 如果读取成功err值为null
// 如果读取失败err的值为错误对象
function (err, dataStr) {
console.log(err, "--------", dataStr);
}
);
可以判断err 对象是否为null,从而知晓文件读取的结果:
const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
(path = "C:/Users/xiaoming/Desktop/DNF/使说明.txt"),
"utf8",
function (err, dataStr) {
if (err) {
return console.log("读取失败了", err);
}
console.log('读取成功了',dataStr);
}
);
使用fs.writeFile0方法,可以向指定的文件中写入内容,语法格式如下:
fs.writeFile(file,data[,options],callback)
-
参数1:必选参数,需要指定一个文件路径的字符串,表示文件的存放路径。
-
参数2:必选参数,表示要写入的内容。
-
参数3:可选参数,表示以什么格式写入文件内容,默认值是utf8。
-
参数4:必选参数,文件写入完成后的回调函数。
/**
*
参数1 文件存放路径
参数2 表示要写入的值
参数3 回调函数 有一个参数是err值 写成成功为null 失败为失败的对象
*
*/
fs.writeFile(
"C:/Users/xiaoming/Desktop/DNF/使用说明.txt",
"abcd",
"utf-8",
function (err) {
console.log(err);
}
);
判断是否写入成功也是err是否为null 为null写入成功 为错误对象则写入失败
-
在使用fs模块操作文件时,如果提供的操作路径是以.或..开头的相对路径时,很容易出现路径动态拼接错误的问题。
-
原因:代码在运行的时候,会以执行node命令时所处的目录,动态拼接出被操作文件的完整路径。
-
解决方案:在使用fs模块操作文件时,直接提供完整的路径,不要提供√或../开头的相对路径,从而防止路径动态拼接的问题。
// ./ ../表示相对路径
fs.readFile((path = "./1.txt"), "utf8", function (err, dataStr) {
if (err) {
return console.log("读取失败了", err.message);
}
console.log("读取成功了", dataStr);
});
// __dirname表示当前文件所处的目录 拼接后就是完整的路径
fs.readFile((path = __dirname + "/1.txt"), "utf8", function (err, dataStr) {
if (err) {
return console.log("读取失败了", err.message);
}
console.log("读取成功了", dataStr);
});
path模块是Node.js 官方提供的、用来处理路径的模块。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属性,用来满足用户对路径的处理需求。
例如:
-
path.join()方法,用来将多个路径片段拼接成一个完整的路径字符串
-
path.basename(方法,用来从路径字符串中,将文件名解析出来
如果要在JavaScript代码中,使用path模块来处理路径,则需要使用如下的方式先导入它: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 ../会抵消一层路径 ./不会
const pathStr1 = path.join("/a", "/b/c", "../", "/d", "e");
console.log(pathStr1);
// 输出 \a\b\d\e
const pathStr2 = path.join(__dirname, "./1.txt");
console.log(pathStr2);
// 输出 C:\Users\xiaoming\Desktop\nodeJs\1.txt
使用path.basename)方法,可以获取路径中的最后一部分,经常通过这个方法获取路径中的文件名,语法格式
- 第一个参数是完整路径
- 第二个参数是扩展名称 (可以不填)
- 返回值是文件的名称
path.basename(path[, ext])
使用path.basename)方法,可以从一个文件路径中,获取到文件的名称部分:
示例: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ilePath = "./file/html/index.html";
let fileName = path.basename(filePath);
// 打印的是完整文件名称 index.html
console.log(fileName);
fileName = path.basename(filePath, ".html");
// 打印没有后缀的文件名称 index
console.log(fileName);
const filePath = "./file/html/index.html";
let extName = path.extname(filePath);
console.log(extName);
// 打印扩展名称 .html
服务器和普通电脑的区别在于,服务器上安装了web服务器软件,例如:lIS、Apache等。通过安装这些服务器软件,就能把一台普通的电脑变成一台web服务器。
在Node.,js 中,我们不需要使用IIS、Apache等这些第三方web服务器软件。因为我们可以基于Node.js 提供的http模块,通过几行简单的代码,就能轻松的手写一个服务器软件,从而对外提供web 服务。
- 导入http模块
// 导入http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 创建web 服务器实例
调用http.createServer(方法,即可快速创建一个web 服务器实例:
// 创建server服务器实例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 为服务器实例绑定request事件,监听客户端的请求
为服务器实例绑定request事件,即可监听客户端发送过来的网络请求:
// 使用server实例.on() 为服务器绑定一个request事件
server.on("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 {
// 只要有客户端请求我们自己的服务器 就会触发request 事件
console.log("请求头", request);
console.log("响应头", response);
});
- 启动服务器
调用服务器实例的.listen()方法,即可启动当前的web 服务器实例:
// 调用server.listen(端口号,callBlack回调)方法即可启动web服务器
server.listen(80, () => {
console.log("http server running at local");
});
只要服务器接收到了客户端的请求,就会调用通过server.on)为服务器绑定的 request事件处理函数。
如果想在事件处理函数中,访问与客户端相关的数据或属性,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
// 使用server实例.on() 为服务器绑定一个request事件
server.on("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 {
/**
* request.url 是请求的路径
* request.method 是请求的方法 比如get请求 post请求
*/
console.log(`请求路径是:${request.url},请求的方法是:${request.method}`);
});
在服务器的 request事件处理函数中,如果想访问与服务器相关的数据或属性,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
// 使用server实例.on() 为服务器绑定一个request事件
server.on("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 {
/**
* request.url 是请求的路径
* request.method 是请求的方法 比如get请求 post请求
*/
const str = `请求路径是:${request.url},请求的方法是:${request.method}`;
// 向客户端发送指定的内容,并结束这次请求的处理过程
response.end(str);
});
当调用res.end()方法,向客户端发送中文内容的时候,会出现乱码问题,此时,需要手动设置内容的编码格式:
server.on("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 {
const str = `请求路径是:${request.url},请求的方法是:${request.method}`;
// 设置响应头 返回utf-8格式的字符串编码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 向客户端发送指定的内容,并结束这次请求的处理过程
response.end(str);
});
-
获取请求的url地址
-
设置默认的响应内容为404 Not found
-
判断用户请求的是否为/或/index.html首页
-
判断用户请求的是否为/about.html关于页面
-
设置Content-Type响应头,防止中文乱码
-
使用res.end)把内容响应给客户端
server.on("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 {
const url = request.url;
let content = "<h1>404 Not found </h1>";
if (url === "/" || url === "/index.html") {
content = "<h1>首页 </h1>";
} else if (url === "/about.html") {
content = "<h1>关于 </h1>";
}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 向客户端发送指定的内容,并结束这次请求的处理过程
response.end(content);
});
把文件的实际存放路径,作为每个资源的请求url地址。
// 导入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 创建server服务器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 监听请求
server.on("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 {
let url = request.url;
if (url === "" || url === "/") {
url = "index.html";
}
const result = path.join(__dirname, "./clock", url);
console.log(result);
fs.readFile(result, "utf8", (err, dataStr) => {
// 读取失败返回404
if (err) return response.end("404 not found");
// 读取成功吧要响应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response.end(dataStr);
// 读取失败,向客户端响应固定的 错误消息
});
});
server.listen(80, () => {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了");
});
Node.js 中的第三方模块又叫做包。
包的来源
不同于Node.js 中的内置模块与自定义模块,包是由第三方个人或团队开发出来的,免费供所有人使用。注意:Node.js 中的包都是免费且开源的,不需要付费即可免费下载使用。
为什么需要包
由于 Node.,js 的内置模块仅提供了一些底层的 API,导致在基于内置模块进行项目开发的时,效率很低。包是基于内置模块封装出来的,提供了更高级、更方便的 API,极大的提高了开发效率。 包和内置模块之间的关系,类似于jQuery和浏览器内置API之间的关系。
从哪里下载包
国外有一家IT公司,叫做npm, Inc.这家公司旗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网站: https://www.npmjs.com/,它是全球最大的包共享平台,你可以从这个网站上搜索到任何你需要的包,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 到目前位置,全球约1100多万的开发人员,通过这个包共享平台,开发并共享了超过120多万个包供我们使用。 npm, Inc.公司提供了一个地址为https://registry.npmjs.org/的服务器,来对外共享所有的包,我们可以从这个服务 器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包。
注意:
从https://www.npmjs.com/网站上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包
从https://registry.npmjs.org/服务器上下载自己需要的包
npm规定,在项目根目录中,必须提供一个叫做package.json的包管理配置文件。用来记录与项目有关的一些配信息。例如:
- 项目的名称、版本号、描述等
- 项目中都用到了哪些包
- 哪些包只在开发期间会用到
- 那些包在开发和部署时都需要用到
多人协作
在项目根目录中,创建一个叫做package.json的配置文件,即可用来记录项目中安装了哪些包。从而方便剔除node_modules目录之后,在团队成员之间共亨项目的源代码。
-
今后在项目开发中,一定要把 node_modules文件夹,添加到.gitignore忽略文件中。
-
运行npm,install 命令安装包的时候,npm包管理工具会自动把包的名称和版本号,记录到package.json中。
-
package.json文件中,有一个dependencies节点,专门用来记录您使用npm install命令安装了哪些包。
安装所有的依赖
可以运行npm install命令(或npm i)一次性安装所有的依赖包:
#执行npm install 命令时,npm包管理工具会先读取package.json 中的dependencies节点,
#读取到记录的所有依赖包名称和版本号之后,npm包管理工具会把这些包一次性下载到项目中
npm i
卸载包
可以运行npm uninstall命令,来卸载指定的包:
#使用npm uninstall具体的包名来卸载包
npm uninstall moment
注意: npm uninstall 命令执行成功后,会把卸载的包,自动从packagejson的dependencies 中移除掉。
如果某些包只在项目开发阶段会用到,在项目上线之后不会用到,则建议把这些包记录到devDependencies 节点中。与之对应的,如果某些包在开发和项目上线之后都需要用到,则建议把这些包记录到dependencies节点中。
您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将包记录到devDependencies节点中:
# 安装指定的包,并且记录到 devDependencies
npm i 包名 -D
# 注意:上述命令是简写形式,等价于卜面完整的写法:
npm install 包名 --save--dev
下包的镜像源,指的就是下包的服务器地址。
#查看当前的下包镜像源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将下包的镜像源切换为淘宝镜像源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检查镜像源是否下载成功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nrm
为了更方便的切换下包的镜像源,我们可以安装nrm这个小工具,利用nrm提供的终端命令,可以快速查看和切换下包的镜像源。
#通过npm包管理器,将nrm安装为全局可用的工具
npm i nrm -g
#查看所有可用的镜像源
nrm ls
#将下包的镜像源切换为taobao镜像
nrm use taobao
项目包
那些被安装到项目的node_modules目录中的包,都是项目包。
项目包又分为两类,分别是:
- 开发依赖包(被记录到devDependencies节点中的包,只在开发期间会用到)
- 核心依赖包(被记录到dependencies节点中的包,在开发期间和项目上线之后都会用到)
npm i 包名 -D #开发依赖包(会被记录到devDependencies 节点中的包,只会在开发期间会用到)
npm i 包名 #核心依赖包
全局包
在执行npm install命令时,如果提供了-g 参数,则会把包安装为全局包。
全局包会被安装到 C:\Users\xiaoming\AppData\Roaming\npm\node_modules
npm i 包名 -g #全局安装指定的包
npm uninstall 包名 -g #卸载全局安装的包
注意:
-
只有工具性质的包,才有全局安装的必要性。因为它们提供了好用的终端命令。
-
判断某个包是否需要全局安装后才能使用,可以参考官方提供的使用说明即可。
规范的包的结构
—个规范的包,它的组成结构,必须符合以下3点要求:
- 包必须以单独的目录而存在
- 包的顶级目录下要必须包含package.json这个包管理配置文件
- packagejson中必须包含name,version,main这三个属性,分别代表包的名字、版本号、包的入口。
初始化package.json
npm init -y #初始化一个package.json
package.json
{
"name": "myfrist_tools", //项目名称
"version": "1.0.0", //版本号
"description": "一个帅气的工具包", //描述
"main": "index.js", //入口文件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
"keywords": [], //关键次
"author": "", //作者
"license": "ISC" //许可协议
}
初始化包的基本结构
新建itheima-tools文件夹,作为包的根目录
在itheima-tools 文件夹中,新建如下三个文件:
-
package.json (包管理配置文件)
-
index.js(包的入口文件)
-
README.md(包的说明文档)
index.js
//导入功能
const data = require("./dataFormat");
const html = require("./htmlEscape");
//入口文件暴露功能
module.exports = {
...data,
...html,
};
dataFormat.js
格式化时间
// 定义格式化时间的函数
function dataFormat(dateStr) {
const dt = new Date(dateStr);
const y = addZero(dt.getFullYear());
const mm = addZero(dt.getMonth() + 1);
const dd = addZero(dt.getDate());
const hh = addZero(dt.getHours());
const mmh = addZero(dt.getMinutes());
const ss = addZero(dt.getSeconds());
return `${y}-${mm}-${dd}-${hh}-${mmh}-${ss}`;
}
// 补零
function addZero(n) {
return n > 9 ? n : "0" + n;
}
module.exports = {
dataFormat,
};
htmlEscape.js
转义html标签
// 定义转义 HTML 字符的函数
function htmlEscape(htmlStr) {
return htmlStr.replace(/<|>|"|&/g, (match) => {
switch (match) {
case "<":
return "<";
case ">":
return ">";
case '"':
return """;
case "&":
return "&";
}
});
}
function htmlUnEscape(str) {
return str.replace(/<|>|"|&/g, (match) => {
switch (match) {
case "<":
return "<";
case ">":
return ">";
case """:
return '"';
case "&":
return "&";
}
});
}
module.exports = {
htmlEscape,
htmlUnEscape,
};
编写包的说明文档
包根目录中的README.md文件,是包的使用说明文档。通过它,我们可以事先把包的使用说明,以markdow 的格式写出来,方便用户参考。
README文件中具体写什么内容,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只要能够清晰地把包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等描述清楚即可。我们所创建的这个包的README.md文档中,会包含以下6项内容:
安装方式、导入方式、格式化时间、转义HTML 中的特殊字符、还原HTML中的特殊字符、开源协议
https://www.npmjs.com/ 登录npm网站
登录账号
npm账号注册完成后,可以在终端中执行npm login命令,依次输入用户名、密码、邮箱后,即可登录成功。
注意:在运行npm login命令之前,必须先把下包的服务器地址切换为npm的官方服务器。否则会导致发布包失败!
发布包
将终端切换到包的==根目录==之后,运行npm publish 命令,即可将包发布到npm上(注意:==包名不能雷同==)。
删除发布的包
运行 ==npm unpublish 包名 --force== 命令,即可从npm删除已发布的包。
-
npm unpublish命令只能删除72小时以内发布的包
-
npm unpublish 删除的包,在24小时内不允许重复发布
-
发布包的时候要慎重,尽量不要往npm上发布没有意义的包!
优先从缓存中加载
模块在第一次加载后会被缓存。这也意味着多次调用require()不会导致模块的代码被执行多次。 注意:不论是内置模块、用户自定义模块、还是第三方模块,它们都会优先从缓存中加载,从而提高模块的加载效率。
内置模块加载机制
内置模块是由Node.,js 官方提供的模块,内置模块的加载优先级最高。 例如,require('fs')始终返回内置的fs模块,即使在node_modules目录下有名字相同的包也叫做fs。
自定义模块加载机制
使用require()加载自定义模块时,必须指定以.或../开头的路径标识符。在加载自定义模块时,如果没有指定/或../这样的路径标识符,则 node 会把它当作内置模块或第三方模块进行加载。
同时,在使用require()导入自定义模块时,如果省略了文件的扩展名,则Node.js 会按顺序分别尝试加载以下的文件:
-
按照确切的文件名进行加载
-
补全.js扩展名进行加载
-
补全 .json扩展名进行加载
-
补全.node扩展名进行加载
-
加载失败,终端报错
第三方模块的加载机制
如果传递给require()的模块标识符不是一个内置模块,也没有以./或../开头,则Node.js 会从当前模块的父目录开始,尝试从/node_modules文件夹中加载第三方模块。
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第三方模块,则移动到再上一层父目录中,进行加载,直到文件系统的根目录。 例如,假设在'C:\Usersvitheimaproject\foo.js'文件里调用了require(tools'),则Node.js会按以下顺序查找:
1. C:\Users\itheima\project \node_modules \tools
2. C\Users\itheimanode_modules\tools
3. C\Users\node_modules\tools
4. C:\node_modules\tools
目录作为模块
当把目录作为模块标识符,传递给require()进行加载的时候,有三种加载方式:
-
在被加载的目录下查找一个叫做package.json的文件,并寻找 main属性,作为 require()加载的入口
-
如果目录里没有package.json文件,或者main 入口不存在或无法解析,则Node.js将会试图加载目录下的 index js文件。
-
y如果以上两步都失败了,则Node.js 会在终端打印错误消息,报告模块的缺失: Eror: Cannot find module 'xoox'
官方给出的概念:Express是基于 Node.js平台,快速、开放、极简的 Web开发框架。 通俗的理解: Express 的作用和Node.js内置的http模块类似,是专门用来创建Web 服务器的。
Express的本质:就是一个npm上的第三方包,提供了快速创建Web 服务器的便捷方法。
进一步理解Express
不使用express能否创建Web服务器?
能,使用Node.js提供的原生http模块即可。
既生瑜何生亮(有了http 内置模块,为什么还有用 Express)? http 内置模块用起来很复杂,开发效率低; Express,是基于内置的 http模块进一步封装出来的,能够极大的提高开发效率。
http内置模块与Express是什么关系? 类似于浏览器中Web API和jQuery的关系。后者是基于前者进一步封装出来的。
对于前端程序员来说,最常见的两种服务器,分别是:
-
Web 网站服务器:专门对外提供Web 网页资源的服务器。
-
API接口服务器:专门对外提供API接口的服务器。
使用Express,我们可以方便、快速的创建Web网站的服务器或API接口的服务器。
在项目所处的目录中,运行如下的终端命令,即可将express安装到项目中使用:
npm i express
get请求
通过app.get()方法,可以监听客户端的GET请求,具体的语法格式如下:
// 参数1 客户端请求的 URL 地址
// 参数2:请求对应的处理函数
//req:请求对象(包含了与请求相关的属性与方法)
//res:响应对象(包含了与响应相的属性与方法)
app.get('请求url',(req,res)=>{
res.send('返回结果')
})
post请求
通过app.post()方法,可以监听客户端的POST请求
获取query参数
通过req.query对象,可以访问到客户端通过查询字符串的形式,发送到服务器的参数: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app.get("/", (req, res) => {
// req.query默认是一个空对象
// 客户端使用?name=zs&age=20这种查询字符串形式,发送到服务器的参数
// 可以通过req.query对象访问到。例如:
// req.query. name
// req.query.age
console.log(req.query);
res.send("请求成功");
});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了");
});
获取params参数
通过req.params对象,可以访问到URL中,通过:匹配到的动态参数:
// URL地址中,可以通过:参数名的形式,四配动态参数值
app.get("/user/:id/:name", (req, res) => {
// req.params 默认是一个空对象
// 里面存放着通过:动态匹配到的参数值
console.log(req.params);
});
express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函数,叫做express.static),通过它,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创建一个静态资源服务器,例如,通过如下代码就可以将public目录下的图片、CSS文件、JavaScript 文件对外开放访问了: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app = express();
//当前运行目录下的 /clock目录里面发布为静态访问的资源
app.use(express.static(path.join(__dirname, "./clock")));
//启动服务器就可以访问clock中的所有文件了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server running");
});
注意:Express在指定的静态目录中查找文件,并对外提供资源的访问。因此,存放静态文件的==目录名不会出现==在URL中。
挂载路径
如果希望在托管的静态资源访问路径之前,挂载路径前缀,则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
app.use('/public',express.static( 'public'))
为什么使用nodemon
在编写调试Node,js项目的时候,如果修改了项目的代码,则需要频繁的手动close掉,然后再重新启动,非常繁琐.现在,我们可以使用nodemon (https://www.npmjs.com/package/nodemon)这个工具,它能够监听项目文件的变动,当代码被修改后,nodemon 会自动帮我们重启项目,极大方便了开发和调试。
安装
npm i -g nodemon
使用
当基于Node.js编写了一个网站应用的时候,传统的方式,是运行node app.js
命令,来启动项目。这样做的坏处代码被修改之后,需要手动重启项目。
现在,我们可以将node 命令替换为nodemon命令,使用nodemon app.js
来启动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代码被修改之后,会被nodemon监听到,从而实现自动重启项目的效果。
#原来node启动的方式
node app.js
#现在nodemon启动的方式
nodemon app.js
路由概念
在Express 中,路由指的是客户端的请求与服务器处理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Express 中的路由分3部分组成,分别是请求的类型、请求的URL地址、处理函数。
在Express 中使用路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路由挂载到app 上,示例代码如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创建web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挂载路由
app.get("/", (req, res) => {
res.send("hello world");
});
app.post("/", (req, res) => {
res.send("hello world");
});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server running");
});
为了方便对路由进行模块化的管理,Express不建议将路由直接挂载到app上,而是推荐将路由抽离为单独的模将路由抽离为单独模块的步骤如下:
-
创建路由模块对应的.js文件
-
调用express.Router)函数创建路由对象l
-
向路由对象上挂载具体的路由
-
使用module.exports向外共享路由对象
-
使用app.use()函数注册路由模块
创建路由模块
expressModule.js
// 导入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创建路由对象
const router =express.Router();
// 挂载请求
router.get('/user/list',function(req,res){
res.sendFile('get user list')
})
router.post('/user/add',function(req,res){
res.send('add new user')
})
// 导出路由对象
module.exports =router;
注册路由模块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userRouter =require('./Express路由')
// 创建web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挂载路由
app.use(userRouter)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server running");
});
为路由模块添加统一访问前缀
app.use('/api',userRouter)
中间件(Middleware ),特指业务流程的中间处理环节。
Express中间件的调用流程
当一个请求到达Express的服务器之后,可以连续调用多个中间件,从而对这次请求进行预处理。
Express中间件的格式
Express的中间件,本质上就是一个function处理函数,Express中间件的格式如下:
next函数的作用
next函数是实现多个中间件连续调用的关键,它表示把流转关系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
定义一个中间件函数
const mw = function (req,res,next) {
// 在当前中间件的业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用next()函数
// next 表示把流程交付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者路由
next();
}
注册为全局中间件
全局的中间件会在处理每一次的请求之前调用
客户端发起的任何请求,到达服务器之后,都会触发的中间件,叫做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通过调用app.use(中间件函数),即可定义一个全局生效的中间件,示例代码如下:
const { request } = require("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mw = function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中间件生效了");
// 在当前中间件的业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用next()函数
// next 表示把流程交付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者路由
next();
};
// 注册为全局中间件
app.use(mw);
app.get("/", (req, res) => {
res.send("page");
});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了");
});
注册全局中间件的简化形式
// 注册为全局中间件
app.use(function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中间件生效了");
// 在当前中间件的业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用next()函数
// next 表示把流程交付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者路由
next();
});
多个中间件之间,共享同一份req和res。基于这样的特性,我们可以在上游的中间件中,统一为req或 res对象添加自定义的属性或方法,供下游的中间件或路由进行使用。
const { request } = require("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注册为全局中间件
app.use(function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中间件生效了");
// 为req对象挂载一个属性,从而后面的路由可以使用这个属性
req.nowTime = Date.now();
next();
});
app.get("/", (req, res) => {
res.send("page"+req.nowTime);
});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了");
});
可以使用app.use()连续定义多个全局中间件。客户端请求到达服务器之后,会按照中间件定义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调用,示例代码如下:
// 注册为全局中间件
app.use(function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中间件1生效了");
next();
});
app.use(function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中间件2生效了");
next();
});
不使用app.use()定义的中间件,叫做局部生效的中间件。示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mw = function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中间件1生效了");
// 为req对象挂载一个属性,从而后面的路由可以使用这个属性
req.nowTime = Date.now();
// 在当前中间件的业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用next()函数
// next 表示把流程交付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者路由
next();
};
app.get("/", mw, (req, res) => {
res.send("page" + req.nowTime);
});
// 返回page+时间戳
app.post("/", (req, res) => {
res.send("page" + req.nowTime);
});
// 返回page+undefine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了");
});
可以在路由中,通过如下两种等价的方式,使用多个局部中间件:
// mw mw2 都是定义好的中间件函数
app.get("/", mw,mw2, (req, res) => {
res.send("page" );
});
app.post("/", [mw,mw2],(req, res) => {
res.send("page" );
});
-
一定要在路由之前注册中间件
-
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可以连续调用多个中间件进行处理
-
执行完中间件的业务代码之后,不要忘记调用next0函数
-
为了防止代码逻辑混乱,调用next(函数后不要再写额外的代码
-
连续调用多个中间件时,多个中间件之间,共享req和res 对象
通过 app.use()或 app.get()或 app.post(),绑定到app实例上的中间件,叫做应用级别的中间件,代码示例如下:
//应用级别的中间件(全局中间件)
app.use((req, res, next) =>{
next()
})
//应用级别的中间件(局部中间件)
app.get( ' / ',mw1,(req,res) =>{
res.send( ' Home page.')
})
绑定到express.Router)实例上的中间件,叫做路由级别的中间件。它的用法和应用级别中间件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应用级别中间件是绑定到app实例上,路由级别中间件绑定到router实例上,代码示例如下:
var app = express()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路由级别的中间件
router.use( function (req,res, next) {
console.log( 'Time : ' ,Date.now());
next()
})
app.use( "/', router)
错误级别中间件的作用:专门用来捕获整个项目中发生的异常错误,从而防止项目异常崩溃的问题。 格式:错误级别中间件的 function处理函数中,必须有4个形参,形参顺序从前到后,分别是(err, req, res,next)。
定义错误中间件要在定义路由之后才会生效
app.get("/", (req, res) => {
//抛出一个异常
throw new Error("服务器发生了错误");
res.send("page");
});
// 定义注册一个处理服务器错误的中间件
// 错误级别中间件
app.use(function (err,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发生错误了");
//向客户端响应错误的相关内容
res.send("Error:服务器依托答辩" + err.message);
});
自Express 4.16.0版本开始,Express 内置了3个常用的中间件,极大的提高了Express 项目的开发效率和体验:
- express.static快速托管静态资源的内置中间件,例如: HTML文件、图片、CSS样式等(无兼容性)
- express.json解析JSON格式的请求体数据(有兼容性,仅在4.16.0+版本中可用)
- express.urlencoded解析URL-encoded格式的请求体数据(有兼容性,仅在4.16.0+版本中可用)
// 配置解析application/json格式数据的内置中间件
app.use(express.json())
//配置解析 application/x-ww-form-urlencoded格式数据的内置中间件
app.use(express.urlencoded({extended:false}))
只有配置了express.json() 服务器才可以接收请求体数据
// 注意: 除了错误级别的中间件,其他的中间件,必须在路由之前进行配置
// 配置解析application/json格式数据的内置中间件
app.use(express.json());
app.post("/", (req, res) => {
// 在服务器,可以使用req. body 这个属性,来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体数据
// 默认情况下,如果不配置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则 req.body 默认等于undefined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
注意:
-
除了错误级别的中间件,其他的中间件,必须在路由之前进行配置
-
如果不配置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则 req.body 默认等于undefined
发送请求体
在发送urlencoded键值对格式的数据需要使用这个中间件
同样使用req.body来接收 json格式的数据表单
//配置解析 application/x-ww-form-urlencoded格式数据的内置中间件 解析urlencoded格式的数据
app.use(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app.post("/book", (req, res) => {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received book");
});
非Express 官方内置的,而是由第三方开发出来的中间件,叫做第三方中间件。在项目中,大家可以按需下载并第三方中间件,从而提高项目的开发效率。
例如:在 [email protected]之前的版本中,经常使用body-parser这个第三方中间件,来解析请求体数据。使用步骤如下:
- 运行npm install body-parser安装中间件
- 使用require导入中间件
- 调用app.use(注册并使用中间件
注意:Express 内置的 express.urlencoded中间件,就是基于body-parser这个第三方中间件进一步封装出来的。
需求描述与实现步骤
自己手动模拟一个类似于express.urlencoded 这样的中间件,来解析POST提交到服务器的表单数据。
实现步骤:
-
定义中间件
-
监听req的data事件
-
监听req的end事件
-
使用querystring模块解析请求体数据
-
将解析出来的数据对象挂载为req.body
-
将自定义中间件封装为模块
在中间件中,需要监听req对象的data事件,来获取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
如果数据量比较大,无法一次性发送完毕,则客户端会把数据切割后,分批发送到服务器。所以data事件可能会触发多次,每一次触发data事件时,获取到数据只是完整数据的一部分,需要手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拼接。
// 解析表单数据的自定义 中间件
app.use(function(req, res, next) {
// 定义一个str字符串 存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体数据
let str='';
req.on('data',(check)=>{
str+=check
})
});
当请求体数据接收完毕之后,会自动触发req的end事件。 因此,我们可以在req的end事件中,拿到并处理完整的请求体数据。示例代码如下:
// 解析表单数据的自定义 中间件
app.use(function (req, res, next) {
// 定义一个str字符串 存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体数据
let str = "";
// 监听req data事件
req.on("data", (check) => {
str += check;
});
// 监听req的end事件
// str 就是拼接好的字符串
req.on("end", () => {
console.log(str);
/**
* 输出字符串:
{
"name": "王炸",
"age":"23"
}
*/
});
next();
});
Node.js内置了一个querystring模块,专门用来处理查询字符串。通过这个模块提供的parse()函数,可以轻松把查询字符串,解析成对象的格式。示例代码如下:
//导入处理querystring的Node.js内置模块
const qs = require( ' querystring ')
//调用qs.parse()方法,把查询字符串解析为对象
const body = qs.parse(str)
将解析出来的数据对象挂载为req.body
上游的中间件和下游的中间件及路由之间,共享同一份req和res。因此,我们可以将解析出来的数据,挂载为req的自定义属性,命名为req.body,供下游使用。示例代码如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qs = require("querystring");
const app = express();
// 解析表单数据的自定义 中间件
app.use(function (req, res, next) {
// 定义一个str字符串 存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体数据
let str = "";
// 监听req data事件
req.on("data", (check) => {
str += check;
});
// 监听req的end事件
req.on("end", () => {
// 将字符串解析成json对象
req.body = qs.parse(str);
console.log(req.body);
/**
输出json对象:
{
"name": "王炸",
"age":"23"
}
*/
});
next();
});
为了优化代码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自定义的中间件函数,封装为独立的模块
getBody.js
功能模块
在defineMiddleWare.js
中use我们的模块
刚才编写的GET和POST接口,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支持跨域请求。 解决接口跨域问题的方案主要有两种:
- CORS (主流的解决方案,推荐使用)
- JSONP (有缺陷的解决方案:只支持GET请求)
$(function () {
$("#btnGet").on("click", function () {
$.ajax({
type: "GET",
url: "http://localhost:80/api/get",
data: {
name: "zs",
age: 20,
},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
});
});
cors 是Express的一个第三方中间件。通过安装和配置cors 中间件,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跨域问题。使用步骤分为如下3步:
- 运行npm install cors 安装中间件
- 使用const cors = require('cors')导入中间件
- 在路由之前调用app.use(cors())配置中间件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const app = express();
// 在路由之前 配置cors中间件 从而解决接口跨域的问题
app.use(cors());
app.get("/api/get", (req, res) => {
res.send("ok");
});
// 返回page+undefine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了");
});
CORS (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跨域资源共享)由一系列HTTP响应头组成,这些HTTP响应头决定浏览器是否阻止前端JS代码跨域获取资源。
浏览器的同源安全策略默认会阻止网页“跨域”获取资源。但如果接口服务器配置了CORS相关的HTTP响应头,就可以解除浏览器端的跨域访问限制。
注意事项
- CORS主要在服务器端进行配置。客户端浏览器无须做任何额外的配置,即可请求开启了CORS的接口。
- CORS 在浏览器中有兼容性。只有支持XMLHttpRequest Level2的浏览器,才能正常访问开启了CORS的服务端接口(例如:IE10+、Chrome4+、FireFox3.5+) 。
响应头部中可以携带一个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字段,其语法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origin> | *
其中,origin参数的值指定了允许访问该资源的外域URL。
例如,下面的字段值将只允许来自http://itcast.cn的请求: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itcast.cn')
如果指定了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字段的值为通配符 *,表示允许来自任何域的请求,示例代码如下: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默认情况下,CORS仅支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如下的9个请求头: 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DPR、Downlink、Save-Data、Viewport-Width、WidtContent-Type (值仅限于text/plain、multipart/form-data、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三者之一)
如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了==额外的请求头信息==,则需要在==服务器端==,通过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对额外的==请求头进行声明==,否则这次请求会失败!
//允许客户端额外向服务器发送Content-Type请求头和X-Custom-Header请求头
//注意:多个请求头之间使用英文的逗号进行分割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Content-Type,X-Custom-Header')
默认情况下,CORS仅支持客户端发起GET、POST、HEAD请求。
如果客户端希望通过==PUT==、==DELETE==等方式请求服务器的资源,则需要在服务器端,通过Access-Control-Alow-Methods来指明实际请求所允许使用的HTTP方法。
示例代码如下:
// 只允许POST、GET、DELETE、HEAD请求方法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OST,GET,DELETE,HEAD')
// 允许所有的 HTTP请求方法
res.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
简单请求
同时满足以下两大条件的请求,就属于简单请求:
-
请求方式: GET、POST、HEAD三者之一
-
HTTP头部信息不超过以下几种字段:无自定义头部字段、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 DPR Downlink、Save-Data、Viewport-Width、Width 、Content-Type (只有三个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预检请求
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请求,都需要进行预检请求:
-
请求方式为GET、POST、HEAD之外的请求Method类型
-
请求头中包含自定义头部字段
-
向服务器发送了application/json格式的数据
在浏览器与服务器正式通信之前,浏览器会先发送ОPTION请求进行预检,以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实际请求,所以这一次的OPTION请求称为“预检请求”。服务器成功响应预检请求后,才会发送真正的请求,并且携带真实数据。
简单请求和预检请求的区别
简单请求的特点: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只会发生一次请求。 预检请求的特点: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会发生两次请求,OPTION预检请求成功之后,才会发起真正的请求。
示例:
//用ajax发起一个delete请求
$("#btnDelete").on("click", () => {
$.ajax({
type: "DELETE",
url: "http://localhost/api/delete",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
});
//处理delete请求
app.delete("/api/delete", (req, res) => {
res.send("delete");
});
处理delete请求
app.delete("/api/delete", (req, res) => {
res.send("delete");
});
概念:浏览器端通过<script>标签的src属性,请求服务器上的数据,同时,服务器返回一个函数的调用。这种请求数据的方式叫做JSONP。
特点:
-
JSONP不属于真正的 Ajax请求,因为它没有使用XMLHttpRequest这个对象。
-
JSONP仅支持GET请求,不支持POST、PUT、DELETE等请求。
创建JSONP接口的注意事项
如果项目中已经配置了CORS跨域资源共享,为了防止冲突,必须在配置CORS中间件之前声明JSONP的接口。否则JSONP接口会被处理成开启了CORS的接口。示例代码如下:
//优先创建JSONP接口【这个接口不会被处理成CORS接口】
app.get( ' lapi/jsonp', (req,res) =>{ })
//再配置toRs 中间件【后续的所有接口,都会被处理成CORS接口】
app.use(cors())
//这是一个开启了CORS的接口
app.get( '/api/get ', (req,res) =>{ })
实现JSONP接口的步骤
- 获取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回调函数的名字
- 得到要通过JSONP形式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
- 根据前两步得到的数据,拼接出一个函数调用的字符串
- 把上一步拼接得到的字符串,响应给客户端的<script>标签进行解析执行
实现JSONP接口的具体代码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app.get("/api/jsonp", (req, res) => {
// 获取客户端发送的回调函数的名字
const fullName = req.query.callback
// 得到要通过jsonp形式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
const data ={name:'zs',age:22}
// 拼接出一个函数调用的字符串
const scriptStr = `${fullName}(${JSON.stringify(data)})`
// 把上一步拼接得到的字符串响应给客户端
res.send(scriptStr)
});
app.listen(80,()=>{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了');
})
在网页中使用jQuery 发起JSONP请求
调用$.ajax()函数,提供JSONP 的配置选项,从而发起JSONP请求,示例代码如下:
$("#jsonp").on("click", () => {
$.ajax({
type: "GET",
url: "http://localhost/api/jsonp",
// jsonp方式发起请求
dataType: "jsonp",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
});
使用8.0和以上数据库版本连接时 用mysql2包
npm i mysql2
5.7以及一下版本用 mysql包6
npm i mysql
这里使用的数据库版本是8.0以上的
var mysql = require("mysql2");
var connection = mysql.createConnection({
host: "localhost",
user: "root",
password: "123456",
port: "3306",
database: "school",
});
connection.connect();
var sql = "SELECT * FROM student";
//查
connection.query(sql,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console.log("[错误] - ", err.message);
return;
}
console.log("--------------------------SELEC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
"------------------------------------------------------------\n\n"
);
});
connection.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