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译] 经济不平等 #42

Open
DavidCai1111 opened this issue Jul 12, 2019 · 0 comments
Open

[译] 经济不平等 #42

DavidCai1111 opened this issue Jul 12, 2019 · 0 comments
Labels

Comments

@DavidCai1111
Copy link
Owner

在美国,自从七十年代以来,经济不平等已经成为了一个愈发严重的问题。即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

任何探讨经济不平等的文章,都认为这是一个应该被消除的现象。

由于我是创业孵化公司 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之一,所以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成功了,那么它的创始人就会变得很富有。这就意味着帮助创业者等于促进了经济不平等现象。如果经济不平等需要被消除,那么我就不该去帮助创业者,任何人都不该。

但是这听起来并不是那么正确。所以,消除经济不平等是错误的么?这听上去也不是那么正确。当然,一个人从出生起就背负了贫穷的命运,难以翻身,这听上去很糟。

我认为,这个经济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首先理解到这个问题不仅仅只包含了一件事。这个问题包含了一些坏事,比如孩子没有机会收到最好的教育,但也包含了一些好事,比如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创立了谷歌公司而变得富有。

所以,我们应该致力于理解这个问题中,坏的方面是哪些事。可惜目前的主流讨论都把经济不平等看作是一件事,然后尝试着去解决。

有些时候,这可能是因为有意为之,又有些时候,也可能是因为作者仅拥有非常高维的数据,不足以得出准确的数据。或者是因为,作者并不了解不平等的一些关键组成部分,比如科技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人们在处理经济不平等时犯的最常见的错误是把它作为一个单一的现象。其中最天真的人的想法是基于馅饼谬误:富有的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从穷人那里夺取。

这种错误的想法非常根深蒂固,以至于人们通常把它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推理,并不把它视为一个经过证明而得出的结论。馅饼谬误明确指出:

那么最富有的人,占有了国家大部分的财富,由于占有的部分太大,所以其他人所拥有的财富必然就减少了。
这是错误的,我们需要在意识层面明确,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运行的。

在真实世界中,你既可以通过创造财富来变得富有,也可以通过掠夺他人财富来变得富有。比如一个木匠创造了财富:他把木材变成了椅子,然后你给他相比木材更多的钱来换取椅子。一个高频股票交易者则是通过掠夺他人财富来赚钱,他赚的所有钱,都是其他人在交易中损失的钱。

如果富人是这么聚集财富的,那么你就遇到了经济不平等中坏的一面,因为这件事中,造成贫穷的原因和富有的原因是同一个。但是经济不平等也有好的一面,一个做了五把椅子的木匠比做了零把椅子的木匠拥有的财富多,并不是因为任何人在其中掠夺了财富。

去除掉坏的部分后,经济不平等也很难用一个比率或一个曲线来表示。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让人变得贫穷,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让人变得富有。这意味着在一个国家里,如果你想要理解经济不平等,你不得不通过调查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来发现贫穷和富有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理解经济不平等中的变化,你需要问人们当在不同时期阶段时,他们会做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我了解到富人并不是都通过新出现的掠夺穷人财富系统来变得更富有。当在六十年代,那个经济不平等现象并不明显时,那些创业者当时的期望都是加入一个大公司或成为一个教授。在扎克伯格创立脸书前,他的愿望是最终能够去微软公司工作。他和其他一些创业者之所以能够在现在变得比那些在二十世纪中叶的人更富有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里根政府做了什么正确的事情,而是因为科技的进步使一个新公司能发展得更迅速。

传统的经济学家似乎总是很排斥从个体出发看待问题,他们喜欢先看统计数字。所以他们先给你非常精确的财富和收入的数据图表,然后天真地去猜测潜在成因。

尽管很多人通过大量出租不动产致富,很多人通过玩零和游戏致富,但也有很多人通过创造财富致富。当一个人创造财富时,如果科技能够帮助他越多,那么财富的增速将会越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做法适用人群范围很广。


我论述了我们不应当去追随的致富方式,但这并不表示这会让财富减少,因为只要你还指明了应该去通过创造财富来致富,那么想要致富的人都会一拥而上去这么做。

大多数获取财富的人都是自我驱动的,无论他们有什么缺点,懒惰永远不会是其中之一。假设现在出台了一个政策,让从金融行业中赚取财富变得困难,那么这些在金融行业中的富人会放弃追寻财富而安于获取一份稳定的普通的工资么?这些人之所以进入金融行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想要致富,如果剩下的唯一致富途径是创业,那么他们就会去创业。他们同样也会成功,因为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决心。现在,想要致富的人通过去创业而不是玩零和游戏总是更好的,不过这并不会消除阶级财富的巨大差异,甚至会助推这种现象。因为在零和游戏中,财富的创造是有上限的(即损失方一共能够损失的钱),而创业能创造的财富,是无上限的,并且公司的生产力会变得越来越大。

生产力的差距不是经济不平等的唯一来源,但一定是一个不可获取的主要因素。

你不可能通过不阻止人们致富来消除经济不平等,同样你也不可能通过不让人们创业来做到。

所以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消灭财富不平等意味着消灭创业者。这听上去不像是一个好的做法,尤其是如果仅限于在你的国家里之时。国家里精明的创业者会被驱赶去其他地方,从而国内的基尼系数会变低。

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做出对自己更糟的决策,那么经济不平等是无法避免的。

在经济不平等现象越来越明显的同时,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在大大加强。就创业而言,过去 10 年的变化也很大,科技使成立一个创业公司变得愈加简单,并且创业者在与投资人的博弈中,也愈加占上风。创业者的压力更小了,并且占股比例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使经济更为不平等。

虽然表象千变万化,但是这个现象的本质是非常古老的,并且我们从石器时代开始,就可以察觉得到:科技的力量不断加速生产力的增大。这是一个指数级曲线。

路易斯·布兰迪斯说过:“我们可以选择民主,也可以选择少数人掌握大量财富,但我们可以同时拥有这两样。”这听上去很有说服力,但是由于指数级曲线的强大,我想我会相信曲线对社会的意义,选择后者。忽略已经进展了上千年的发展规律曲线,是非常危险的。虽然任何指数级增长总是有利有弊。


如果生产力差距不断扩大是经济不平等的基础,让我们更进一步思考一下未来。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可以存在经济不平等么?如果存在,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的?

这个观点很新颖,因为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公共讨论都是关于如何消除经济不平等,而不是与它共存。

我相信我们应该能够做到共存。布兰迪斯生活在镀金时代,现代社会较那时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已经很难隐蔽不道德的行为。现在你也不必仅通过像铁路大亨或石油大亨那样贿赂政治家来致富。在硅谷产生的财富似乎并没有摧毁民主。

在美国,想要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的动因有很多。但是我们不可能仅通过解决表象来希望能让更底层的问题一并消失。

最显而易见的动因就是贫困。我想象绝大多数想要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的人的出发点,就是帮助穷人,而不是去伤害富人。但是,贫困和经济不平等不是等价词,Larry Page 和你净资产差距和你太穷而享用不到水源,是两个独立的问题。

和贫困高度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阶级固化。很少有在极度贫困环境中长大的创业者。但是,这仍和经济不平等非同一等等价词。并不是因为经济不平等才造成了阶级固化,而是因为一个贫穷的孩子在长大时需要经历的一系列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一些事情出现了问题。

在硅谷,有一个名言叫“当你想要那个指标增长时,你就会让它增长”。这意味着你会挑选一些指标,它们会进步,不过那些你没有挑选的指标,即使看上去和已挑选的关联度很高,它们很可能也不会进步,甚至会倒退。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大学校长,然后你决定专注于毕业率指标,那么你的学校的毕业率就会增长。但是毕业率的增长,不意味着学生会学到更多。因为课程和考试,同时也变得更简单了。

所以,经济不平等和我们其实想要解决的上述社会问题是不等价的,我们专注于解决经济不平等,并不会解决我们正在想要解决的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专注于应该解决的问题。举个例子,让我们先解决贫困问题,并且在必要时消除一部分财富。这比只解决财富不平等问题的同时寄希望于解决贫困来得更可靠。如果有人正通过贿赂政府或逃税来致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制止他们,不是因为这在造就经济不平等,而是因为这是在盗窃人民财富。

如果你只有统计数字,那么你可能就只想改善这些数字。但是经济不平等的原因,是置于统计数字之后的,并且原因有好也有坏,并且有些属于具有强大惯性的历史潮流导致而有些则是属于历史上的随机意外导致。如果我们想要去改善统计数字之后的真实世界,那么我们必须理解它们,然后致力于做效用最大的事情。

原文链接:http://www.paulgraham.com/ineq.html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