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12 lines (314 loc) · 16.4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12 lines (314 loc) · 16.4 KB

Promise/A+规范翻译以及具体实现

image.png
_promise _表示一个异步操作的实际结果,与 promise 交互的主要手段是 then  方法,该方法注册回调会接收一个 promise 的最终值或者 promise 被拒绝的理由/原因。
该规范详细描述了 then 方法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可操作交互的基础,所有符合 promise/A+ 规范的 promise 都可以依靠该基础来实现。因此这个规范被认为是非常稳定的,尽管 promise/A+ 组织可能偶尔地通过一些较小的向后兼容的改变修订规范,来解决新发现的一些边界情况。但是,只有在经过仔细的考虑、讨论和测试后,我们才会集成大的或者向后不兼容的更改。
过去, promise/A+ 阐明了早期的 promise/A+提案 的行为条款,扩展了原有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_de facto:_实际上存在的(不一定合法)), 并且省略了没有被指明或者有问题的部分。
最终, promise/A+ 规范没有处理如何创建、满足或者拒绝 promises ,而是选择去专注于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 then 方法。在相关规范的进一步的工作中可能会提及到这些话题。

1.术语

image.png

  • promise 是一个包含 then 方法的对象或者函数,该方法符合规范指定的行为。
  • thenable 是一个定义了 then 方法的对象或者函数。
  • value 是任意合法的 Javascript 值(包括 undefined , thenablepromise)。
  • exception 是一个由 throw 语句抛出的值。
  • reason 是一个解释了为何 promise 被拒绝的值。

2.必要条件

2.1. promise 状态

image.png

  • promise 必须是以下三种状态值的其中一种:pending, fulfilled, 或者rejected。
  • promise 状态是 pending 时,可以转换为 fulfilled 或者 rejected。
  • promise 状态是 fulfilled/rejected 时,不能转换为其他值,并且必须包含一个不可变的 value/reason
  • 在这里的 "一定不可变" 代表的是值的引用相同,而不是引用中的每个值相同。

2.2. then方法

image.png

  • promise 必须提供 then 方法来访问当前或最终的值或原因。
  • promise then 方法接受2个参数, promis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onFulfilledonRejected 都是可选参数,并且传入值不是函数则会被忽略。
  • 如果 onFulfilled/onRejected 是一个函数,则它必须在 promise 状态转换为 fulfilled/rejected 后调用,promise value/reason 是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并且不能多次调用。
  • onFulfilled/onRejected 直到执行上下文栈仅包括平台代码时才可以被调用。 [3.1]
  • onFulfilled/onRejected 必须作为函数被调用(即没有 this)[3.2]
  • then 方法法在同一个 promise 中可能会被多次调用,当 promise 状态为 fulfilled/rejected 时, 所有 onFulfilled/onRejected 回调函数必须按照原始顺序执行。
  • then 方法必须返回一个 promise。[3.3]
promise2 = promise1.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如果 onFulfilled/onRejected 返回了一个值 x,则执行 promise 解决程序 [[Resolve]](promise2, x) 。
  • 如果 onFulfilled/onRejected 抛出一个异常 e,promise2 必须使用 e 作为 reason 将状态转换为 rejected。
  • 如果 onFulfilled/onRejected 不是一个函数,并且 promise1 状态为 fulfilled/rejected,promise2 必须使用一样的 value/reason 将状态转换为 fulfilled/rejected

2.3. promise解决程序

image.png

  • promise 解决程序是一个抽象操作,将 promisevalue 作为输入,可以视为 [[Resolve]](promise, x)。如果 x 是一个 thenable,它会尝试让 promise 采用 x 的状态,并假设 x 的行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类似promise ,否则将使用 x 作为执行 promise 的值进行处理。
  • 这种 thenable 的特性使得 Promise 的实现更具有通用性:只要它们暴露了一个符合 promise/A+ 规范的 then 方法。这同时也使得遵循 promise/A+ 规范的实现可以与那些不太规范的实现能共存。
  • 要运行 [[Resolve]](promise, x) , 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1. 如果 promise 和 x 引用了一样的对象,使用一个 TypeError 作为拒绝 promise 的理由。
    2. 如果 x 是一个 promise ,采用它的状态。[3.4]
      1. 如果 x 在pending状态, promise 必须保持为pending直到 x 转变为 fulfilled/rejected 。
      2. 如果 x 是 fulfilled/rejectedpromise 使用一样的 value/reason 来转换为对应的 fulfilled/rejected
    3. 如果 x 是一个对象或者函数。
      1. then 变为 x.then ,即 then = x.then 。[3.5]
      2. 如果检索属性 x.then 时抛出一个异常 e ,则使用 e 作为理由拒绝 promise 。
      3. 如果 then 是一个函数,用 x 作为 this 调用它。then 方法的参数为两个回调函数resolvePromise/rejectPromise 。
        1. 如果 resolvePromise 用一个值 y 调用,运行 [[Resolve]](promise, y)
        2. 如果 rejectPromise 用一个原因 r 调用,用 r 拒绝 promise
        3. 如果 resolvePromise/rejectPromise 都被调用,或者对同一个参数进行多次调用,那么第一次调用优先,以后的调用都会被忽略。
        4. 如果调用 then 抛出了一个异常 e 。
          1. 如果 resolvePromise/rejectPromise 已经被调用,忽略它。
          2. 否则,用 e 作为拒绝 promise 的理由。
      4. 如果 then 不是一个函数,用 x 作为执行 promise 的值。
    4. 如果 x 不是一个对象或者函数。用 x 作为执行 promise 的值。
  • 如果 promise 用一个循环的 thenable 链解决, 由于 [[Resolve]](promise, thenalbe) 的递归特性,最终将导致 [[Resolve]](promise, thenable) 被再次调用,遵循上面的算法会导致无限递归。规范中

并没有要求强制处理,但是鼓励实现者检测递归并且用一个具有丰富信息的 TypeError 拒绝 promise 。[3.6]

3.注释

image.png

1. "平台代码"指的是引擎,环境,以及 promise 实现代码。实际上,这个要求确保了 onFulfilled/onRejected 异步执行, 并且应该在 then 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用新的执行栈执行。 具体实现可以使用宏任务机制(setTimeout、setImmediate)或者微任务机制(MutationObserver、process.nextTick)。由于 promise 实现被视为平台代码,所以在自身处理程序被调用时可能已经包含一个任务调度队列。

2. 在 strict 严格模式下,this 在他们内部将指向 undefined,在 sloppy 非严格模式下将指向全局对象。

3. 假如实现满足所有需求,可以允许 promise2 === promise1。每一个实现都应该记录是否能够产生 promise2 === promise1以及什么情况下会出现 promise2 === promise1

4. 通常,只有 x 来自于当前实现,才知道它是一个真正的 promise。这条规则允许那些特例实现采用符合已知要求的 promise 的状态。

5. 这个程序首先存储了 x.then 的引用,然后再测试这个引用,再然后进行调用这个引用,避免了多次访问 x.then 属性,这种预防措施对于确保访问者属性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因为访问者属性的值可能在两次检索中改变。

6. 实现不应该在 thenable 链的深度上做任意限制,并且假设超过了那个任意限制将会无限递归。只有真正的循环调用才应该引发一个 TypeError ; 如果遇到了一个明确的截然不同的无限调用链,那么无限执行下去才是正确的行为。

4.实现规范

4.1 前期工作

通过 npm install promises-aplus-tests ,可以下载测试套件。
image.png
修改脚本命令后通过 npm run test 运行测试套件。
编写一些工具函数。

const isFunction = obj => typeof obj === 'function'
const isObject = obj => !!(obj && typeof obj === 'object')
const isThenable = obj => (isFunction(obj) || isObject(obj)) && 'then' in obj
const isPromise = promise => promise instanceof Promise

4.2 定义状态部分代码

首先定义三个状态常量、 promise 构造函数,其中 result 作为 value/reason 看待、一个 transition 状态迁移函数,它只会在 state 为 PENDING 时,进行状态迁移。
其中** deferred **方法是用与测试套件要求提供的,无实际意义,可忽略。

const PENDING = 'pending';
const FULFILLED = 'fulfilled';
const REJECTED = 'rejected';

function Promise()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result = null;
}

const transition = (promise, state, result) => {
  if (promise.state !== PENDING) {
    return
  }
  promise.state = state
  promise.result = result
}

Promise.deferred = () => {
  const dfd = {}
  dfd.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dfd.resolve = resolve
    dfd.reject = reject
  })
  return dfd
}

module.exports = Promise

4.3 定义 then 方法

then 方法可以被调用很多次,为了记录注册的回调顺序,我们为 promise 新增一个 callbacks 参数存储回调顺序。
实现方法 then ,包含2个函数,如果当前状态为 PENDING 则将注册的回调push至 callbacks ,否则使用宏任务 setTimeout 进行异步调用。
实现 handleCallback 方法,该方法用于具体执行 onFulfilled/onRejected ,其中会对是否是函数进行判断,若是函数则执行对应的函数,若不是函数直接使用 result 作为 promise 的值。

function Promise()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result = null;
  this.callbacks = [];
}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let callback = { onFulfilled, onRejected, resolve, reject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callbacks.push(callback)
    } else {
      setTimeout(() => handleCallback(callback, this.state, this.result), 0)
    }
  })
}

const handleCallback = (callback, state, result) => {
  let { onFulfilled, onRejected, resolve, reject } = callback
  try {
    if (state === FULFILLED) {
      isFunction(onFulfilled) ? resolve(onFulfilled(result)) : resolve(result)
    } else if (state === REJECTED) {
      isFunction(onRejected) ? resolve(onRejected(result)) : reject(result)
    }
  } catch (error) {
    reject(error)
  }
}

4.4 promise解决程序

按照必要条件中的promise解决程序说明,一步一步的进行处理。
第一步,如果 result 是当前 promise 本身,就抛出 TypeError 错误
第二步,如果 result 是另一个 promise,那么沿用它的 state 和 result 状态。
第三步,如果 result 是一个 thenable 对象。先取 then 函数,再 call then 函数,重新进入 promise解决程序 过程。
最后,如果不是上述情况,这个 result 成为当前 promise 的 result。

const resolvePromise = (promise, result, resolve, reject) => {
  if (result === promise) {
    const reason = new TypeError('Can not fulfill promise with itself')
    return reject(reason)
  }

  if (isPromise(result)) {
    return result.then(resolve, reject)
  }

  if (isThenable(result)) {
    try {
      const then = result.then
      if (isFunction(then)) {
        return new Promise(then.bind(result)).then(resolve, reject)
      }
    } catch (error) {
      reject(error)
    }
  }

  resolve(result)
}

4.5 整合补齐

promise 构造函数补充入参 f ,其中 f 为一个接收 resolve, reject 2个参数的函数。
构造 onFulfilled/onRejected 函数切换至对应的状态。
构造 resolve/reject 函数,其中 resolve 使用 **promise解决程序 **对 value 进行验证。
规范中表明了 resolve, reject 只能调用一次,于是我们设置一个 flag 名为 ignore 确保这2个函数只调用1次。
补充 transition 实现,状态变更时异步清空所有 callbacks 。

function Promise(f)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result = null
  this.callbacks = []

  const onFulfilled = value => transition(this, FULFILLED, value)
  const onRejected = reason => transition(this, REJECTED, reason)

  let ignore = false

  const resolve = value => {
    if (ignore) {
      return
    }
    ignore = true
    resolvePromise(this, value, onFulfilled, onRejected)
  }

  const reject = reason => {
    if (ignore) {
      return
    }
    ignore = true
    onRejected(reason)
  }

  try {
    f(resolve, reject)
  } catch (error) {
    reject(error)
  }
}

const transition = (promise, state, result) => {
  if (promise.state !== PENDING) {
    return
  }
  promise.state = state
  promise.result = result
  setTimeout(() => handleCallbacks(promise.callbacks, state, result), 0)
}

const handleCallbacks = (callbacks, state, result) => {
  while (callbacks.length) {
    handleCallback(callbacks.shift(), state, result)
  }
}

4.6 测试

运行npm run test
image.png
大功告成!

5.ES6 Promise API实现

Promise.resolve = result => {
  if (result instanceof Promise) {
    return result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result))
}

Promise.reject = reason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ject(reason)
  })
}

Promise.all = promiseList => {
  const res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let count = 0
    const result = []
    const length = promiseList.length

    if (length === 0) {
      return resolve(result)
    }

    promiseList.forEach((promise, index) => {
      Promise.resolve(promise).then(value => {
        count++
        result[index] = value
        if (count === length) {
          resolve(result)
        }
      }, reason => reject(reason))
    })
  })

  return resPromise
}

Promise.race = promiseList => {
  const res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t length = promiseList.length

    if (length === 0) {
      return resolve(result)
    } else {
      promiseList.forEach(promise => {
        Promise.resolve(promise).then(value => resolve(value), reason => reject(reason))
      })
    }
  })

  return resPromise
}

Promise.prototype.catch = function (onRejected) {
  this.then(null, onRejected)
}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 function (fn) {
  return this.then(value => Promise.resolve(fn()).then(() => value),
    reason => Promise.resolve(fn()).then(() => {
      throw reason
    }))
}

Promise.allSettled = promiseList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let count = 0
    const result = []
    const length = promiseList.length

    if (length === 0) {
      return resolve(result)
    } else {
      promiseList.forEach((promise, index) => {
        Promise.resolve(promise).then(value => {
          count++
          result[index] = {
            value,
            status: 'fulfilled',
          }
          if (count === length) {
            return resolve(result)
          }
        }, reason => {
          count++
          result[index] = {
            reason,
            status: 'rejected',
          }
          if (count === length) {
            return resolve(result)
          }
        })
      })
    }
  })
}

参考文章:

原文:promise/A+规范
CSDN[衣乌安、]: 你该知道的promise(1):Promise/A+规范中英文对照翻译
知乎作者[夏日]:[译]Promise/A+ 规范
知乎作者[工业聚]: 100 行代码实现 Promises/A+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